一种绿化土钉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31  14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节能水泥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化土钉墙。


背景技术:

2.目前土钉墙由原位土体、设置在土中的土钉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组成,通过土钉、墙面与原状土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以主动制约机制为基础的复合体,具有明显提高边坡土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小土体侧向变形,增强整体稳定性的特点。目前土钉墙也被广泛引用于斜坡面的稳定,防止滑坡。
3.现有技术中,土钉墙为了提高对边坡的支撑强度,喷射混凝土层,将土壤层包覆在混凝土下面,导致不能种植绿植,不能兼顾生态修复的问题,导致土钉墙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土钉墙喷射混凝土导致无法种植绿植进行生态修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绿化土钉墙。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绿化土钉墙,包括铺设在土壤边坡上的预制砖,所述预制砖为正六边形且中间设有用于填充泥土的空腔,多个所述预制砖相互拼接形成蜂窝状的防护网格,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砖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预制砖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从远离土壤的一侧穿入穿孔后插入土壤中,所述固定钉上设有用于提高固定钉固定强度加固机构。
7.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三个等距分布于预制砖外周面的凸块,与所述凸块相邻的预制砖的侧面开设有与凸块相适配安装的卡槽。
8.优选地,所述穿孔与卡槽相连通,且所述凸块上开设有固定孔,当所述凸块插入卡槽内时,所述穿孔与固定孔重合。
9.优选地,所述预制砖的厚度为15-20cm。
10.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固定钉内的腔体,所述腔体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将腔体分隔为膨胀室和移动室,所述膨胀室内填充有吸水膨胀树脂,所述固定钉上开设有多个与膨胀室相连通的透水孔以及两个与移动室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移动室内设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抵压杆,所述抵压杆与开口位置相对应,所述抵压杆一端与移动室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
11.优选地,两个所述抵压杆相向的一侧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呈“v”型的豁口。
12.优选地,所述固定钉的底端呈圆锥状设置。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砖相互拼接形成蜂窝状的防护网格,有利于对土壤边坡进行防护,通过设置空腔,并在空腔中填入土壤,在保证防护强度的同时,可以种植绿植,解决了
现有技术中土钉墙喷射混凝土导致无法种植绿植进行生态修复的问题,使得土钉墙更加美观,通过固定钉提高土钉墙的固定强度,通过吸水膨胀树脂、滑块和抵压杆配合,在吸水膨胀树脂吸收地下水后抵压滑块,使抵压杆向外弯折插入土壤中,提高固定钉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化土钉墙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化土钉墙中预制砖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化土钉墙中固定钉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化土钉墙中固定钉的剖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预制砖;2、空腔;3、穿孔;4、固定钉;5、凸块;6、卡槽;7、固定孔;8、腔体;9、滑块;10、膨胀室;11、移动室;12、吸水膨胀树脂;13、透水孔;14、开口;15、抵压杆;16、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照图1-3,一种绿化土钉墙,包括铺设在土壤边坡上的预制砖1,预制砖1为混凝土预制而成,可在预制过程中在预制砖1的内部添加加强钢筋提高其强度,预制砖1为正六边形且中间设有用于填充泥土的空腔2,空腔2内填充泥土与土壤边坡相连通,可在空腔2位置种植绿植,提高土钉墙整体的美观性,有利于改善环境。
24.参照图1-2,预制砖1的厚度为15-20cm,优选为15cm,更加适合实际使用。
25.多个预制砖1相互拼接形成蜂窝状的防护网格,有利于防护土壤边坡,防止土壤边坡崩塌,相邻的两个预制砖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
26.参照图1-2,连接机构包括三个等距分布于预制砖1外周面的凸块5,凸块5与预制砖1在制造时一体成型,三个凸块5呈圆周整列分布,与凸块5相邻的预制砖1的侧面开设有与凸块5相适配安装的卡槽6,卡槽6深度和凸块5的长度一致,通过凸块5与卡槽6的卡合有利于提高土钉墙的强度。
27.预制砖1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穿孔3,穿孔3内设有固定钉4。
28.参照图1-2,穿孔3与卡槽6相连通,穿孔3贯穿预制砖1,且凸块5上开设有固定孔7,当凸块5插入卡槽6内时,穿孔3与固定孔7重合,便于固定钉4的插入,对预制砖1进行固定,同时提高相邻两个预制砖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9.参照图3,固定钉4的底端呈圆锥状设置,使固定钉4插入土壤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更小,更加便于固定钉4插入土壤边坡中。
30.固定钉4从远离土壤的一侧穿入穿孔3后插入土壤中,将预制砖1固定在土壤边坡
上,使其更加稳定,固定钉4上设有用于提高固定钉4固定强度加固机构。
31.参照图2-4,加固机构包括开设于固定钉4内的腔体8,腔体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将腔体8分隔为膨胀室10和移动室11,膨胀室10内填充有吸水膨胀树脂12,吸水膨胀树脂12可在吸水后使体积发生膨胀,进而抵压滑块9,使滑块9往移动室11一端移动,固定钉4上开设有多个与膨胀室10相连通的透水孔13以及两个与移动室11相连通的开口14,当固定钉4插入土壤后,土壤中的水分会通过透水孔13渗入膨胀室10内被吸水膨胀树脂12吸收,使吸水膨胀树脂12的体积增加,移动室11内设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抵压杆15,当滑块9下移时,抵压抵压杆15,使抵压杆15向外弯曲,并插入土壤中,使固定钉4的稳定性更高,抵压杆15与开口14位置相对应,抵压杆15弯曲时穿过开口14插入土壤中,抵压杆15一端与移动室11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9转动连接,使用时,将固定钉4依次穿过穿孔3与固定孔7后插入土壤中,土壤中的水分透过透水孔13流入膨胀室10内,膨胀室10内吸水膨胀树脂12吸收增大,使滑块9下移抵压抵压杆15,使抵压杆15弯折,抵压杆15的弯折部分插入土壤,提高固定钉4的稳定性。
32.参照图4,两个抵压杆15相向的一侧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呈“v”型的豁口16,使抵压杆15的弯折更加容易,更加趋于向外侧弯折。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