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车用外置窗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  13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越野车用外置窗户。


背景技术:

2.越野车是一种为越野而特别设计的汽车,主要是指可在崎岖地面使用的越野车辆,主要特点是非承载式车身,四轮驱动,较高的底盘、较好抓地性的轮胎、较高的排气管、较大的马力和粗大结实的保险杠。越野车不但可以在野外适应各种路面状况,而且给人一种粗犷豪迈的感觉,在城市里,也有很多的人喜欢开越野车。
3.现有技术中越野车的外置窗户大多数采用钢条做出钢条防护网安装在越野车玻璃的外侧,但是现有技术中一旦钢条防护网安装固定后,由于钢条防护网一般情况不会进行拆卸,则导致非常不便于通过安装钢条防护网的窗户与外界形成通道,使驾驶者在与外界交换物体时只能打开车门,整体操作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越野车用外置窗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旦钢条防护网安装固定后,驾驶者不能通过安装钢条防护网处的窗户与外界交换物体导致只能打开车门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越野车用外置窗户,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顶端和底端皆开设有滑槽,所述框架内部均匀竖直分布有多组防护钢条;
6.多组所述防护钢条底部皆固定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框架内部底端设置有横向贯穿多组第一滑块的丝杆,所述丝杆末端外侧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框架内侧一角处活动限位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侧固定设置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所述传动杆远离蜗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旋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旋钮,旋钮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转动的蜗轮带动丝杆进行转动,进而丝杆转动带动多组第一滑块以及防护钢条在框架内部进行移动,由于多组防护钢条预设位置为等距分布,进而在丝杆转动后,多组防护钢条向框架内部一侧进行滑动收缩,进而使框架内部可通过空间大大增大,有效的避免了驾驶者打开车门进行交换物品的问题,整体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组所述防护钢条顶部皆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框架内部的第二滑块,所述框架内部顶端设置有横向贯穿第二滑块的限位条。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防护钢条顶部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框架内部的第二滑块,且由于在框架内部顶端设置有贯穿多组第二滑块的限位条,进而在多组防护钢条滑动时,限位条起到对多组防护钢条的限位作用,使多组防护钢条在滑动以及定位时更加稳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两侧以及两端皆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四组所述安装板内部皆均匀开设有多组安装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组安装板便于将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在车窗的外侧,
且多组安装孔安装更加稳定牢固。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外侧四角处皆设置有与安装板相配合的连接块,且连接块截面呈三角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呈三角形,便于连接每两组安装板之间形成的拐角,进一步提高了四组安装板的密闭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四组所述连接块内侧皆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截面呈圆弧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不仅起到对车门的保护作用,还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旋钮,旋钮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转动的蜗轮带动丝杆进行转动,进而丝杆转动带动多组第一滑块以及防护钢条在框架内部进行移动,由于多组防护钢条预设位置为等距分布,进而在丝杆转动后,多组防护钢条向框架内部一侧进行滑动收缩,进而使框架内部可通过空间大大增大,有效的避免了驾驶者打开车门进行交换物品的问题,整体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框架;2、滑槽;3、防护钢条;4、第一滑块;5、丝杆;6、蜗轮;7、传动杆;8、蜗杆;9、旋钮;10、第二滑块;11、限位条;12、安装板;13、安装孔;14、连接块;15、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3.一种越野车用外置窗户,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框架1,框架1 内部顶端和底端皆开设有滑槽2,框架1内部均匀竖直分布有多组防护钢条3;
24.多组防护钢条3底部皆固定设置有与滑槽2相配合的第一滑块4,框架1 内部底端设置有横向贯穿多组第一滑块4的丝杆5,丝杆5末端外侧固定设置有蜗轮6,框架1内侧一角处活动限位连接有传动杆7,传动杆7外侧固定设置有与蜗轮6相啮合的蜗杆8,传动杆7远离蜗杆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旋钮9,当驾驶者需要通过窗户与外界交换物品时,通过转动旋钮9,旋钮9通过蜗杆 8带动蜗轮6转动,转动的蜗轮6带动丝杆5进行转动,进而丝杆5转动带动多组第一滑块4以及防护钢条3在框架1内部进行移动,由于多组防护钢条3 预设位置为等距分布,进而在丝杆5转动后,多组防护钢条3向框架1内部一侧进行滑动收缩,进而使框架1内部可通过空间大大增大,有效的避免了驾驶者打开车门进行交换物品的问题,整体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25.请参阅图1,多组防护钢条3顶部皆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框架1内部的第二滑块10,框
架1内部顶端设置有横向贯穿第二滑块10的限位条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多组防护钢条3顶部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框架1内部的第二滑块10,且由于在框架1内部顶端设置有贯穿多组第二滑块10的限位条11,进而在多组防护钢条3滑动时,限位条11起到对多组防护钢条3的限位作用,使多组防护钢条3在滑动以及定位时更加稳定。
26.请参阅图1和图2,框架1两侧以及两端皆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2,四组安装板12内部皆均匀开设有多组安装孔13。
27.请参阅图1和图3,框架1外侧四角处皆设置有与安装板12相配合的连接块14,且连接块14截面呈三角形,四组连接块14内侧皆固定设置有橡胶垫15,且橡胶垫15的截面呈圆弧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以上结构,连接块呈三角形,便于连接每两组安装板之间形成的拐角,进一步提高了四组安装板的密闭性。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框架1两侧以及两端皆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2,通过安装板12将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固定在车窗的外侧,通过多组安装孔13对其进行安装固定;
29.当驾驶者需要通过窗户与外界交换物品时,通过转动旋钮9,旋钮9通过蜗杆8带动蜗轮6转动,转动的蜗轮6带动丝杆5进行转动,进而丝杆5转动带动多组第一滑块4以及防护钢条3在框架1内部进行移动,由于多组防护钢条3预设位置为等距分布,进而在丝杆5转动后,多组防护钢条3向框架1内部一侧进行滑动收缩,进而使框架1内部可通过空间大大增大,有效的避免了驾驶者打开车门进行交换物品的问题,整体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30.进一步的说,多组防护钢条3顶部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框架1内部的第二滑块10,且由于在框架1内部顶端设置有贯穿多组第二滑块10的限位条11,进而在多组防护钢条3滑动时,限位条11起到对多组防护钢条3的限位作用,使多组防护钢条3在滑动以及定位时更加稳定。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