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过滤网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3  15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过滤网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在应用过程中,灰尘易从空调器的进风口进入空调器的内部,尤其是灰尘堆积于蒸发器翅片上,长此以往形成堵塞,进而影响室内机的换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会在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过滤网进行拆卸的过程十分繁琐,例如过滤网是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至进风口上,使得拆卸时需要借助拆卸工具进行拆除;此外,又或者是过滤网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于进风口上,于是,在安装或者拆卸的过程中,受到安装场景的限制,也即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以便于顺利将过滤网进行装卸,也即对安装空间提出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过滤网装卸过程繁琐,受限于安装空间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滤网结构,对应设于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组件的位置,所述滤网结构设有套管组件;其中,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进风口组件活动连接;弹性件,设于所述套管组件,并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进风口组件配合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套管组件能够与进风口组件分离。
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可通过调节所述弹性件使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也即挤压所述弹性件,以使得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进风口组件分离,进而实现将所述过滤网从所述进风口组件上拆卸下来,反之,安装所述过滤网组件至所述进风口组件上时,只需使得所述弹性件先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一状态便完成安装。于是,使得上述装卸过程中,无需借助其它拆卸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此外,装卸操作可在狭小的安装空间中进行,大大提高了所述过滤网组件的使用通用性,降低了装卸难度。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进风口组件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其中,所述套管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夹设所述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的最大压缩长度大于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座配合的配合长度。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长度不同,可实现将所述过滤网组件安装至所述进风口组件上或者从所述进风口组件上拆下,一方面,装卸方式简单,降低了装卸难度进而提高了装卸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所述弹性
件的受挤压形变,而限位所述滤网结构在所述进风口组件上的位置,避免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所述滤网结构的位置发生移动而影响对灰尘等杂质的过滤作用。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进风口组件设有进风口;所述滤网结构包括:滤网本体,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套管组件可拆卸连接;套接件,设于所述滤网本体的一侧,且用于套设所述套管组件。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可将所述套管组件从所述滤网结构上拆下,便于对所述过滤网组件进行运输和存放。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套管,设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组件的一端插接;第二套管,设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套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进风口组件相对的另一端插接;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三端或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套接深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方面,可将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进行拆分,进一步提高了运输和存放所述过滤网组件的效率;另一方面,结合所述过滤网组件的装卸过程,可使得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挤压相应的所述弹性件,直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分离,再将二者交错靠拢进而将所述过滤网组件从所述进风口组件上拆下,进一步提高了装卸效率,使得不受安装场景的限制。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三端套设于所述第二端内,所述第三端的外径为d1,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为d2,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直径为d3;其中,d2<d1<d2+d3。