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卧式单面电机座镗床用安全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  14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卧式单面电机座镗床用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2.镗床是一种主要利用镗刀对加工件已有的预制孔进行镗削的机床,由于是再次加工,因而镗床主要是用于加工高精度孔或一次定位完成多个孔的精加工,此外还可以从事与孔精加工有关的其他加工面的加工,在现有技术中,卧式镗床近乎是万能性机床,其可对箱体、壳体等大型零件进行钻孔、镗孔、扩孔等切削加工操作,因此卧式镗床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等行业。
3.普通的卧式镗床分为无防护结构的开放式以及有防护结构的封闭式,虽然后者对工人更加友好,但是相应的采购使用成本也会增加,而前者在采购成本以及加工件方便固定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优势,但其在使用时工人会面临生产噪声的袭扰,且飞溅的废屑也极易伤害工人的眼睛等,具有一定的生产风险,此外飞溅的废屑也不利于工作车间环境的维护,而对于经常性可开放式加工,偶尔需要封闭式加工的车间来说,若拥有一种可随时、自由匹配机床的防护系统,则是一件可促进生产的利好事。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卧式单面电机座镗床用安全防护系统,解决了镗床加工时废屑飞溅、噪声传播,以及废液过滤和收集不便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数控卧式单面电机座镗床用安全防护系统,包括移动座和包裹腔体,所述移动座顶端左侧设置有防护室,所述防护室的三面窗口与其前端密封门的窗口内均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室内部设置有控制台,所述移动座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内部滑动连接有支臂,所述包裹腔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输送槽道底部左侧设置有排放口,所述螺旋输送机输送槽道底部的右侧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包裹腔体的左右两侧端口均螺纹连接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远离包裹腔体的一侧端口均匀转动连接有收敛片,所述延长管外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移动环框,所述移动环框远离包裹腔体的一侧端面均匀转动连有连杆,所述延长管外部位于包裹腔体与同侧移动环框之间转动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为c字状,所述框体中部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远离同侧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同侧延长管管座上,所述框体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短杆,上下两侧所述短杆远离框体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同侧移动环框的上下两端。
8.优选的,所述移动座四角均设置有液压支座,所述移动座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
万向轮,所述控制台通过导线与各液压支座相连。
9.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均由双层真空隔音玻璃及防护网组成,双层真空隔音玻璃分别布置在相应窗口的内侧,防护网分别布置在相应窗口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底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液压杆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升降台底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升降台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前端固定连接在支臂顶端的前侧,所述控制台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相连。
11.优选的,所述包裹腔体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包裹腔体通过卡块卡合在支臂后侧与卡块外轮廓吻合的凹槽内。
12.优选的,所述包裹腔体顶端内壁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底部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保护罩内部设置有摄像机,所述保护罩底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驱动轴固定连接有雨刷,所述包裹腔体后侧设置有鹅颈管且鹅颈管贯穿包裹腔体的腔壁,所述鹅颈管为空心状。
13.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机输送槽道顶部与包裹腔体底部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开口,所述螺旋输送机底端位于过滤网下侧固定连接有集液槽。
