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4  142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焊接机的零件递送装置,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焊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能够实现根据程序设定,自动进行焊接操作;在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零件的焊接,需要在自动焊接机上加装零件递送装置,将零件准确的递送到焊接电极上,再启动电极,进行焊接。
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945994a的一种螺母输送机,即将螺母这样的小零件,通过输送机,逐个输送到下电极上,供焊接。
4.但目前有些生产过程,受限于待焊接的零部件形状、尺寸,不方便从下方将小零件焊接到待焊接部位,仅能操作从上方,通过上电极,将小零件焊接上去,这就需要一套特殊的递送装置,将零件拾取后,单个递送到上电极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以期稳定、可靠的将单个零件递送到自动焊接机的上电极部位,便于焊接。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包括零件输送装置、递送定位装置、递送斗、及驱动装置;
7.所述零件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零件分拣装置相连,其内设有按序排放的待递送的零件;所述零件输送装置的下方设有零件导向装置;
8.所述递送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零件输送装置的下方前侧,所述递送定位装置的端部设有定位部件;
9.所述递送斗设置在所述递送定位装置及所述零件输送装置的下侧;所述递送斗具有向上的零件盛放料斗;
10.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递送斗的后侧;所述递送斗铰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末端,铰接部位设有弹性复位部件;
11.所述递送斗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从所述零件输送装置的零件导向装置的出料口,移动到所述递送定位装置的前端,并超出所述递送定位装置;
12.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对所述递送斗的下方施加向上的翻转作用力。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递送定位装置及所述零件输送装置的下侧为光滑的平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直线驱动元件、连接轴、连接管、导向座、及导向部件;
15.所述直线驱动元件设有可直线输出的驱动杆;
16.所述驱动杆的末端连接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座内;
17.所述直线驱动元件的缸体通过所述连接管固定在所述导向座上;
18.所述连接轴的末端与所述递送斗相铰接;
19.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导向座之间设有导向部件。
20.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在所述导向座内设有滑动轴套;
21.所述连接轴穿套在所述滑动轴套内。
2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件包括,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座相固定;
23.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导槽,所述滑块卡在所述导槽内。
24.再进一步的,所述递送斗上沿所述导槽设有让位区,所述滑块的前端可通过所述让位区进入到所述递送斗的料斗内。
25.再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前端设有零件导滑面,所述零件导滑面与所述零件导向装置内的零件下滑导向面相衔接。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递送定位装置的端部具有避让凹槽。
27.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通过在所述递送斗与所述连接轴之间设有弹性复位部件,使所述递送斗不仅能够在所述直线驱动元件的驱动下,直线接送零件,而且能够在末端具有向上翻转的动作,从而将零件翻转姿态,更加准确的递送到工作部位,从而满足上电极的零件拾取需求。
28.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通过弹性复位部件实现机械局部动作,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待料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送料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零部件爆炸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送料状态局部零件剖切示意图1;
33.图5为图4移除部分零件后的示意图;
34.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送料状态局部零件剖切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7.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相对于对下电极投送单个零件,难点在于,由于上电极的零件吸取面在下方,无法直接利用零件的重力下滑落到上电极上,需要专门的装置,将零件从上电极吸取面的下方,推向上电极,但如果因为多一个自由度就增加1个驱动元件,又将使系统的驱动难度加大,可靠性变差。
