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循环干燥箱。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很多干燥箱的循环方式都是气流外部循环,虽然外循环有利于降温,但是外循环存在着通过温度散失过快,能量浪费,不符合节约的原则,并且很多干燥箱都是单一循环方式无法使两者的优势互补,外循环只能在空气湿度较低的场合使用,而内循环是高温循环,无法及时将湿气排出,但是目前没有干燥箱优化两者的缺点,而是继续使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速度快、内循环稳定的内循环干燥箱,尤其适合高温干燥工作。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包括机箱、箱门、加热风机、循环风机和置物架,所述机箱内部通过竖直隔板分成三个区域,机箱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干燥区,干燥区两侧分别为加热区和循环区,机箱侧面设置箱门,箱门通过合页连接机箱,箱门和机箱连接处设置密封条,所述箱门位于箱体外侧一面设置控制区和观察区,加热区上方设置通孔,加热区内部设置入风管道、加热风机和加热管道,加热区的通孔插接入风管道,所述入风管道端部连接加热风机进风口,加热风机出风口连接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内部设置电热丝,所述加热管道远离加热风机一端插入干燥区侧壁的底部,循环区内包括回风管道、循环风机和循环管道,所述回风管道连接干燥区上方和循环风机进风口,所述循环管道连接干燥区下端和循环风机出风口,所述机箱的干燥区内部设置置物架,干燥区的底面设置漏槽,所述漏槽内设置冷凝片,所述冷凝片呈格栅状。
5.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区采用多层隔热防潮玻璃,所述控制区设置开关,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加热风机、循环风机和电热丝。
6.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内干燥区的顶部和底部的棱边设置成圆角。
7.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架采用柱形杆组成格栅状平面,柱形杆的上方为平面,柱形杆下方为圆弧面。
8.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片底部伸出机箱,冷凝片采用金属片。
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0.1、由于在机箱的内部进行了分区,将三个不同的工作区间进行区分,方便进行维修和工作,避免不同的工作区间工作相互干扰,保证良好的独立性。
11.2、由于观察区采用了隔热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干燥的情况和干燥的程度,还能够避免温度流失,能够使干燥工作更加直观。
12.3、由于采用了入风管道、加热风机和加热管道,可以有效的将进风加热然后从底部送入加热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远离从下方加热并带走水蒸汽,同时内壁的圆角结构能
够促进风向的转变,置物架底部的圆弧也能够加大空气摩擦,使空气成弧线上升,加强热空气的流动性,使其逐层上升。
13.4、由于采用了回风管道、循环风机和循环管道,能够将上方的热空气抽出并输送回下方,使空气吹向另一侧,并且通过圆角和置物架的圆弧促进空气弧形流动,加热的同时带走水蒸汽。
14.5、由于采用了漏槽和冷凝片,可以将滴落的水珠排出,同时提供空气交换能力,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当长时间工作后,内部湿气上升,通过冷凝片将循环风的水蒸汽冷却成水珠从冷凝片上排出,促进内部湿气的排出,避免湿气的过度增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处剖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19.图中:
20.1、机箱
ꢀꢀꢀꢀꢀꢀꢀꢀꢀꢀꢀꢀꢀꢀꢀꢀ
2、箱门
ꢀꢀꢀꢀꢀꢀꢀꢀꢀꢀꢀꢀꢀꢀꢀꢀꢀ
3、控制区
21.4、观察区
ꢀꢀꢀꢀꢀꢀꢀꢀꢀꢀꢀꢀꢀꢀ
5、入风管道
ꢀꢀꢀꢀꢀꢀꢀꢀꢀꢀꢀꢀꢀ
6、加热风机
22.7、加热管道
ꢀꢀꢀꢀꢀꢀꢀꢀꢀꢀꢀꢀ
8、回风管道
ꢀꢀꢀꢀꢀꢀꢀꢀꢀꢀꢀꢀꢀ
9、循环风机
23.10、循环管道
ꢀꢀꢀꢀꢀꢀꢀꢀꢀꢀꢀ
11、置物架
ꢀꢀꢀꢀꢀꢀꢀꢀꢀꢀꢀꢀꢀꢀ
12、冷凝片
24.13、漏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26.如图1-4所示:
