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点浮游式救生衣。
背景技术:
2.关于具有膨胀式浮袋体的第一救生衣如图5和图6所示,该第一救生衣101具有第一盖体102、第一浮袋体103和第一气体填充装置104。第一盖体102具有平坦的横长形状,在其横长方向的两端经由皮带105设置有第一带扣106。因此,第一盖体102通过将两端的第一带扣106相互接合,能够安装在使用者p的腰周围。另外,第一盖体102在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置有表面紧固件107,在将第一浮袋体103收纳在内部的状态下,上边缘和下边缘重叠地接合,形成扁平筒状。
3.第一浮袋体103形成为膨胀状态下使用者p的前方不连续的大致u形。另外,第一浮袋体103通过粘合等固定在第一盖体102上。然后,第一浮袋体103在非膨胀状态下折叠,收纳在形成扁平筒状的第一盖体102内。在第一浮袋体103的两端部经由传动带108设置有第二带扣109。第一浮袋体103处于膨胀状态,通过将两端的第二带扣109相互接合,使第一浮袋体103不从使用者p的身体中脱离。第一气体填充装置104安装在第一浮袋体103上,通过检测水的浸入或手动操作,将碳酸气体等气体送入第一浮袋体103内部并使其膨胀。
4.另外,作为利用救生衣在水面浮游的使用者的姿势,脸朝斜上方向后倾斜后的倾斜姿势是最理想的。但是,在上述第一救生衣101的构成中,存在难以使第一浮袋体103在膨胀状态下的水面上的使用者p的浮游姿势稳定为理想的后倾斜姿势的问题。即,在上述第一救生衣101中,第一浮袋体103与安装在使用者p的腰部周围的第一盖体102一体地固定。另一方面,第一盖体102不能完全固定在使用者p的腰周围。因此,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p落到水面上并且第一浮袋体103膨胀时,第一救生衣101通过第一浮袋体103的浮力向使用者p的腋下滑动,其结果是使用者p的身体的轴x与水面大致垂直,只要稍微失去平衡,使用者p就有前倾姿势,面部可能会浸入水中,存在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点浮游式救生衣。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三点浮游式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浮袋体、安装带,浮标体在膨胀状态下形成包围一个使用者的躯干周围的形状,安装带安装在使用者的腰部周围上,浮袋体和安装带在使用者的背部侧经由规定长度的至少一根延长带连接,在比延长带的连接位置更前方的位置以比延长带的长度短的距离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浮袋体包括腹部侧部分和背部侧部分,腹部侧部分的容积大于背部侧部分的容积,腹部侧部分包括右侧臂部及左侧臂部,右侧臂部的容积大于左侧臂部的容积。
是指使用者朝向背部侧后方的方向。因此,当使用者p掉落到水中时,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支撑使用者p的身体,如图3所示那样浮起,提高安全性。这里,为了方便,如图2所示,将第二浮袋体2分割为五个区域来考虑。然后,将使用者p的背部侧区域设为中间部21,将从该中间部21的右端向前方延伸的使用者p的右侧区域设为右侧基部22,将从中间部21的左端向前方延伸的使用者p的左侧部侧区域设为左侧基部23,将从右侧基部22向前方延伸的使用者p的腹部侧右前方区域设为右侧臂部24,从左侧基部23向前方延伸的使用者p的腹部侧左前方区域设为左侧臂部25。注意,尽管在图2中以点划线示出了各个区域的边界,但是边界的位置不严格。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侧臂部24及左侧臂部25相当于本发明的“腹部侧部分”,中间部21相当于本发明的“背部侧部分”。
27.然后,第二浮袋体2形成为使右侧臂部24和左侧臂部25的合计容积大于中间部21的容积。这是为了使使用者p在落到水中时,第二浮袋体2使使用者p的腹部侧向上浮起。另外,右侧臂部24和左侧臂部25的容积不均等。具体而言,右侧臂部24的容积大于左侧臂部25的容积。这是为了在使用者p掉落到水中时,使第二浮袋体2沿容积大的右侧臂部24向上的方向旋转,使使用者p的腹部侧前方迅速向上。通过这样构成第二浮袋体2,即使在使用者p腹部侧朝下而掉落到水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二浮袋体2迅速成为腹部侧部分(即右侧臂部24和左侧臂部25)向上的姿势。因此,可以提高第二浮袋体2的反转性能,其结果是第二救生衣1与使用者p向水中的下落姿势无关,能够使使用者p的浮游姿势迅速稳定为图3所示的理想的后倾斜姿势,提高安全性。
