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所使用的的交通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比如:自行车、电动车、火车以及私家车等等,其中,人们为了让车辆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色彩,人们在车辆的外表面进行油漆喷洒。由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不同,使得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出现车辆磕碰,进而造成车辆外表面上的油漆掉落,进而使得人们需要对车辆上磕碰的位置进行补漆,其中,为了便于人们选择油漆,人们会使用到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进而防止了因油漆的颜色的不同,而需要人们重复地对车辆进行喷洒油漆,进而加快了人们修补车辆上油漆的效率,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对现有的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中的对比板进行喷洒油漆,由于在喷洒油漆的过程中无法对喷洒的油漆进行遮挡,进而造成喷洒的油漆飞溅到多个对比板上,进而造成了对比板的浪费;
4.2、现有的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为一体式构造,导致人们无法对现有的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中的对比板进行更换。
5.因此,现有的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通过设置遮挡组件、魔术公贴和魔术母贴,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无法遮挡喷洒的油漆,以及无法对对比板进行更换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包括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含有倒l形轨和上开口板,所述上开口板的上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倒l形轨,所述上开口板的上方设置有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含有第一遮板和滑杆,所述滑杆沿着倒l形轨滑动,所述第一遮板的左右两表面对称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内表面远离第一遮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遮板,所述上开口板的上表面从前到后的方向等间距连接有魔术公贴,所述魔术公贴上表面连接的魔术母贴的上表面连接有对比板。
9.进一步地,所述上开口板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上开口板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槽,所述支撑组件包含有吸盘座和第一外螺纹轴,所述吸盘座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一外螺纹轴,所述第一外螺纹轴螺纹连接在第一内螺纹孔槽的内侧,具体地,第一内螺纹孔槽的存在,使得第一外螺纹轴和上开口板之间可拆式连接,进而使得吸盘座和上开口板之间可拆式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开口板的前表面中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右两表面后侧对称连接有耳座,所述耳座的后表面连接在上开口板的前表面上,具体地,耳座的存在,用来连接上开口板和把手,把手的存在,便于使用者携带和挂置该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倒l形轨的上表面内侧从前到后等间距开设的第一内螺纹通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滑杆的上表面靠近第一遮板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槽,具体地,第一内螺纹通孔的存在,使得螺栓和倒l形轨之间可拆式连接,螺栓的存在,用来锁定滑杆的位置,第二内螺纹孔槽的存在,用于滑杆和螺栓之间的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板的后表面和第二遮板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对比板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遮板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二遮板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二遮板的宽度尺寸等于对比板的长度尺寸,具体的,如此设计,使得第一遮板和第二遮板之间的空位距离和对比板的外形相匹配。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板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上表面开设的第二内螺纹通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纹轴,所述第二外螺纹轴的上表面连接有拉手,具体地,第二内螺纹通孔的存在,使得第二外螺纹轴和连接轴之间可拆式连接,进而使得拉手和连接轴之间可拆式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遮挡组件,底部组件包含有倒l形轨和上开口板,上开口板的上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倒l形轨,上开口板的上方设置有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含有第一遮板和滑杆,滑杆沿着倒l形轨滑动,第一遮板的左右两表面对称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内表面远离第一遮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遮板,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通过移动第一遮板和第二遮板的位置,使得上开口板上的对比板有且只有一个完全裸露,进而避免了使用者对上开口板上的其中一个对比板进行喷洒油漆时,喷洒的油漆飞溅倒上开口板上的其他对比板上,进而避免了造成对比板的浪费。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魔术公贴和魔术母贴结构,上开口板的上表面从前到后的方向等间距连接有魔术公贴,魔术公贴上表面连接的魔术母贴的上表面连接有对比板,如此设计,使得当使用者对对比板施加远离上开口板方向的外力时,使得魔术公贴和魔术母贴分离,当使用者对对比板施加靠近上开口板方向的外力时,使得魔术公贴和魔术母贴连接,进而使得使用者完成对对比板的拆装,进而便于使用者对对比板的更换。