27.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包括机箱1、箱门2、加热风机6、循环风机9和置物架11,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竖直隔板分成三个区域,机箱1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干燥区,干燥区两侧分别为加热区和循环区,机箱1侧面设置箱门2,箱门2通过合页连接机箱1,箱门2 和机箱1连接处设置密封条,所述箱门位于机箱1外侧一面设置控制区3和观察区4,加热区上方设置通孔,加热区内部设置入风管道5、加热风机6和加热管道7,加热区的通孔插接入风管道5,所述入风管道5端部连接加热风机6进风口,加热风机6出风口连接加热管道7,所述加热管道7内部设置电热丝,所述加热管道7远离加热风机6一端插入干燥区侧壁的底部,循环区内包括回风管道8、循环风机9和循环管道10,所述回风管道8连接干燥区上方和循环风机9进风口,所述循环管道10连接干燥区下端和循环风机9出风口,所述机箱1的干燥区内部设置置物架11,干燥区的底面设置漏槽13,所述漏槽13内设置冷凝片12,所述冷凝片12呈格栅状。
28.所述观察区4采用多层隔热防潮玻璃,所述控制区3设置开关,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加热风机6、循环风机9和电热丝。
29.所述机箱1内干燥区的顶部和底部的棱边设置成圆角。
30.所述置物架11采用柱形杆组成格栅状平面,柱形杆的上方为平面,柱形杆下方为圆弧面。
31.所述冷凝片12底部伸出机箱,冷凝片采用金属片。
32.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33.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需要干燥的物品放入机箱1内的置物架11上方,通过控制区打开加热风机6循环风机9和电热丝,通过将吸进来的风加热然后对内部的物品进行干燥,热风通过圆角以及置物架11的圆弧状底面发生偏转,从而通过一层层的置物架向上升,而循环风机9将顶部的热风吸入,然后将循环风从底部反向吹出,循环风带着水汽经过冷凝片,通过冷凝将水蒸汽液化后排出,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并且循环热风通过圆角以及置物架11底面的圆弧状底面发生偏转,从而从加热区的另一侧向上升,从而在机箱的内部形成一个双向的热空气上升旋转的干燥空间,有效的提高了干燥的效果,保证内循环的效率,多余的水汽通过冷凝排出,保证内部的水汽浓度稳定,确保稳定的干燥效果。
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箱门(2)、加热风机(6)、循环风机(9)和置物架(11),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竖直隔板分成三个区域,机箱(1)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干燥区,干燥区两侧分别为加热区和循环区,机箱(1)侧面设置箱门(2),箱门(2)通过合页连接机箱(1),箱门(2)和机箱(1)连接处设置密封条,所述箱门位于机箱(1)外侧一面设置控制区(3)和观察区(4),加热区上方设置通孔,加热区内部设置入风管道(5)、加热风机(6)和加热管道(7),加热区的通孔插接入风管道(5),所述入风管道(5)端部连接加热风机(6)进风口,加热风机(6)出风口连接加热管道(7),所述加热管道(7)内部设置电热丝,所述加热管道(7)远离加热风机(6)一端插入干燥区侧壁的底部,循环区内包括回风管道(8)、循环风机(9)和循环管道(10),所述回风管道(8)连接干燥区上方和循环风机(9)进风口,所述循环管道(10)连接干燥区下端和循环风机(9)出风口,所述机箱(1)的干燥区内部设置置物架(11),干燥区的底面设置漏槽(13),所述漏槽(13)内设置冷凝片(12),所述冷凝片(12)呈格栅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区(4)采用多层隔热防潮玻璃,所述控制区(3)设置开关,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加热风机(6)、循环风机(9)和电热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干燥区的顶部和底部的棱边设置成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11)采用柱形杆组成格栅状平面,柱形杆的上方为平面,柱形杆下方为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片(12)底部伸出机箱,冷凝片采用金属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循环干燥箱,包括机箱、箱门、加热风机、循环风机和置物架,机箱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干燥区,干燥区两侧分别为加热区和循环区,机箱侧面设置箱门,箱门位于箱体外侧一面设置控制区和观察区,加热区上方设置通孔,加热区内部设置入风管道、加热风机和加热管道,加热区的通孔插接入风管道,入风管道端部连接加热风机进风口,加热风机出风口连接加热管道,加热管道内部设置电热丝,循环区内包括回风管道、循环风机和循环管道,回风管道连接干燥区和循环风机进风口,循环管道连接干燥区下端和循环风机出风口,机箱的干燥区内部设置置物架,干燥区的底面设置漏槽,漏槽内设置冷凝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循环速度快、内循环稳定。内循环稳定。内循环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佩国 王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威嘉粉末涂料(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