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爬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爬梯的固定座。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使用梯子拿取放在高处的东西,在装修及建筑行业中梯子更是常见之物,现在一般使用的梯子为h型梯子,这种梯子由相互近似平行的竖杆及等间距的固定于竖杆上的横杆构成。
3.目前人们在使用h型梯子时,将h型梯子倾斜放置,一端靠在墙上或依靠物上,另一端放置在地面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h型梯子的两个支撑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h型梯子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爬梯的固定座。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爬梯的固定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爬梯的固定座,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设有两个相同的支撑座,两个支撑座相对设置,支撑座上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支撑筒、半齿轮、主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支撑筒固定在半齿轮上,半齿轮通过第一转轴转动支撑在支撑座上,主齿轮通过第二转轴转动支撑在支撑座上,第二转轴的一端穿出支撑座,第二转轴穿出支撑座的一端上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沿轴向开设在第二转轴上的燕尾槽、开设在支撑座侧壁的若干限位槽,还包括若干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均设有燕尾块,燕尾槽沿第二转轴的周向设有多个,燕尾块分别镶嵌在燕尾槽内且滑动配合,限位杆分别镶嵌在限位槽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带动支撑筒绕第一转轴转动,根据人们的需要调整支撑筒的角度,角度调整之后,推动限位杆在燕尾槽内滑动,推动限位杆杆向限位槽靠近,直至将限位杆镶嵌在限位槽内,用于防止第二转轴转动;再将扶梯的两根支撑腿分别插入支撑筒内,从而增大了扶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扶梯更加稳定。
8.可选的,底板的上方沿纵向设有滑轨,两个支撑座的下方均开设有滑槽,滑轨镶嵌在滑槽内且滑动配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调整两个支撑座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扶梯,从而增大了使用范围。
10.可选的,两个支撑座之间设有双向螺纹丝杆,双向螺纹丝杆的两端沿纵向分别穿设于支撑座且与支撑座螺纹配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双向螺纹丝杆,双向螺纹丝杆带动两个支撑座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方便调节两个支撑座之间的纵向距离,还能固定两个支撑座纵向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12.可选的,支撑筒上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衬套、方杆、活动衬套和螺纹杆,固定衬套固定在支撑筒的内侧壁上,活动衬套位于支撑筒内,方杆和螺纹杆均穿设于支撑筒的内壁且固定在活动衬套上,螺纹杆与支撑筒的侧壁螺纹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扶梯的两根支撑腿分别插入支撑筒内,转动螺纹杆,在方杆的限位作用下,螺纹杆推动活动衬套向固定衬套靠近,活动衬套向固定衬套靠近的过程中,依靠挤压力将扶梯的支撑腿锁紧;防止扶梯的支撑腿在支撑筒内晃动,从而使扶梯更加稳定。
14.可选的,底板的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底板上设有若干销钉,销钉穿设于通孔且插入地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销钉插入地面,从而提高了底板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16.可选的,底板的顶部上设有阻挡块,销钉的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槽孔,阻挡块的一端镶嵌在槽孔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销钉插入地面,在阻挡块的作用下,销钉与底板上表面留有一定间隙,从而方便将销钉拔出。
18.可选的,限位机构还包括圆环盘,若干限位杆均固定在圆环盘远离限位槽的一端面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其中一个限位杆镶嵌在限位槽内,在圆环盘的作用下若干限位杆也同时镶嵌在对应的限位槽内,从而方便人们使用。
20.可选的,底板的下底面上开设有若干沟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沟槽用于增大底板下底面与地面的抓地力,从而提高底板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3.1.底板的上方沿纵向设有滑轨,两个支撑座的下方均开设有滑槽,滑轨镶嵌在滑槽内且滑动配合,实现两个支撑住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宽度扶梯;