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限位作用,避免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相互套接的长度过大,而使得所述过滤网组件与所述进风口组件分离,也即避免使得所述过滤网组件无法稳定安装至所述进风口组件上。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套接深度为l,每一个所述弹性件的最大压缩长度为x;其中,l<0.5x。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装卸所述过滤网组件至所述进风口组件的效率,确保所述装卸过程更加省力。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套接件设有配合开口,所述配合开口对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套接的位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便于通过所述配合开口调节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相互分离,进而完成过过滤网组件的拆卸过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滤网结构包括:固定件,设于所述滤网本体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套接件围绕所述滤网本体的周围设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所述滤网结构的形状,避免所述滤网结构发生形变而对阻止灰尘等杂质进入所述进风口组件的作用造成影响。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套管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内设于所述套接件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
最大压缩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进风口组件的配合长度,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最大压缩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进风口组件的配合长度。
2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可通过对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施加挤压力,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受挤压发生形变,进而与所述进风口组件发生分离,从而完成对所述过滤网组件的拆卸,该拆卸操作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拆卸效率,相对应的,同样使得安装过程也方便省力,与螺接方式相比,降低了装卸难度,此外也节约了成本。
2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例所述的过滤网组件。
2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6.(1)一方面,装卸过程中,无需借助其它拆卸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此外,装卸操作可在狭小的安装空间中进行,大大提高了所述过滤网组件的使用通用性,降低了装卸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弹性件的受压形变形成的伸张力,以稳定地固定所述滤网结构在所述进风口上的位置;
27.(2)所述滤网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运输,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过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0.图3为滤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1中套管组件与第一限位件的连接示意图。
32.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33.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34.图7为进风口组件与过滤网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35.图8为图7中e1处的放大图。
36.图9为图7中e2处的放大图。
37.图10为图3中f处的放大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0-过滤网组件;10-滤网结构;11-套接件;12-滤网本体;13-配合开口;20-套管组件;21-第一限位件;22-第一套管;23-第二套管;24-第二端;25-第三端;26-第二限位件;27-第三限位件;30-弹性件;40-固定件;41-尼龙结构;
40.200-进风口组件;210-第一固定座;220-第二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42.实施例一:
43.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过滤网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过滤网组件100对应设于空调器的进风口组件200。
44.结合图2,具体的,过滤网组件100例如包括滤网结构10、套管组件20和弹性件30。滤网结构10对应进风口组件200的位置;套管组件20设于滤网结构10上,且套管组件20与进风口组件200活动连接;弹性件30设于套管组件20。其中,当弹性件30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弹性件30处于第一状态时,套管组件20与进风口组件200配合连接,当弹性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套管组件20能够与进风口组件200分离。
4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30为弹簧件,第一状态例如可以为第一压缩状态,此时对应的对应的压缩量为第一压缩量;而第二状态例如为第二压缩状态,且第一压缩状态对应的压缩量小于第二压缩状态对应的压缩量。
