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
背景技术:
2.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目的在于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等。
3.为了响应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城市各个道路、小区和学校等都设置了不同种类和规格的分了垃圾桶。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用于分离固液垃圾的固液分离垃圾桶,这种垃圾桶通常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用于储存垃圾的箱体,从而便于人们将固态垃圾和液态放置在不同的箱体内部来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虽然上述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居民经常将垃圾随意丢弃,没有严格遵守固液分离的要求,从而使得垃圾桶难以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外壳体,还包括:
6.内腔室,所述的内腔室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并且其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与内腔室固定连接,从而将内腔室分隔成若干个子腔室,其中若干个所述的子腔室分为用于放置固体垃圾的第一腔室和用于放置液体垃圾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的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两侧;
7.投放机构,包括有设置于外壳体上的投放口和倾斜向下并且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导料管,所述的导料管位置较高的一端与投放口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过渡容器,所述的过渡容器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的垃圾经由投放口进入导料管中,并且导料管是倾斜向下设置,所以垃圾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料管滑动至过渡容器内部;
8.分离机构,至少包括有一捞网,所述的捞网设置于过渡容器的内部,所述的捞网一端还连接有转动杆,当转动杆转动时会带动捞网转动,从而将过渡容器内部的固体垃圾捞出,使其越过过渡容器的边缘从而掉落到第一腔室内部。
9.优选地,所述的分离机构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
10.滑动块,设置于转动杆远离捞网的那一端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的滑动块与外壳体滑动连接;
11.活动腔,设置于滑动块的内部,并且所述的活动腔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齿条;
12.不完全齿轮,设置于活动腔的内部,当不完全齿轮转动时会分别与设置于活动腔两侧的齿条相啮合,而因为两个所述的齿条对称设置于活动腔的两侧,所以不完全齿轮会带动滑动块作直线往复式运动。
13.优选的,所述的过渡容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
14.优选的,所述的转动杆的中部与外壳体转动连接,所以当位于转动杆一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滑动块推动转动杆时会使其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转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侧的捞网转动。
15.优选的,所述的外壳体上对应投放口的位置还设置有遮挡件。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通过在垃圾桶的外壳体内部分别设置用于放置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且在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上方设置过渡容器,使得经由投放口放入的垃圾经过过渡容器时,其内部的液体能够通过排水孔滴落到第二腔室内,而固体垃圾则会在捞网的作用下被捞出,从而掉落到第一腔室内,进而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中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中过渡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1、遮挡件;2、外壳体;3、第一腔室;4、分隔板;5、导料管;6、投放口;7、转动杆;8、捞网;9、过渡容器;10、排水孔;11、滑动块;12、活动腔;13、齿条;14、不完全齿轮;15、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4.如图1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的结构图,包括外壳体2,还包括:
25.内腔室,所述的内腔室设置于外壳体2的内部,并且其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板4,所述的分隔板4与内腔室固定连接,从而将内腔室分隔成若干个子腔室,其中若干个所述的子腔室分为用于放置固体垃圾的第一腔室3和用于放置液体垃圾的第二腔室15,其中所述的第一腔室3位于第二腔室15的两侧;
26.投放机构,包括有设置于外壳体2上的投放口6和倾斜向下并且设置于外壳体2内部的导料管5,所述的导料管5位置较高的一端与投放口6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过渡容器9,所述的过渡容器9位于第二腔室15的上方,所述的垃圾经由投放口6进入导料管5中,并且导料管5是倾斜向下设置,所以垃圾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料管5滑动至过渡容器9内部;
27.分离机构,至少包括有一捞网8,所述的捞网8设置于过渡容器9的内部,所述的捞
网8一端还连接有转动杆7,当转动杆7转动时会带动捞网8转动,从而将过渡容器9内部的固体垃圾捞出,使其越过过渡容器9的边缘从而掉落到第一腔室3内部。
2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的分离机构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
29.滑动块11,设置于转动杆7远离捞网8的那一端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的滑动块11与外壳体2滑动连接;
30.活动腔12,设置于滑动块11的内部,并且所述的活动腔1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齿条13;
31.不完全齿轮14,设置于活动腔12的内部,当不完全齿轮14转动时会分别与设置于活动腔12两侧的齿条13相啮合,而因为两个所述的齿条13对称设置于活动腔12的两侧,所以不完全齿轮14会带动滑动块11作直线往复式运动。
32.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过渡容器9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10。通过排水孔10可以使得固液混合自在一起的垃圾中的液体能够沿着排水孔10滴落到位于过渡容器9下方的第二腔室15内部,从而使得垃圾中的固液实现分离。
33.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转动杆7的中部与外壳体2转动连接,所以当位于转动杆7一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滑动块11推动转动杆7时会使其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转动杆7远离滑动块11的一侧的捞网8转动。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外壳体2上对应投放口6的位置还设置有遮挡件1。通过设置遮挡件1可以有效防止投放口6在使用过程中被堵塞。
35.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固液分离环保垃圾桶,通过在垃圾桶的外壳体2内部分别设置用于放置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的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15,并且在所述的第二腔室15的上方设置过渡容器9,使得经由投放口6放入的垃圾经过过渡容器9时,其内部的液体能够通过排水孔10滴落到第二腔室15内,而固体垃圾则会在捞网8的作用下被捞出,从而掉落到第一腔室3内,进而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