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俯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遮板和拉手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部组件和遮挡组件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开口板和把手的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开口板和支撑组件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开口板和对比板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底部组件;11、倒l形轨;111、第一内螺纹通孔;112、螺栓;12、上开口板;121、第一内螺纹孔槽;122、魔术公贴;13、支撑组件;131、吸盘座;132、第一外螺纹轴;14、把手;141、耳座;2、遮挡组件;21、第一遮板;22、拉手;221、第二外螺纹轴;23、第二遮板;231、连接轴;232、第二内螺纹通孔;24、滑杆;241、第二内螺纹孔槽;3、对比板;31、魔术母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辆喷漆色差比对调节装置,包括底部组件1,底部组件1包含有倒l形轨11和上开口板12,上开口板12的上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倒l形轨11,上开口板12的上方设置有遮挡组件2,遮挡组件2包含有第一遮板21和滑杆24,滑杆24沿着倒l形轨11滑动,第一遮板21的左右两表面对称连接有滑杆24,滑杆24的内表面远离第一遮板2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遮板23,第一遮板21的后表面和第二遮板23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对比板3的宽度尺寸,第一遮板21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二遮板23的宽度尺寸,第二遮板23的宽度尺寸等于对比板3的长度尺寸,上开口板12的上表面从前到后的方向等间距连接有魔术公贴122,魔术公贴122上表面连接的魔术母贴31的上表面连接有对比板3,具体地,当使用者需要在对比板3上喷漆时,使用者解除螺栓112对滑杆24的位置锁定,接着,使用者用手对拉手22施加外力,使得滑杆24沿着倒l形轨11滑动,带动第一遮板21和第二遮板23移动,直至使得上开口板12上的一个对比板3完全裸露出来为止,接着,使用者用手对与第二内螺纹孔槽241对准的螺栓112施加外力,直至使得螺栓112和第二内螺纹孔槽241螺纹连接为止,接着,使用者在上开口板12上裸露出来的对比板3上进行喷漆,接着,使用者将对比板3上的油漆和车辆的油漆进行对比,当对比板3上的油漆颜色和车辆上的油漆颜色相符时,使用者对车辆喷洒与对比板3相同颜色的油漆;
28.当需要更换对比板3时,使用者将需要更换的对比板3完全裸露出来,接着,使用者对对比板3施加向远离上开口板12方向的外力,使得魔术母贴31向远离魔术公贴122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魔术母贴31和魔术公贴122完全分离为止,接着,使用者将新的对比板3上的魔术母贴31对准魔术公贴122,接着,使用者对新的对比板3施加靠近上开口板12方向的外力,直至使得魔术公贴122和新的对比板3上的魔术母贴31完全连接为止,至此,使用者完成对对比板3的更换。
29.其中如图5所示,上开口板12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设置有支撑组件13,上开口板12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槽121,支撑组件13包含有吸盘座131和第一外螺纹轴132,吸盘座13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一外螺纹轴132,第一外螺纹轴132螺纹连接在第一内螺纹孔槽121的内侧,具体地,使用者对吸盘座131施加旋转的外力,使得第一外螺纹轴132转动,当第一外螺纹轴132转动且向远离上开口板12的方向移动时,带动吸盘座131向远离上开口板12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一外螺纹轴132完全脱离第一内螺纹孔槽121的内侧为止,至此,使用者完成吸盘座131和上开口板12之间的拆分;反之,当第一外螺纹轴132转动且向靠近上开口板12的方向移动时,带动吸盘座131向靠近上开口板12的方向移动,直
至使得第一外螺纹轴132完全螺纹连接在第一内螺纹孔槽121的内侧为止,至此,使用者完成吸盘座131和上开口板12之间的连接;
30.当使用者完成吸盘座131和上开口板12之间的连接后,使用者将吸盘座131吸在车辆的外部位置上,进而使得该装置稳定的放置在车辆的外部位置上。
31.其中如图4所示,上开口板12的前表面中部设置有把手14,把手14的左右两表面后侧对称连接有耳座141,耳座141的后表面连接在上开口板12的前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用手握住把手14,接着,使用者对把手14施加向上的外力,使得上开口板12向上移动,进而使用者将该装置提起来,接着,使用者将把手14挂置在外界挂钩上,进而使得该装置被挂置。
32.其中如图3所示,倒l形轨11的上表面内侧从前到后等间距开设的第一内螺纹通孔111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栓112,滑杆24的上表面靠近第一遮板21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槽241,具体地,使用者对螺栓112施加旋转的外力,使得螺栓112转动,当螺栓112转动且向远离滑杆24的方向移动时,使得螺栓112向远离第二内螺纹孔槽241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螺栓112完全脱离第二内螺纹孔槽241的内侧为止,至此,使用者解除螺栓112对滑杆24的位置锁定;反之,当螺栓112转动且向靠近滑杆24的方向移动时,使得螺栓112向靠近第二内螺纹孔槽241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螺栓112和第二内螺纹孔槽241的内侧稳定连接为止,至此,使用者使用螺栓112对滑杆24的位置进行锁定。
33.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遮板23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连接轴231,连接轴231的上表面开设的第二内螺纹通孔232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纹轴221,第二外螺纹轴221的上表面连接有拉手22,具体地,使用者用手对拉手22施加旋转的外力,带动第二外螺纹轴221转动,当第二外螺纹轴221转动且向远离连接轴231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拉手22向远离第二遮板23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外螺纹轴221完全脱离第二内螺纹通孔232的内侧为止,至此,使用者完成第二遮板23和拉手22之间的连接;反之,当第二外螺纹轴221转动且向靠近连接轴231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拉手22向靠近第二遮板23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外螺纹轴221完全进入第二内螺纹通孔232的内侧为止,使用者完成第二遮板23和拉手22之间的连接;
34.当使用者完成第二遮板23和拉手22之间的连接后,使用者对拉手22施加外力,使得第二遮板23移动。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