46.当然了,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例如都可以是拉伸状态,具体的说,第一状态对应的拉伸量小于第二状态的拉伸量,结合过滤网组件100在进风口组件200上的连接情况,例如弹性件30与进风口组件200为卡钩配合,对应的,在进风口组件200上设有第一卡钩,而弹性件30设有与之连接的第二卡钩,通过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的配合连接,以使得过滤网组件100安装至进风口组件200上。在进行拆卸过滤网组件100时,进一步拉伸弹簧件,以使得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分离,进而完成了过滤网组件100的拆卸。
4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风口组件200例如包括具有进风口的面板和用于配合连接套管组件20的固定座。具体的说,过滤网组件100通过套管组件20与固定座之间的配合从而安装至面板上,且对应进风口的位置,其中,固定座的数量例如为两个,设于进风口的相对两侧,相应的,套管组件20例如夹设于两个固定座之间,并且与之配合连接。
48.于是,结合拆卸过滤网组件100从进风口组件200上拆卸的过程进行说明,过滤网组件100设于进风口组件200上时,弹性件30处于第一压缩状态,以限制滤网结构10沿弹性件30发生形变的方向移动,也即将滤网结构10相对稳定地固定至进风口上。于是,可通过调节增大弹性件30的压缩量,使得弹性件30处于第二压缩状态,进而使其完成与固定座的分离,于是,可直接将过滤网组件100从对应进风口的位置直接取下,进而完成了对过滤网组件100的拆卸。
49.当然,安装过滤网组件100的过程中,使得套管组件20的一端先与其中一个固定座完成配合,并且挤压弹性件30,直到套管组件20的另一端能够对应至另一固定座的位置,再调节弹性件30的压缩量,也即减小弹性件30的压缩量,例如可使得弹性件30从第二压缩状态转变成第一压缩状态,使得套管组件20完成与另一个固定座的配合连接。其中,弹性件30例如为弹簧结构,固定连接至套管组件20的外表面上,二者例如为焊接。
50.结合图8-9,优选的,进风口组件200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座210与第二固定座220;其中,套管组件20夹设于第一固定座210与第二固定座220之间;套管组件20例如包括第一限位件21,且第一限位件21与第一固定座210夹设弹性件30;其中,弹性件30的最大压缩长度大于套管组件20与第二固定座220的配合长度。
5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套管组件20例如为杆件,而第一固定座210与第二固定座220分别设有与杆件插接配合的卡槽,由于弹性件30的最大压缩长度大于套管组件20与第二固定座220的配合长度,于是,在拆卸过滤网组件100的过程中,可使得套管组件20朝向靠近第一固定座210的方向移动,通过压缩弹性件30的压缩量,以使得套管组件20与第二固定
座220之间的配合长度减小,直到套管组件20与第二固定座220完成分离,此后,再使得套管组件20靠近第二固定座220的一端偏离设于第二固定座220上的卡槽,以使得套管组件20能够以倾斜的状态从第一固定座210上取下,以及完成了对于过滤网组件100的拆卸。
52.其中,可取设于第一固定座210和第二固定座220上的卡槽的开口大于杆件的直径,以确保杆件能够以倾斜的状态从第一固定座210上完成拆卸。此外,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可使得开设于第一固定座210上的卡槽为通孔设置,当然,也可以使设于第一固定座210上的卡槽的槽深能够满足套管组件20从第二固定座220上分离的条件。具体的说,设定第一固定座210上的卡槽为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槽深为h,套管组件20与第一卡槽之间的配合长度为m1,套管组件20与第二固定座220之间的配合长度为m2,于是使得m1+m2<h。
53.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使得第一固定座21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固定座220的数量同样为两个,具体的说,可将设于滤网结构10左侧的记为第一固定座210,设于滤网结构10右侧的记为第二固定座220,且第一固定座210与相应的第二固定座220关于滤网结构10对称设置,于是,使得套管组件20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个套管组件20与相应的第一固定座210和第二固定座220配合连接。于是,在拆卸或者安装过滤网组件100的操作,与上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4.结合图3,优选的,进风口组件200设有进风口;滤网结构10例如包括滤网本体12和套接件11。滤网本体12与进风口相对设置,且与套管组件20可拆卸连接;套接件11设于滤网本体12的一侧,用于套设套管组件20。
55.举例来说,套接件11例如为可形变的结构制成,例如为缝纫帆布套,进而便于对于滤网结构10进行运输,例如可使其折叠或者卷设放置,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占用面积,且降低了工人进行搬运的难度;此外,结合缝纫帆布套的结构特点,使得降低了生产滤网结构10的难度,此外由于缝纫帆布套的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使得节省了成本支出。
56.结合图4-图6,优选的,套管组件20例如包括第一套管22、第二套管23和第二限位件26。第一套管22设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24,第一端与进风口组件200的一端插接;第二套管23设有相对的第三端25和第四端,第三端25与第二端24套接,且第四端与进风口组件200相对的另一端插接;第二限位件26设于第三端25或第二端24,第二限位件26用于限制第三端25与第二端24的套接深度。
57.举例来说,滤网结构10为长方形形状,而在滤网结构10的中心位置设有尼龙结构41,尼龙结构41沿着滤网结构10的宽度方向延申且与滤网结构10的宽度长度相同,进一步确保了在拆卸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的过程中,滤网结构10能够沿着尼龙结构41的位置处发生变形,具体的说,第二端24与第三端25的套接位置处与尼龙结构41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在拆卸滤网结构10的过程中,在尼龙结构41的作用,使得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相互靠近靠近错位以使得滤网结构10沿着尼龙结构41的位置处发生折叠,进一步提高了拆卸效率。