28.另外,第二浮袋体2在膨胀状态下包围使用者p的腰身,形成为腹部侧前方不连续处相对的两端部,即右侧臂部24的前端部和左侧臂部25的前端部抵接而对置。另外,此时,右侧臂部24的前端部和左侧臂部25的前端部以相互嵌合的方式形成凹凸状,能够稳定第二浮袋体的形状,也容易稳定使用者的浮动姿势。具体而言,右侧臂部24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圆弧上的凹部24a,左侧臂部25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圆弧上的凸部25a。通过这样形成第二浮袋体2,如图2所示,第二浮袋体2在膨胀状态下右侧臂部24的前端部和左侧臂部25的前端部嵌合,因此能够稳定膨胀状态下的第二浮袋体2的形状。因此,容易使使用者p的浮游姿势稳定。
29.在第二浮袋体2的中间部21的下面侧配置有用于向第二浮袋体2内部供给气体并使其膨胀的第二气体填充装置7。作为该第二气体填充装置7,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构成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体填充装置7包括装有碳酸气等压缩气体的气瓶7a和连接到第二浮袋体2内部的连通孔,在工作时将所述气瓶内的气体供给第二浮袋体2的供给控制装置构成为具备自动动作装置和通过操作绳7b的操作使上述供给控制装置动作的手动动作装置。另外,该第二气体填充装置7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这里,作为难以妨碍使用者p的动作的位置配置在中间部21的下表面侧。另外,作为第二气体填充装置7不具备上述自动工作装置,也可以是仅通过操作绳7b的手动操作使第二浮袋体2膨胀的手动式气体填充装置。
30.另外,在第二浮袋体2的右侧臂部24的上面侧设置有填充量调节管8。在本实施例中,填充量调整管8包括连接到第二浮袋体2内部的管8a、能够覆盖管8a的前端开口部的帽8b、和设置在管8a的前端开口部附近的内部,仅使流向第二浮袋体2内部的气体通过的逆止阀(未图示)。当第二浮袋体2的膨胀程度不足时,使用者p从填充量调节管8吹气,当膨胀程度超过时,通过打开逆止阀的操作释放第二浮袋体2内的气体。由此,使用者p能够调节第二
浮袋体2的膨胀程度。另外,该填充量调节管8的配置只要是使用者p容易进行吹气作业的配置即可。因此,也可以将填充量调节管8配置在左侧臂部25的上表面侧。
31.安装带3是安装在使用者的腰部周围的皮带。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带3在传动带主体3a的两端设置有作为能够相互接合的第三带扣3b、第四带扣3c。另外,第三带扣3b、第四带扣3c具有用于调节传动带主体3a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如图3所示,使用者p通过将传动带主体3a绕在自身的腰周围,使第三带扣3b、第四带扣3c相互接合,进行传动带主体3a的长度调整,从而能够将安装带3牢固地安装在腰部周围以避免偏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传动带主体3a的内周侧(使用者p侧)设置有表面紧固件3d,表面紧固件3d作为可装卸地安装第二盖体4的附件。这里,表面紧固件3d配合设置在后述的第二盖体4上的安装用表面紧固件4b的三处。并且,通过各表面紧固件3d与第二盖体4的安装用表面紧固件4b卡接,第二盖体4安装在安装带3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带3相当于本发明的“安装体”。
32.第二浮袋体2和安装带3在使用者p的背部侧经由规定长度的延长带5连接,并且在比延长带5的连接位置更前方的位置以比延长带5的长度短的距离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浮袋体2的增强带部2a、安装带3通过配置在使用者p的背部侧中央部附近的延长带5和配置在位于比利用延长带5的连接位置更前方的使用者p的左右两侧部附近的连结带6连接。这里,连接带6的长度比延长带5的长度短。并且,如图3所示,该延长带5与连结带6的长度的关系设定为:当第二浮袋体2处于膨胀状态时,在水面上的使用者p的悬浮姿势成为理想的后倾姿势。具体地说,使用者p的身体轴x设定为相对于水面呈30~60
°
,更优选为40~50
°