14.优选的,所述连杆数量与收敛片数量一致,所述连杆远离移动环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收敛片的支脚上。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卧式单面电机座镗床用安全防护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包裹腔体、电动推杆、移动环框和收敛片,将加工工作区完全包裹在包裹腔体内腔中,半密封环境一方面避免了废屑的四处飞溅伤害工人眼睛等,另一方面也有力抑制了噪声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车间环境,同时控制收敛片收拢的程度,也可适用了不同加工设备的主轴尺寸等,提高了适用性。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支座、万向轮等可方便移动座的移动与稳定,在环境嘈杂、车床机器繁多的车间,利用防护组件中的隔音玻璃、防护网可进一步有效降低工人对噪声的感受程度,保护工人免于被飞屑或其他机器的伤害,此外防护组件可开启,以便于操作旁边的车床控制面板,利用卡块便于包裹腔体结构与移动座之间的快速拆装,同时竖向安装包裹腔体时,本防护系统也可适应非卧式机床的防护需求。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鹅颈管接入现有的切削液泵送系统,便于加工部位的降温与润滑,随后切削液将连同废屑在螺旋输送机、过滤网及集液槽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废液过滤、收集工作的一步到位,有力维护了加工区的整洁度,提高了工作舒适度,通过控制台视屏监控系统,利用摄像机实时监控加工情况,通过马达与雨刷清洁保护罩透明玻璃,可避免切削液遮挡视线。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需要值守的机床处自由布置本防护系统,在无需值守的机床采用开放式生产模式,间接降低了对自带防护装置机床的采购需求,同时本防护系统与机床的自由匹配模块化使用设计,也减少了成本投入,有利于车间的生产管理。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布置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室内部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裹腔体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裹腔体内部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敛片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输送机底部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液槽示意图。
30.其中,1、移动座;2、防护室;3、防护组件;4、控制台;5、液压支座;6、底座;7、升降台;8、支臂;9、第一液压杆;10、第二液压杆;11、包裹腔体;12、卡块;13、摄像机;14、马达;15、雨刷;16、鹅颈管;17、螺旋输送机;18、过滤网;19、集液槽;20、延长管;21、收敛片;22、移动环框;23、连杆;24、框体;25、电动推杆;26、短杆;27、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
33.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控卧式单面电机座镗床用安全防护系统,包括移动座1和包裹腔体11,移动座1顶端左侧设置有防护室2,防护室2的三面窗口与其前端密封门的窗口内均设置有防护组件3,防护室2可以避免工人暴露在外,避免被机器噪声袭扰的问题,也降低了车间发生事故的风险,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防护室2内部设置有控制台4,控制台4集成有视屏监控系统,可以观察加工情况,移动座1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底座6,底座6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升降台7,升降台7内部滑动连接有支臂8,包裹腔体11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机17,螺旋输送机17输送槽道底部左侧设置有排放口,螺旋输送机17用于排出加工产生的废屑,螺旋输送机17输送槽道底部的右侧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8,用于废液的过滤与收集,包裹腔体11的左右两侧端口均螺纹连接有延长管20,延长管20远离包裹腔体11的一侧端口均匀转动连接有收敛片21,延长管20外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移动环框22,移动环框22远离包裹腔体11的一侧端面均匀转动连有连杆23,延长管20外部位于包裹腔体11与同侧移动环框22之间转动连接有框体24,框体24为c字状,框体24中部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25,电动推杆25远离同侧框体2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同侧延长管20管座上,框体24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短杆26,上下两侧短杆26远离框体24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同侧移动环框22的上下两端,通过控制台4使得电动推杆25伸长,使得延长管20上可自由转动的框体24转动,通过杠杆原理使得短杆26拉扯移动环框22在相应的延长管20上向靠近包裹腔体11的方向滑动,通过连杆23带动同侧延长管20上可自由转动的收敛片21,再次通过杠杆原理使得收敛片21张开,反之则使得收敛片21收拢,利用上述工作
