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用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
3.无土栽培都是在无土栽培大棚温室中进行,现有技术中,无土栽培大棚温室在下雨天时雨水沿无土栽培大棚直接滑落,不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用雨水收集装置,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温室本体和收集部,所述收集部设置有若干,且所述收集部沿所述温室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7.所述收集部包括第一收集板、第二收集板、收集管和底部槽,所述底部槽设置于所述温室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收集板、第二收集板分别与所述底部槽斜交设置,且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槽的两相对侧边;
8.所述收集管设置于所述温室本体的外壁,且所述底部槽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所述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下部贯通设置汇总管,所述汇总管的外壁设置阀门。
9.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的上部设置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三角形构件设置,且所述防护盖内壁两相对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连接设置。
10.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槽为半圆状构件设置。
11.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管的端部设置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对应设置过滤网。
12.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管的外壁设置防护框,所述防护框为方形构件设置。
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管的外壁设置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固定夹沿所述收集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
14.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汇总管的外壁设置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延伸管沿所述汇总管依次设置。
15.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温室本体和收集部,且所述收集部沿所述温室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收集部包括第一收集板、第二收集板、收集管和底部槽,所述底部槽设置于所述温室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收集板、第二收集板分别与所述底部槽斜交设置,且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槽的两相对侧边;所述收集管设置于所述温室本体的外壁,且所述底部槽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所述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下部贯通设置汇总管,所述汇总管的外壁设置阀门;基于以上机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的上部设置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三角形构件设置,且所述防护盖内壁两相对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收集板、所述第二收集板连接设置;基于以上机构,避免发生漏水事故。
1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部槽为半圆状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雨水流动收集处理。
1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收集管的端部设置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对应设置过滤网;基于以上机构,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杂质进入。
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收集管的外壁设置防护框,所述防护框为方形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避免雨水发生侧漏。
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收集管的外壁设置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固定夹沿所述收集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基于以上机构,便于对所述收集管进行固定处理。
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汇总管的外壁设置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延伸管沿所述汇总管依次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对雨水进行排放处理。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用雨水收集装置,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安装和拆卸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5.图1为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用雨水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收集管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收集管安装示意图;
28.图4为延伸管安装示意图。
29.附图中,1、温室本体,2、收集部,21、第一收集板,22、第二收集板,23、收集管,231、放置槽,24、底部槽,3、汇总管,31、阀门,4、防护盖,5、过滤网,6、防护框,7、固定夹,8、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
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土栽培温室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温室本体1和收集部2,收集部2设置有若干,且收集部2沿温室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收集部2用于雨水的收集处理,用于无土栽培种植用;
32.收集部2包括第一收集板21、第二收集板22、收集管23和底部槽24,底部槽24设置于温室本体1的上部,利于雨水收集;
33.底部槽24为半圆状构件设置;利于雨水流动收集处理;
34.第一收集板21、第二收集板22分别与底部槽24斜交设置,且第一收集板21、第二收集板22分别设置于底部槽24的两相对侧边;第一收集板21、第二收集板22分别设置于温室本体1的两相对侧边;
35.第一收集板21、第二收集板22的上部设置防护盖4,防护盖4为三角形构件设置,且防护盖4内壁两相对侧边分别与第一收集板21、第二收集板22连接设置,设置防护盖4避免发生漏水事故;
36.收集管23设置于温室本体1的外壁,且底部槽24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收集管23;
37.收集管23的端部设置放置槽231,放置槽231内对应设置过滤网5;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杂质进入;收集管23的外壁设置防护框6,防护框6为方形构件设置;避免雨水发生侧漏;
38.收集管23的外壁设置固定夹7,固定夹7设置有若干,且固定夹7沿收集管23的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便于对收集管23进行固定处理;
39.收集管23的下部贯通设置汇总管3,汇总管3的外壁设置阀门31;汇总管3用于雨水的收集汇总处理;
40.汇总管3的外壁设置延伸管8,延伸管8设置有若干,且延伸管8沿汇总管3依次设置;利于对雨水进行排放处理;
41.进行收集时,下雨时雨水分别从第一收集板21、第二收集板22滑落,雨水滑落后进入底部槽24内;从底部槽24的两端分别进入竖向设置的收集管23内;沿收集管23下落至汇总管3内汇总,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后处理使用。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