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弹道式手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4  145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压弹道式手柄。


背景技术:

2.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手柄内的子弹体,使子弹体以脉冲式冲击方式撞击治疗头,将脉冲的力转换为的精准的冲击波。体外冲击波设备一般包括主机及手柄两大部分,主机用于提供气源及脉冲,手柄用于产生精准稳定的冲击波并作用于病灶。
3.在现有技术的手柄中,子弹体返回远离治疗头的一端时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导致每个脉冲来临时,子弹体难以返回远离治疗头的一端,即使子弹体到达远离治疗头的一端后,因重力作用,子弹体依然可能会离开远离子弹体的一端。如此,每一脉冲来临时,子弹体无法稳定在远离治疗头的一端,子弹体撞击治疗头的行程无法保持一致,子弹体每次撞击治疗头时的动能不一致,治疗头每次受到冲击后获得的冲击波无法保持一致,降低了治疗头冲击波的稳定性,降低了手柄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弹道式手柄,其包括柄托、进出气腔体、撞击轨道、套筒、治疗头以及子弹体;进出气腔体固定套设于柄托内,进出气腔体设有第一气孔;撞击轨道的周壁设有第二气孔及补气孔,且第二气孔靠近撞击轨道的一端,补气孔靠近撞击轨道的另一端,撞击轨道的一端固定套设于进出气腔体内,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连通;套筒包括第二本体及第二固定部,第二本体为中空结构,第二本体的一端固定套设于柄托;第二固定部固定套设于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内,第二固定部设有气道,其中,撞击轨道的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固定部,并且撞击轨道与气道连通;治疗头固定套设于第一通孔,治疗头与撞击轨道之间具有间隙;子弹体滑动连接于撞击轨道内,当子弹体撞击进出气腔体时,子弹体的周壁与第二气孔对应;子弹体从撞击轨道靠近治疗头的一端返回撞击轨道设有第二气孔的一端时,通过气道的气体体积大于通过补气孔的气体体积。
5.优选地,当子弹体撞击治疗头时,补气孔与子弹体间隔设置。
6.优选地,沿撞击轨道长度方向,把子弹体划分为三等分,子弹体远离治疗头的部分与第二气孔对应。
7.优选地,子弹体为圆柱体。
8.优选地,进出气腔体内设有第一缓冲垫,所子弹体撞击第一缓冲垫。
9.优选地,缓冲垫包括叠设的抗冲击垫以及吸能垫,抗冲击垫靠近子弹体,子弹体直接撞击抗冲击垫。
10.优选地,抗冲击垫为pom垫片。
11.优选地,吸能垫为nbr垫片。
12.优选地,子弹体与撞击轨道为间隙配合。
13.优选地,治疗头设有台阶,台阶套设有第二缓冲垫,第二缓冲垫与治疗头及套筒抵触。
14.同现有技术相比,在下一脉冲来临前,在治疗头与子弹体之间的压缩气体的推动下,子弹体稳定在撞击轨道远离治疗头的一端,使得每一脉冲来临后,子弹体撞击治疗头的行程相同,从而使得子弹体每次撞击治疗头的动能相同,进而使得子弹体每次撞击治疗头后,治疗头作用于患处的能量相同,提高了手柄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实施例中气压弹道式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7.图2为实施例中气压弹道式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8.图3为实施例中进出气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中撞击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中图1的a部放大图;
