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反渗透多效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5  152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型反渗透多效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反渗透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截留特性,在一定压力下,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高效分离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纯水、饮用水、半导体、制药等行业,近年来其在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反渗透膜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有机、无机和生物等类型的污染,严重损害膜性能,从而导致整个系统脱盐率和产水率下降,同时还缩短反渗透膜使用寿命。
3.通常情况下,反渗透前端会设计混凝、澄清、过滤、氯化、活性炭吸附等预处理系统,将大部分悬浮物、胶体、溶解杂质、有机物、细菌和微生物去除,避免反渗透膜发生各类污染。在反渗透膜进水端,还设计了保安过滤器,进一步拦截残留的悬浮颗粒物,以防其划伤反渗透膜。然而,无论何种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无法确保对各类污染物的彻底去除,尤其是细菌和微生物,会在保安过滤器滤元和反渗透膜等部位滋生繁衍,形成生物粘泥,导致滤元和反渗透膜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此外,当原水水质波动、前端预处理系统设备性能下降或加药控制不当时,反渗透进水也时常出现有机物(toc)超标问题,一方面导致反渗透有机污染,同时有机物成为细菌和微生物养料,进一步加重反渗透生物污染程度。
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开发一套智能型反渗透多效保护装置,它集过滤悬浮物、杀菌及降解有机物等多效功能于一体,可完全替代传统的保安过滤器,在反渗透前建立起最后一道更为全面的水质屏障,保障反渗透系统高效运行,降低运行及膜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反渗透多效保护装置,该系统最大程度的降低反渗透膜发生有机、无机及生物污染的几率,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型反渗透多效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及控制系统;
7.壳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其中,上腔体内设置有大通量精密滤芯,下腔体内设置有紫外灯阵,进水管道的出口与下腔体底部的入口相连通,下腔体的顶部通过隔板上的通孔与大通量精密滤芯的入口相连通,上腔体顶部侧面的出口与反渗透系统相连通。
8.下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上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9.上腔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顶部端盖。
10.还包括第一阀门、在线sdi测定仪及第二阀门;进水管道的出口经第一阀门及在线sdi测定仪与第二阀门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阀门的出口与下腔体的底部入口相连通。
11.还包括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及高压泵;上腔体顶部侧面的出口与第三阀
门及第四阀门的入口相连通,第四阀门的出口经第五阀门及高压泵与反渗透系统相连通。
12.还包括第六阀门及第七阀门;第六阀门的入口与下腔体底部的入口相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口经第七阀门与第二阀门的入口相连通。
13.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紫外灯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及第七阀门相连接。
14.在工作时,进水流入壳体的下腔体后,先通过紫外灯阵杀灭及分解进水中残留的微生物及有机物,然后再进入上腔体中,通过大通量精密滤芯过滤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物,最后经上腔体排出。
15.在工作时,控制系统对进水sdi以及壳体的进出口压差进行检测,当进水水质劣化或壳体进出口压差过高时,则对运行人员预警的同时,自动调整紫外灯阵的光照强度以及对大通量精密滤芯进行水汽反洗。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型反渗透多效保护装置在具体操作时,进水流入壳体的下腔体后,先通过紫外灯阵杀灭及分解进水中残留的微生物及有机物,然后再进入上腔体中,通过大通量精密滤芯过滤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物,最后经上腔体排出,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系统对进水sdi以及壳体压差进行检测,当进水水质劣化或压差过高时,则对运行人员预警的同时,自动调整紫外灯阵的光照强度以及对大通量精密滤芯进行水汽反洗,一方面确保多效保护效果,另一方面显著延长大通量精密滤芯的使用寿命,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保安过滤器,并且对反渗透膜的保护作用更全面,同时还在运行智能化、配置灵活性、运行成本等发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实用性也极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为控制系统、2为壳体、3为大通量精密滤芯、4为紫外灯阵、5为第一压力传感器、6为第二压力传感器、7为在线sdi测定仪、8为第一阀门、9为第二阀门、10为第三阀门、11为第四阀门、12为第五阀门、13为第六阀门、14为第七阀门、15为隔板、16为顶部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22.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型反渗透多效保护装置包括壳体2及控制系统1;
23.壳体2内通过隔板15分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其中,上腔体内设置有大通量精密滤芯3,下腔体内设置有紫外灯阵4,下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上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6,上腔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顶部端盖16,进水管道的出口经第一阀门8及在线sdi测定仪7与第二阀门9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阀门9的出口与下腔体的底部入口相连通,下腔体与上腔体之间通过隔板15上的通孔相连通,上腔体顶部侧面的出口与第三阀门10及第四阀门11的入口相连通,第四阀门11的出口经第五阀门12及高压泵与反渗透系统相连通,第六阀门13的入口与下腔体底部的入口相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口经第七阀门14与第二阀门9的入口相连通。
24.控制系统1与第一压力传感器5、第二压力传感器6、紫外灯阵4、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五阀门12、第六阀门13及第七阀门14相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26.1)打开紫外灯阵4,开启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及第三阀门10,进水流入下腔体中,待第三阀门10出水时,则表明壳体2已满水,此时关闭第三阀门10,打开第四阀门11及第五阀门12,多效保护系统开始正常运行。
27.2)控制系统1持续跟踪在线sdi测定仪7测量得到的数据,当在线sdi测定仪7测量得到的数据发生突变时,则表明进水水质劣化,控制系统1向运行人员发出预警及问题排查技术向导,同时调整紫外灯阵4的光照强度,确保对反渗透膜的保护效果。
28.与此同时,控制系统1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5及第二压力传感器6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壳体2的进出水压差,同时获取所述进出水压差的上升速率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大通量精密滤芯3的极限运行压差,实时估算大通量精密滤芯3的剩余使用寿命;
29.当壳体2的进出水压差达到预设反洗压差设定值或反渗透系统停运时,则关闭第一阀门8、第四阀门11及第五阀门12,打开第七阀门14,并继续保持第二阀门9为开启状态,对壳体2加压至预设值后,关闭第二阀门9及第七阀门14,开启第三阀门10及第六阀门13后,关闭第三阀门10及第六阀门13,完成对大通量精密滤芯3的水汽一次反洗;重复上述步骤,再完成两次反洗后,开启第三阀门10及第六阀门13,排空壳体2;
30.当大通量精密滤芯3达到其使用寿命时,则关闭第二阀门9及第四阀门11,开启第三阀门10及第六阀门13,排空壳体2,再打开顶部端盖16,更换大通量精密滤芯3。
3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多效保护系统设计多支壳体2时,更换任意一支壳体2内部的滤芯,都不影响整个多效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3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