24.2.主齿轮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带动支撑筒绕第一转轴转动,支撑套筒相对于底板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从而实现根据人们需要自由调节扶梯的角度;
25.3.锁紧机构的设置,用于防止扶梯的支撑腿在支撑筒内晃动,从而使扶梯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若干限位杆和圆环盘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板下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底板;2、支撑座;3、转动机构;4、锁紧机构;5、支撑筒;6、半齿轮;7、主齿轮;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限位机构;12、滑轨;13、滑槽;14、双向螺纹丝杆;15、燕
尾槽;16、燕尾块;17、限位槽;18、限位杆;19、圆环盘;20、固定衬套;21、活动衬套;22、方杆;23、螺纹杆;24、通孔;25、销钉;26、槽孔;27、阻挡块;28、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爬梯的固定座。如图1所示,一种爬梯的固定座,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两个相同的支撑座2,两个支撑座2沿纵向相对设置,支撑座2上均设有转动机构3和锁紧机构4,转动机构3用于调节扶梯的倾斜角度,锁紧机构4用于将扶梯的支撑腿固定在转动机构3上。
36.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底板1的下底面设有若干沟槽28,沟槽28用于增大底板1下地面与地面的抓地力;底板1上设有四个通孔24,四个通孔24内均设有销钉25,销钉25穿设于通孔24且插入地面,将底板1固定在地面上,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底板1发生移动;底板1的顶部靠近四个通孔24处均设有阻挡块27,销钉25上均开设有槽孔26,阻挡块27的一端均镶嵌在槽孔26内,阻挡块27的另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将销钉25插入地面内,在阻挡块27的作用下,销钉25与底板1上表面留有一定间隙,从而方面将销钉25拔出;将销钉25从地面内拔出,在阻挡块27与槽孔26的作用下,销钉25始终位于通孔24内,从而防止运输时销钉25丢失。
37.如图2所示,转动机构3包括支撑筒5、半齿轮6、主齿轮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支撑筒5固定在半齿轮6上,半齿轮6通过第一转轴8转动支撑在支撑座2上,主齿轮7通过第二转轴9转动支撑在支撑座2上;转动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带动主齿轮7转动,主齿轮7带动半齿轮6转动,半齿轮6带动支撑筒5转动,从而实现根据人们的需要自由调整支撑筒5的角度。
38.如图1所示,底板1的上方沿纵向设有滑轨12,两个支撑座2的下方均开设有滑槽13,滑轨12镶嵌在滑槽13内且滑动配合,两个支撑座2之间设有双向螺纹丝杆14,双向螺纹丝杆14的两端沿纵向分别穿设于两个支撑座2且与支撑座2螺纹配合,转动双向螺纹丝杆14,双向螺纹丝杆14带动两个支撑座2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用于调节两个支撑座2之间的纵向距离,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扶梯。
39.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二转轴9穿出支撑座2的一端上设有限位机构10,限位机构10包括沿轴向开设在第二转轴9上的燕尾槽15、开设在支撑座2侧壁的若干限位槽17,还包括若干限位杆18和圆环盘19,若干限位杆18均固定在圆环盘19远离限位槽17的一端面上,限位杆18的一端均设有燕尾块16,燕尾槽15沿第二转轴9的周向设有多个,燕尾块16分别镶嵌在燕尾槽15内且滑动配合,限位杆18分别镶嵌在限位槽17内。
40.限制第二转轴9转动时,推动圆环盘19移动,圆环盘19带动限位杆18向限位槽17靠近,将限位杆18镶嵌在限位槽17内,从而实现限制第二转轴9转动。
41.如图2和图5所示,锁紧机构4包括固定衬套20、方杆22、活动衬套21和螺纹杆23,固定衬套20固定在支撑筒5的内侧壁上,活动衬套21位于支撑筒5内,方杆22和螺纹杆23均穿设于支撑筒5的内壁且固定在活动衬套21上,螺纹杆23与支撑筒5的侧壁螺纹配合。
42.将扶梯的两根支撑腿分别插入支撑筒5内,转动螺纹杆23,在方杆22的限位作用下,螺纹杆23推动活动衬套21向固定衬套20靠近,活动衬套21向固定衬套20靠近的过程中,依靠挤压力将扶梯的支撑腿锁紧;防止扶梯的支撑腿在支撑筒5内晃动,从而使扶梯更加稳
定。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爬梯的固定座的实施原理为:转动双向螺纹丝杆14,双向螺纹丝杆14带动两个支撑座2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根据扶梯支撑腿的宽度调整两支撑座2之间的距离。
44.两支撑座2之间的距离调整之后,将扶梯的两个支撑腿分别插入支撑筒5内,转动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带动主齿轮7转动,主齿轮7带动半齿轮6转动,半齿轮6带动支撑筒5转动,根据人们的需要调整支撑筒5的角度。
45.角度调整后之后,推动圆环盘19移动,圆环盘19带动限位杆18向限位槽17靠近,将限位杆18镶嵌在限位槽17内,从而实现限制第二转轴9转动,再转动螺纹杆23,在方杆22的限位作用下,螺纹杆23推动活动衬套21向固定衬套20靠近,活动衬套21向固定衬套20靠近的过程中,依靠挤压力将扶梯的支撑腿锁紧。
46.最后将底板1上的销钉25插入地面,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底板1发生移动。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