21.图6为实施例中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实施例中图1的b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1柄托;2进出气腔体;21盲孔;22第一气孔;23第一本体; 24第一固定部;3撞击轨道;31第二气孔;32补气孔;4套筒;41第二本体; 42第二固定部;421第一通孔;422第二通孔;423第三通孔;424第一槽;5 治疗头;6子弹体;7第一缓冲垫;71抗冲击垫;72吸能垫;8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5.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7.请参照图1-2,图1为实施例中气压弹道式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 为实施例中气压弹道式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弹道式手柄,其包括柄托
1、进出气腔体2、撞击轨道3、套筒4、治疗头5以及子弹体6。进出气腔体2固定套设于柄托1内,撞击轨道3的一端固定套设于进出气腔体2内,套筒4的一端固定套设于柄托1,套筒4的另一端固定套设于撞击轨道3的另一端,治疗头5固定套设于套筒4的另一端,子弹体6滑动连接于撞击轨道3内,子弹体6可撞击治疗头5及进出气腔体2。
28.请参照图3,图3为实施例中进出气腔体的结构示意图。进出气腔体2设有盲孔21以及第一气孔22,盲孔21与第一气孔22连通,具体地,进出气腔体2包括第一本体23及第一固定部24,第一固定部24固定套设于第一本体 23靠近其一端的外侧,盲孔21设于第一本体23的一端面。第一气孔22设于第一本体23的外壁,盲孔21与第一气孔22相通,并且第一气孔22与第一固定部24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气孔22可与气泵连通,也可与大气压连通,比如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气孔22与气泵和大气压的通断。优选地,第一本体23 与第一固定部24一体成型。
29.请参照图图4-5,图4为实施例中撞击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图1的a部放大图。撞击轨道3的周壁设有第二气孔31以及补气孔32,且第二气孔31靠近撞击轨道3的一端,补气孔32靠近撞击轨道3的另一端,撞击轨道3的一端固定套设于进出气腔体2内,即撞击轨道3的一端插设于盲孔 21内,使得第一气孔22与第二气孔31连通。当子弹体6撞击盲孔21底部时,子弹体6的周壁与第二气孔31对应。
30.请参照图6-7,其中,图6为实施例中铜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图1的b部放大图。套筒4包括第二本体41以及第二固定部42,第二本体 41为中空结构,第二本体41的一端固定套设于柄托1。第二固定部42固定套设于第二本体41的另一端内,第二固定部42设有气道,撞击轨道3的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固定部42,并且撞击轨道3与气道连通。优选地,气道包括第一通孔421、第二通孔422、第三通孔423以及第一槽424,第一通孔421 设于第二固定部42的一端面,第二通孔422及第三通孔423均设于第二固定部42的另一端面,第一槽424位于第二通孔422的内壁,第一通孔421与第二通孔422连通,第三通孔423连通第一槽424与第二本体41的内部空间,第三通孔423的外径大于补气孔32的外径。其中,撞击轨道3的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固定部42的另一端,即撞击轨道3插设于第二通孔422,撞击轨道3插设于第二通孔422的一端与第一槽424连通。优选地,第二本体41与第二固定部42一体成型。
31.请复阅图7,治疗头5固定套设于第一通孔421,治疗头5与撞击轨道3 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撞击轨道3套设于第一通孔421的一端与第一槽424连通。