]的角度后倾。这样设定所需的延长带5及连结带6的长度根据使用者p的体型而不同,例如,第二浮袋体2的增强带部2a与安装带3的距离为0~10cm、优选为0~3cm左右。另一方面,延长带5的长度优选设定为第二浮袋体2的增强带部2a与安装带3的距离相对于连接带6的连接距离长15~35cm,更优选长20~30cm左右。延长带5和连结带6上端部固定在第二浮袋体2的增强带部2a上,下端部固定在安装带3上,此时的粘着是通过缝合或粘合等进行的。通过将第二浮袋体2和安装带3如上述那样连接,可以允许第二浮袋体2在使用者的背部侧(后方侧)仅按照延长带5的长度移动到使用者p的腰周围上方。另一方面,在延长带5的连接位置之前,由于第二浮袋体2由比延长带5的长度短的连结带6连结,所以被拘束在与安装着安装带3的使用者p的腰周围相对近的位置。因此,当以使用者p的身体的轴x为基准时,第二浮袋体2处于前倾状态(腹部侧为下方位置,背部侧为上方位置而倾斜的状态)。而且,在使用者p浮在水面上的状态下,第二浮袋体2自然是水平的,所以使用者p的身体自然变成后倾姿势,其结果是可以使第二浮袋体2在膨胀状态下的水面上的使用者p的浮游姿势容易稳定为理想的后倾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带5相当于本发明的“延长索体”。另外,也可以代替延长带5而使用绳状的延长绳或延长线等。
33.第二盖体4能够从安装带3上可拆装,能够收纳非膨胀状态的第二浮袋体2,可以保护第二浮袋体2不受到损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盖体4形成为比安装带3宽的带状。另外,在第二盖体4上设置有用于使其宽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能够对折的折弯曲线4a。并且,在该弯曲曲线4a的下方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附近以及两端部附近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安装带3上的安装用表面紧固件4b。各安装用表面紧固件4b分别与安装带3的内周侧(使用者p侧)设置的三处表面紧固件3d卡接。由此,第二盖体4可装卸地安装在安装带3的内周侧(使用者p侧)上(参照图2及图3)。这样,通过使第二盖体4能够相对于安装带
3拆卸,能够容易地只取下第二盖体4进行洗涤或更换。
34.另外,在第二盖体4的上边缘设置有上边缘表面紧固件4c,在第二盖体4的下边缘设置有下边缘表面紧固件4d。并且,第二盖体4用折弯曲线4a对折,通过重叠接合上边缘表面紧固件4c和下边缘表面紧固件4d,能够形成扁平筒状。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将非膨胀状态的第二浮袋体2折叠为收纳于第二盖体4内,将第二盖体4用折弯曲线4a对折,将上边缘表面紧固件4c与下边缘表面紧固件4d接合可以在第二盖体4内完全收纳非膨胀状态的第二浮袋体2。此时,为了便于使用者p通过手动操作使第二浮袋体2膨胀,操作绳7b的前端部从第二盖体4的任一个端部向外突出。另外,如图4所示,第二浮袋体2收纳在第二盖体4内的状态是第二救生衣1的通常状态。这样,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将非膨胀状态的第二浮袋体2收纳在第二盖体4内部,能够保护第二浮袋体2不受到损伤。另外,为了改善该第二救生衣1在通常状态下的美观,优选对第二盖体4的外侧面4e实施规定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4相当于本发明的“盖体”。
3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安装体”作为安装在使用者p的腰部周围的安装带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安装体”的构成不限于这样的带状物。也就是说,只要具有安装在使用者p的腰部周围的部分即可,例如与游泳衣、湿西装等衣服构成一体地安装在使用者p的腰部周围也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
3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了第二浮袋体2的结构。然而,第二浮袋体2的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配置。因此,将第二浮袋体2的平面形状设为u形或
コ
字形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另外,第二浮袋体2没有不连续的地方,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状等。
3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常时具备用于收纳非膨胀状态的第二浮袋体2的第二盖体4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是,根据本发明的“三点浮游式救生衣”的构成不需要第二盖体4,即可以不具备第二盖体4。
38.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