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3.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检测设备,在使用时,由于需要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部分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如高低温差,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设备的多部件同时协作易产生热量,而热量排出时经过通风孔处,而在长期使用下,通风孔处容易积攒灰尘与碎屑,如果不对通风孔进行有效除尘,则易发生阻塞从而导致排热不及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通过除尘结构与收集结构的相互配合,尽量地解决了通风孔处因灰尘和碎屑所引发的问题,避免了阻塞的发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检测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设备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除尘结构,除尘结构包括与滑槽内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块,滑块远离滑槽内表面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承接板,承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远离承接板外表面的一端连接有吸尘头。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滑块的后表面连接有拉手,固定板共两个,旋转轴位于两个固定板的外表面之间。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吸尘头的顶面固定连通有收集结构,收集结构包括与吸尘头固定连通的空心壳,空心壳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放置板的顶面设置有强磁板,放置板的底面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共三个,呈矩阵排列于放置板的底面。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心壳的底面开设有与吸尘头顶面相适配的通孔,空心壳的内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外表面与放置板相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心壳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收集板,收集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收集槽,空心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对通风孔进行除尘时,转动旋转轴,随后旋转轴带动承接板发生旋转,待使用者将承接板调整至适合除尘的角度后,开启电动伸缩杆,随后电动伸缩杆
带动吸尘头发生位移,待吸尘头位移至预计位置后,开启吸尘头,随后拉动滑块,滑块带动吸尘头在通风孔的外表面呈环形除尘,通过除尘结构与其余配件的相互协作,尽量地解决了通风孔处因灰尘和碎屑所引发的问题,避免了阻塞的发生。
13.2、本实用新型中,首先灰尘进入吸尘头后,灰尘与碎屑首先则会被吸尘头内的风力送至空心壳内表面,在其进入空心壳内表面后,则会被强磁板所牵引,在这过程中,灰尘与碎屑不会与强磁板发生接触,其只能到达滤网的外表面,待除尘结束后,需要对灰尘进行收集倾倒时,推动收集板,待收集板无法再发生位移后,翻转强磁板,由于同性相斥的原理,灰尘与碎屑则会从滤网的外表面脱落至收集板的内表面,此时将收集板取出进行倾倒即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检测设备的除尘结构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检测设备的收集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17.图例说明:
18.1、设备本体;2、通风孔;3、滑槽;4、除尘结构;401、滑块;402、固定板;403、旋转轴;404、承接板;405、电动伸缩杆;406、吸尘头;5、收集结构;501、空心壳;502、放置板;503、强磁板;504、连接块;505、滤网;506、收集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检测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3,设备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风孔2,滑槽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除尘结构4,除尘结构4包括与滑槽3内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块401,滑块401远离滑槽3内表面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固定板402,固定板402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旋转轴403,旋转轴403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承接板404,承接板404的外表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05,电动伸缩杆405远离承接板404外表面的一端连接有吸尘头406,滑块401的后表面连接有拉手,固定板402共两个,旋转轴403位于两个固定板402的外表面之间,设备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智能报警元件,智能报警元件与设备本体1电性连接,在设备本体1的内表面监测到电池无法再进行检测时,则会通过报警元件闪烁红色光束对使用者进行警示,设备本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通讯元件,且通讯元件为基于5g网络的元件,其可与使用者的接收端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接收端远程观察设备本体1的实时状态。
22.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通风孔2进行除尘时,转动旋转轴403,随后旋转轴403带动承接板404发生旋转,待使用者将承接板404调整至适合除尘的角度后,开启电动伸缩杆405,随后电动伸缩杆405带动吸尘头406发生位移,待吸尘头406位移至预计位置后,开启吸尘头406,随后拉动滑块401,滑块401带动吸尘头406在通风孔2的外表面呈环形除尘,通过除尘结构4与其余配件的相互协作,尽量地解决了通风孔2处因灰尘和碎屑所引发的问题,避免了阻塞的发生。
23.实施例2
24.如图1-3所示,吸尘头406的顶面固定连通有收集结构5,收集结构5包括与吸尘头406固定连通的空心壳501,空心壳50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502,放置板502的顶面设置有强磁板503,放置板502的底面开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共三个,呈矩阵排列于放置板502的底面,空心壳501的底面开设有与吸尘头406顶面相适配的通孔,空心壳501的内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块504,连接块504的外表面与放置板502相连接,空心壳501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收集板506,收集板506的外表面开设有收集槽,空心壳5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505。
25.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灰尘进入吸尘头406后,灰尘与碎屑首先则会被吸尘头406内的风力送至空心壳501内表面,在其进入空心壳501内表面后,则会被强磁板503所牵引,在这过程中,灰尘与碎屑不会与强磁板503发生接触,其只能到达滤网505的外表面,待除尘结束后,需要对灰尘进行收集倾倒时,推动收集板506,待收集板506无法再发生位移后,翻转强磁板503,由于同性相斥的原理,灰尘与碎屑则会从滤网505的外表面脱落至收集板506的内表面,此时将收集板506取出进行倾倒即可。
2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27.如图1-3所示,需要对通风孔2进行除尘时,转动旋转轴403,随后旋转轴403带动承接板404发生旋转,待使用者将承接板404调整至适合除尘的角度后,开启电动伸缩杆405,随后电动伸缩杆405带动吸尘头406发生位移,待吸尘头406位移至预计位置后,开启吸尘头406,随后拉动滑块401,滑块401带动吸尘头406在通风孔2的外表面呈环形除尘,通过除尘结构4与其余配件的相互协作,尽量地解决了通风孔2处因灰尘和碎屑所引发的问题,避免了阻塞的发生,首先灰尘进入吸尘头406后,灰尘与碎屑首先则会被吸尘头406内的风力送至空心壳501内表面,在其进入空心壳501内表面后,则会被强磁板503所牵引,在这过程中,灰尘与碎屑不会与强磁板503发生接触,其只能到达滤网505的外表面,待除尘结束后,需要对灰尘进行收集倾倒时,推动收集板506,待收集板506无法再发生位移后,翻转强磁板503,由于同性相斥的原理,灰尘与碎屑则会从滤网505的外表面脱落至收集板506的内表面,此时将收集板506取出进行倾倒即可。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