机制,可便于实现机床主轴以及加工部件的在包裹腔体11进出的问题,适用不同的加工设备,同时半封闭的机制也能够便于后续的废屑飞溅抑制以及噪声抑制的工作的展开,此外,在相邻收敛片21之间连接帆布等柔性材料,也可提高机构的密封性,进一步抑制飞屑以及噪声。
34.移动座1四角均设置有液压支座5,移动座1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控制台4通过导线与各液压支座5相连,通过液压支座5伸长,使得移动座1连同万向轮抬离地面,进而使得移动座1稳定在地面上。
35.防护组件3均由双层真空隔音玻璃及防护网组成,双层真空隔音玻璃分别布置在相应窗口的内侧,防护网分别布置在相应窗口的外侧,在环境嘈杂、车床机器繁多的车间,利用防护组件3中的隔音玻璃、防护网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对噪声的感受程度,保护工人免于被飞屑、机器伤害,此外防护组件3可开启,以便于操作旁边的车床控制面板。
36.底座6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9,前后两侧第一液压杆9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升降台7底端的前后两侧,升降台7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10,第二液压杆10前端固定连接在支臂8顶端的前侧,控制台4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10相连,通过第一液压杆9与第二液压杆10调整升降台7的高度以及支臂8的伸长度,从而实现包裹腔体11连同其附属结构在空间中方位的精准调整,使得主轴镗刀以及后续进给的加工部件可以处在包裹腔体11内腔中合适的加工方位,便于后续加工的进行。
37.包裹腔体11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2,包裹腔体11通过卡块12卡合在支臂8后侧与卡块12外轮廓吻合的凹槽内,便于包裹腔体11结构与移动座1之间的快速、便捷拆装,同时竖向安装包裹腔体11时,本防护系统即可适应非卧式机床的防护需求。
38.包裹腔体11顶端内壁设置有保护罩27,保护罩27底部设置有透明玻璃,保护罩27内部设置有摄像机13,保护罩27底端右侧固定连接有马达14,马达14驱动轴固定连接有雨刷15,工人在防护室2中通过控制台4即可远程操作上述结构的工作,同时通过摄像机13、保护罩27可实时监控包裹腔体11内部加工的情况,通过马达14与雨刷15可以清洁保护罩27透明玻璃,避免被切削液遮挡视线,包裹腔体11后侧设置有鹅颈管16且鹅颈管16贯穿包裹腔体11的腔壁,鹅颈管16为空心状,通过鹅颈管16接入现有的切削液泵送系统,利用鹅颈管16向加工区喷射切削液,随后切削液将连同废屑一起通过包裹腔体11底部的开口流入螺旋输送机17中,便于加工部位的降温与润滑,同时也便于废屑的收集、排泄。
39.螺旋输送机17输送槽道顶部与包裹腔体11底部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开口,螺旋输送机17底端位于过滤网18下侧固定连接有集液槽19,在过滤网18的过滤作用下,使得废屑滞留在螺旋输送机17输送槽道中,进而被螺旋叶片输送至其排放口实现废屑排出包裹腔体11内腔的目的,而过滤后的切削液将通过集液槽19收集并排至回收处,废液过滤、收集一步到位,有力维护了加工区的整洁度,提高了工作舒适度。
40.连杆23数量与收敛片21数量一致,连杆23远离移动环框22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收敛片21的支脚上,连杆23运动利用杠杆原理可使得收敛片21张开或收拢,将加工工作区完全包裹在包裹腔体11内腔中,一方面避免了废屑的四处飞溅伤害工人眼睛等,另一方面半封闭的工作环境也有力抑制了噪声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车间环境。
41.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控制台使得电动推杆伸长,使得延长管上可自由转动的框体转动,通过杠杆原理使得短杆拉扯移动环框在相应的延长管上向靠近包裹腔体的方向滑
动,通过连杆带动同侧延长管上可自由转动的收敛片,再次通过杠杆原理使得收敛片张开,将移动座利用万向轮移动至工作区,将镗床主轴及其镗刀依次通过一侧张开的收敛片、延长管套进包裹腔体内腔中,通过液压支座伸长,使得移动座稳定在地面上,之后通过第一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调整升降台的高度以及支臂的伸长度,从而实现包裹腔体连同其附属结构在空间中方位的精准调整,使得主轴镗刀以及后续进给的加工部件可以处在包裹腔体内腔中合适的加工方位,便于后续加工的进行,待加工部件则从另一侧张开的收敛片进给至包裹腔体内腔中以进行加工作业,加工时,电动推杆收缩进而使得收敛片收拢,从而将加工区完全包裹在包裹腔体内腔中,避免了废屑四处飞溅的问题,有力维护了工作区的整洁度,也对加工噪声的传递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通过鹅颈管接入现有的切削液泵送系统,利用鹅颈管向加工区喷射切削液,随后切削液将连同废屑一起通过包裹腔体底部的开口流入螺旋输送机中,此时在过滤网的过滤作用下,使得废屑滞留在螺旋输送机输送槽道中,进而被螺旋叶片输送至其排放口实现废屑排出包裹腔体内腔的目的,而过滤后的切削液将通过集液槽收集并排至回收处,工人在防护室中通过控制台即可远程操作上述结构的工作,同时通过摄像机、保护罩可实时监控包裹腔体内部加工的情况,通过马达与雨刷可以清洁保护罩透明玻璃,避免被切削液遮挡视线,在环境嘈杂、车床机器繁多的车间,利用防护组件中的隔音玻璃、防护网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对噪声的感受程度,保护工人免于被飞屑、机器伤害。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