5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将套管组件20拆分成第一套管22和第二套管23,于是,一方面,在运输过滤网组件100的过程中,可使得过滤网组件100处于卷设或者折叠状态,另外通过将套管组件20进行拆卸,进而减小了套管组件20的长度,便于收纳和搬运;另一方面,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拆卸滤网结构10的过程,可对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施加拉力,从而使得二者相互分离,再使得二者相互靠近且错开设置,直到套管组件20与第
一固定座210和第二固定座220分离,便可将过滤网组件100从中拆卸下来。其中,套接深度的长度小于弹性件30的最大压缩量的长度。
59.例如在现有技术中,滤网结构10与进风口组件200常见的连接方式为螺接,该连接方式中,需要借助拆卸工具进行拆卸,并且需要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拆卸工具进行拆卸;此外,常见的还有滑动连接,具体的,在进风口周围布设有滑轨,而对应的,在滤网结构10上设置滑块,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方式以实现安装或者拆卸,该连接方式中,对于安装场景同样提出了高要求,也即需要增大安装空间,以便于在安装或者拆卸的过程中,能够为滤网结构10提高足够的活动空间。而结合本技术方案,在安装或者拆卸滤网结构10的过程中,安装或拆卸所需的空间都仅限制于对应进风口组件200的区域,也即提高了使用通用性,使得拆卸或安装更加高效。
60.结合图9,优选的,弹性件30的数量为两个,套管组件20例如还包括第三限位件27,第三限位件27与第二固定座220夹设一个弹性件30;其中,另一个弹性件30夹设于第一限位件21与第二固定座220之间。举例来说,一方面,通过两个弹性件30压缩形成的伸张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滤网结构10能够更加稳定地定位至进风口组件200上。
61.进一步的,第三端25例如可以套设于第二端24内,第三端25的外径为d1,第二端24的内径为d2,第二限位件26的直径为d3;其中,d2<d1<d2+d3。
62.举例来说,第二限位件26例如为凸包结构,具体的说,凸包结构可以为围绕着第三端25的外表面设置,以增大第三端25该处的直径,使得限制第三端25于第二端24的套接深度增大,避免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因为机身发生抖动等情况下,造成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的套接深度增大,导致套管组件20与第一固定座210和第二固定座220发生分离,而使得过滤网组件100从进风口组件200上掉落。
63.优选的,套接深度为l,每一个弹性件30的最大压缩长度为x;其中,l<0.5x。结合拆卸滤网结构10的过程中,可使得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相互远离运动,因而使得设于第一限位件21与第一固定座210之间的弹性件30增大压缩量,同样的,使得设于第三限位件27与第二固定座220之间的弹性件30也增大压缩量。需要注意的是,若是l≥0.5x,则使得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在第一固定座210与第二固定座220之间无法实现完全分离,也即使得套管组件20无法顺利从进风口组件200上拆下。
64.结合图3和图10,优选的,套接件11设有配合开口13,配合开口13用于对应第二端24和第三端25套接的位置。由于套管组件20内设于套接件11中,例如套接件11为缝纫帆布套,通过配合开口13以便于对第二端24和第三端25的连接处施加使得二者分离的拉力,避免当用户需要将滤网结构10拆卸下来的过程中,由于缝纫帆布套将套管组件20完全套设,而导致用户无法直接施加力于套管组件20,不利于将第一套管22和第二套管23进行分离。其中,配合开口13与尼龙结构41的位置相对应。
65.优选的,滤网结构10例如包括固定件40,固定件40设于滤网本体12相对的两侧;其中,固定件40与套接件11围绕滤网本体12的周围设置。考虑到滤网结构10为可形变的材质,于是,通过固定件40能够固定滤网结构10的形状。固定件40例如为钢丝。
66.优选的,套管组件20例如包括第二弹性件,具体的,第二弹性件内设于套接件11内,且第二弹性件夹设于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之间;其中,第二弹性件的最大压缩长度大于第一套管22和/或第二套管23与进风口组件200的配合长度。具体的说,第二弹性件的
最大压缩长度大于第一套管22与进风口组件200的配合长度,和/或第二弹性件的最大压缩长度大于第二套管23与进风口组件200的配合长度,以使得套管组件20能够顺利从进风口组件200上拆卸下来。
6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拆卸滤网结构10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弹性件夹设于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之间,于是,需要对套管组件20施加使得第一套管22与第二套管23相互挤压的力,以使得套管组件20能够与第一固定座210和第二固定座220完成分离,进而实现拆卸滤网结构10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滤网结构10为可形变的结构,结合套接件11为缝纫帆布套等柔性材质,使得挤压第二弹性件的过程中,不会导致滤网结构10遭受破坏。其中,第二弹性件例如可以为弹簧结构。
68.实施例二:
6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壳体,壳体例如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过滤网组件100。具体的,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应上述实施例一中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70.实施例三:
7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例如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过滤网组件100;或,空调器例如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壳体。
72.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如上述实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效果;或,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空调器例如为风管机。
73.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