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性涂料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室内装修用水性涂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性涂料是以水作为溶剂或者作分散介质的涂料,水性涂料包括水溶性涂料、水稀释性涂料和水分散性涂料,在水性涂料进行混合时,需要通过混合装置对原料进行混合,现有的水性涂料混合装置在使用时,经常出现不均匀现象,水性涂料混合不够均匀,混合效率较低,以及现有的混合装置一般为固定时,在工人室内装修时,不便与对混合装置进行移动,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室内装修用水性涂料混合装置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内装修用水性涂料混合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涂料混合装置混合效率较低以及不便与对混合装置进行移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室内装修用水性涂料混合装置,包括底座外侧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下端面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底座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端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混合箱外侧壁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混合箱外侧壁上部右侧设置有异味净化装置。
6.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把手、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轴、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螺套、螺杆、垫脚与限位杆,所述底座前端面中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通过传动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下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下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垫脚,位于所述底座前后两侧的所述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7.优选的,所述传动杆与传动轴均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通过轴套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螺套通过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底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扶手。
9.优选的,所述齿圈与混合箱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搅拌轴与搅拌叶均设置有3个,所述移动架与固定杆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电机、固定杆、主动轮、从动轮、齿圈、移动架、搅拌轴与搅拌叶,所述盖板上端面中部通过机座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外侧啮合连接有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外侧啮合连接有齿圈,所述从动轮上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从动轮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11.优选的,所述异味净化装置包括排气管与活性炭板,所述排气管内腔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
12.优选的,所述混合箱前端面设置有透视窗,所述混合箱外侧壁下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进料斗上端面卡合连接有端盖,所述混合箱内腔底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混合箱外侧壁下部右侧设置有温度表,所述加热板与温度表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移动轮,方便了使用人员对整个装置的移动,在整个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转动把手配合传动杆使第一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从而第二锥齿轮能够带动传动轴使第三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连接,第四锥齿轮下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螺套,从而第四锥齿轮能够带动螺套转动,通过螺套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位于底座前后两侧的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从而螺杆能够向螺套外侧移动,垫脚能够向下移动,进而能够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了整个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在使用人员通过进料斗向混合箱内腔加入足够的混料之后,盖上端盖,通过启动调节电机使固定杆转动,由于固定杆与主动轮固定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连接,从动轮与齿圈啮合连接,从动轮上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移动架,从而主动轮能够带动从动轮沿着齿圈转动,从动轮自身也得到转动,通过从动轮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叶,从而搅拌叶得到转动,进而整个装置实现了对混料进行混合的功能,通过搅拌轴与搅拌叶均设置有3个,提高了搅拌的效率,通过加热板,能够提高清水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了混合的效果,在混料混合时,废气能够进入排气管内,通过设置有活性炭板,能够对废气中的异味进行吸附,保证了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置有透视窗,使使用人员能够直观的看到混料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11、固定板;12、支撑柱;13、移动轮;14、扶手;12、支撑柱;2、支撑机构;21、把手;22、传动杆;23、第一锥齿轮;24、第二锥齿轮;25、传动轴;26、第三锥齿轮;27、第四锥齿轮;28、螺套;29、螺杆;210、垫脚;211、限位杆;3、混合箱;31、透视窗;32、出料管;33、加热板;34、温度表;4、盖板;5、调节机构;51、调节电机;52、固定杆;53、主动轮;54、从动轮;55、齿圈;56、移动架;57、搅拌轴;58、搅拌叶;6、进料斗;61、端盖;7、异味净化装置;71、排气管;72、活性炭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室内装修用水性涂料混合装置,包括底座1外侧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底座1下端面设置有支撑机构2,底座1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箱3,混合箱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盖板4,盖板4上端面设置有调节机构5,混合箱3外侧壁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6,混合箱3外侧壁上部右侧设置有异味净化装置7,支撑机构2包括把手21、传动杆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4、传动轴25、第三锥齿轮26、第四锥齿轮27、螺套28、螺杆29、垫脚210与限位杆211,底座1前端面中部转动连接有把手21,把手21通过传动杆22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3,第一锥齿轮23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4,第二锥齿轮24通过传动轴25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6下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7,第四锥齿轮27下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螺套28,螺套28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29,螺杆29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垫脚210,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螺杆29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1,传动杆22与传动轴25均与底座1转动连接,第四锥齿轮27通过轴套与底座1转动连接,螺套28通过转轴与底座1转动连接,支撑柱1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3,底座1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扶手14。
2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移动轮13,方便了使用人员对整个装置的移动,在整个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转动把手21配合传动杆22使第一锥齿轮23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23两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4,从而第二锥齿轮24能够带动传动轴25使第三锥齿轮26转动,通过第三锥齿轮26与第四锥齿轮27啮合连接,第四锥齿轮27下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螺套28,从而第四锥齿轮27能够带动螺套28转动,通过螺套28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29,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螺杆29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1,从而螺杆29能够向螺套28外侧移动,垫脚210能够向下移动,进而能够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了整个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26.实施例2
27.如图1~图5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调节机构5包括调节电机51、固定杆52、主动轮53、从动轮54、齿圈55、移动架56、搅拌轴57与搅拌叶58,盖板4上端面中部通过机座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51,调节电机51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2,固定杆5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53,主动轮53外侧啮合连接有从动轮54,从动轮54外侧啮合连接有齿圈55,从动轮54上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移动架56,从动轮54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搅拌轴57,搅拌轴57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叶58,齿圈55与混合箱3固定连接,从动轮54、搅拌轴57与搅拌叶58均设置有3个,移动架56与固定杆52转动连接,异味净化装置7包括排气管71与活性炭板72,排气管71内腔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72,混合箱3前端面设置有透视窗31,混合箱3外侧壁下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32,出料管32上设置有阀门,进料斗6上端面卡合连接有端盖61,混合箱3内腔底部设置有加热板33,混合箱3外侧壁下部右侧设置有温度表34,加热板33与温度表34电性连接。
28.本实施例中,在使用人员通过进料斗6向混合箱3内腔加入足够的混料之后,盖上端盖61,通过启动调节电机51使固定杆52转动,由于固定杆52与主动轮53固定连接,主动轮53与从动轮54啮合连接,从动轮54与齿圈55啮合连接,从动轮54上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移动架56,从而主动轮53能够带动从动轮54沿着齿圈55转动,从动轮54自身也得到转动,通过从动轮54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搅拌轴57,搅拌轴57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叶58,从而搅拌叶58得到转动,进而整个装置实现了对混料进行混合的功能,通过搅拌轴57与搅拌叶58均设置有3个,提高了搅拌的效率,通过加热板33,能够提高清水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了混合的效果,在混料混合时,废气能够进入排气管71内,通过设置有活性炭板72,能够对废气中的异味进行吸附,保证了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置有透视窗31,使使用人员能够直观的看到混料的混合效果。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