38.如图1-图2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零件输送装置1、递送定位装置2、递送斗3、及驱动装置4。进一步结合图3的零部件爆炸示意图,以及图4-图7,对上述各部件,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描述如下。
39.所述零件输送装置1,包括输送管11,其与零件分拣装置的输出通道相连接,如连
接到振动筛、分选机等,将零件按序排放进所述输送管11内;所述输送管11的末端优选的设有零件导向装置12,其一方面可以将所述输送管11的末端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将零件按需求调整角度,对外输出。所述输送管11上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固定座13,对输送管11进行加固,所述固定座13可以固定到设备上,也可以固定到其他固定零部件上。
40.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为辅助定位板;待料状态时,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固定在整个本实用新型自动焊接机用单个零件递送装置的最前、最下端。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的下侧面为平面。
41.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与所述零件导向装置12可以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分别固定到其他固定部件上;且部分功能区域可以相互延伸、重叠;本实施例中,处于制造方便考虑,仅提供了一种组合形式。
42.所述递送斗3位于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及所述零件导向装置12的下侧,且可沿下侧平直运动。所述递送斗3具有料斗31,用于盛放零件,本实施例中,以法兰螺母作为待递送的零件。
43.所述驱动装置4安装在所述递送斗3的后侧,对所述递送斗3提供平直的输送力;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直线驱动元件41、连接轴42、连接管43、导向座44、及导向部件。所述直线驱动元件41为气缸、或液压缸、或直线驱动电机,设有可直线输出的驱动杆411。所述驱动杆411的末端可以直接与所述递送斗3相连,但由于所述驱动杆411一般直径较细,安装空间不足,且存在绕轴旋转的可能性,故需要设置导向部件。所述驱动杆411的末端连接有所述连接轴42,所述连接轴42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座44内;所述直线驱动元件41的缸体等固定件,通过所述连接管43也固定在所述导向座44上;同时,上述递送定位装置2、零件导向装置12、固定座13也可以固定在所述导向座4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座44的外壳体即为集成的固定安装平台,然后可以通过其他部件连接所述导向座44将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到自动焊接机上。
44.为提高所述连接轴42在所述导向座44内的移动平稳性,及可靠性,在所述导向座44与所述连接轴42之间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包括所述导向座44内设有滑动轴套45,所述滑动轴套45对所述连接轴42的平直运动进行润滑;所述导向部件,还包括,设有滑块46,所述滑块46本实施例中为固定在所述零件导向装置12的下方,也可以根据需要固定在所述导向座44内,所述连接轴42上开设有导槽421,所述滑块46卡在所述导槽421内,防止所述连接轴42在平直运动过程中发生绕轴旋转。
45.本实用新型的重要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递送斗3通过铰接轴32铰接在所述连接轴42的末端,所述递送斗3与所述连接轴4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部件33。如图6所示,所述弹性复位部件33为扭簧,其簧圈套在所述铰接轴32上,扭力臂1根固定在所述递送斗3的底部,另1根固定在所述连接轴42上,由于所述连接轴42的轴线固定,故所述扭簧的扭力臂从所述递送斗3的下方向上施力,当所述直线驱动元件41处于伸出状态时,即如图2、图4、图7所示,驱动所述递送斗3越过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此时所述递送斗3的上方无限位,故在所述弹性复位部件33的驱动下,向上翻转,将料斗31内的零件翻转到指定部位,供焊接拾取。而当所述直线驱动元件41向回缩时,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压住所述递送斗3,此时所述弹性复位部件33储能,所述递送斗3贴着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回到待料区域,即运动到所述零件导向装置12的下方,空的料斗31与对接到所述零件导向装置12,1个新的零件受重力落入到料斗31
内,完成待料准备。
46.进一步的,为了减小安装空间,所述递送斗3沿所述导槽421,也设有让位区34,避让所述滑块46;所述滑块46相应的设有零件导滑面461,与所述零件导向装置12内的导向面相衔接,使零件准确的滑入到所述料斗31内。
47.进一步的,所述递送定位装置2的端部具有弧形避让凹槽21,其针对带有弧形凸缘的零件,如本实施例中的法兰螺母,在伸出翻转过程中,进行让位,避免遮挡。
4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递送斗3与所述连接轴4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部件33,使所述递送斗3不仅能够在所述直线驱动元件41的驱动下,直线接送零件,而且能够在末端具有向上翻转的动作,从而将零件翻转姿态,更加准确的递送到工作部位,从而满足上电极的零件拾取需求。
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