32.子弹体6从撞击轨道3靠近治疗头5的一端返回撞击轨道3设有第二气孔 31的一端时,通过气道的气体体积大于通过补气孔33的气体体积。换句话说,子弹体6从撞击轨道3靠近治疗头5的一端返回撞击轨道3设有第二气孔31 的一端时,第二本体41的内部通过气道流到撞击轨道3的气体体积为v1,第二本体41的内部通过补气孔33流到撞击轨道3的气体体积为v2,v1大于v2。
33.进一步的,请复阅图2,子弹体6撞击治疗头5时,补气孔32与子弹体6 间隔设置,换句话说,补气孔32与此时的子弹体6相距一定距离,使得在子弹体6撞击治疗头5前,撞击轨道3内的高压气体持续通过补气孔32进入第一本体23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第一本体23内部在子弹体6撞击治疗头前获得高压气体。
34.进一步的,请复阅图5,沿着撞击轨道3的长度方向,把子弹体6划分为三等分,使得
子弹体6包括第一、第二部及第三部,第二部位于第一部与第三部之间,其中,第一部靠近治疗头5,第二部远离治疗头5。当子弹体6撞击盲孔21底部时,第二气孔31的位置与第三部的位置对应。如此,气体通过第三部后进入盲孔底部,缩短了气体从第二气孔31到盲孔21底部的行程,当脉冲来临时,缩短了气体从第二气孔31到达盲孔21底部的时间,从而缩短气体驱动子弹体6撞击治疗头5的时间。
35.进一步的,请复阅图5,进出气腔体2内设有第一缓冲垫7,第一缓冲垫 7与盲孔21底部接触,子弹体6直接撞击第一缓冲垫7。第一缓冲垫7用于缓和子弹体6从治疗头5反弹后的冲击,避免子弹体6撞坏盲孔21底部。第一缓冲垫7还用于吸收子弹体6撞击的动能,避免子弹体6撞击盲孔21底部时,子弹体6因动能大而反弹,从而使得子弹体6在下一个脉冲来临前稳定在盲孔 21位置。
36.进一步的,请复阅图5,第一缓冲垫7包括叠设的抗冲击垫71以及吸能垫72,抗冲击垫71靠近子弹体6,子弹体6直接撞击抗冲击垫71。抗冲击垫 71用于缓和了子弹体6从治疗头5反弹后的冲击力,避免子弹体6撞坏盲孔 21底部。吸能垫72用于吸收子弹体6的部分动能,降低了子弹体6动能,从而降低了子弹体6撞击抗冲击垫71后的反弹力。优选的,抗冲击垫71为pom 垫片,吸能垫72为nbr垫片。
37.进一步的,子弹体6与撞击轨道3为间隙配合且间隙较小,比如子弹体6 与撞击轨道3的间隙为0.01mm,使得气体难以通过子弹体6与撞击轨道3之间的间隙。如此,当子弹体6撞击抗冲击垫71时,子弹体6与抗冲击的之间难以进入气体,使得子弹体6与抗冲击垫71之间形成负压。在下一脉冲来临前,当子弹体6有往治疗头5方向运动的趋势时,负压对子弹体6有吸力,降低了子弹体6往治疗头5方向运动的能力。
38.进一步的,请复阅图7,治疗头5设有台阶,台阶套设有第二缓冲垫8,第二缓冲垫8同时与治疗头5及套筒4抵触。当子弹体6撞击治疗头5时,第二缓冲垫8缓和了治疗头5受到的冲击,避免治疗头5受到冲击后损坏。
39.使用时,柄托1产生一个脉冲的压缩气体,压缩气体通过第一气孔22与第二气孔31进入子弹体6与抗冲击垫71之间,使得子弹体6与抗冲击垫71 之间的气压大于治疗头5与子弹体6之间的气压,从而使得高压气体推动子弹体6往治疗头5方向运动;当子弹体6完全通过补气孔32后,压缩气体通过补气孔32进入第二本体41的内部空间,增大第二本体41内部空间的气压,同时,第二本体41内部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三通孔423进入治疗头5与子弹体 6之间的空间;当子弹体6撞击治疗头5时,第一气孔22与第二气孔31与大气压连通,使得子弹体6与抗冲击垫71之间的气压小于子弹体6与治疗头5 之间的气压;子弹体6撞击治疗头5后反弹,同时,治疗头5与子弹体6之间的压缩气体推动子弹体6往远离治疗头5的方向运动;子弹体6撞击抗冲击垫 71后,吸能垫72吸收了子弹体6的部分动能,子弹体6与抗冲击垫71之间的负压吸住子弹体6,治疗头5与子弹体6之间的压缩气体推动子弹体6,使得子弹体6稳定在撞击轨道3远离治疗头5的一端。
40.综上,在下一脉冲来临前,在治疗头与子弹体之间的压缩气体的推动下,子弹体稳定在撞击轨道远离治疗头的一端,使得每一脉冲来临后,子弹体撞击治疗头的行程相同,从而使得子弹体每次撞击治疗头的动能相同,进而使得子弹体每次撞击治疗头后,治疗头作用于患处的能量相同,提供了手柄的治疗效果。
41.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