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炉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
背景技术:
2.蓄热炉是蓄热能力及热交换的主要场所,蓄热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午夜低谷时段电力将蓄热体(分为水蓄热和固体蓄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固体材料小于800℃),同时也要满足低谷时段建筑物的供暖负荷,在平电时段和峰电时段靠被加热的蓄热体余温来供暖的一种供暖方式。
3.但是当蓄热炉内部的温度过高时,蓄热炉容易产生爆炸或泄露的情况,其危险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当蓄热炉内温度过高时,便于对蓄热炉内的热量进行释放,避免出现爆炸等危险状况,提高安全性的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包括蓄热炉、烟囱支架、烟囱、烟囱盖板、密封塞、连接架、第一转轴、固定架和连杆,烟囱支架安装在蓄热炉顶端,烟囱输入端穿过烟囱支架与蓄热炉连通,烟囱支架对烟囱进行支撑,烟囱盖板位于烟囱输出端,密封塞安装在烟囱盖板底端,连接架底端与烟囱盖板顶端左侧连接,连接架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可转动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安装在烟囱左端上部,连杆右部与第一转轴连接,蓄热炉上设置有拉绳装置,拉绳装置与连杆配合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拉绳装置包括第一拉绳、第一收卷辊、第二转轴、第一固定架、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第二固定架、蜗轮、蜗杆、第四转轴、第三固定架、第二收卷辊和第二拉绳,第一拉绳一端与连杆左部连接,第一拉绳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收卷辊上,第一收卷辊可对第一拉绳进行收卷,第一收卷辊安装在第二转轴后端,第二转轴通过第一固定架可转动安装在蓄热炉左端上部,第一锥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前端,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顶端,第三转轴通过第二固定架安装在蓄热炉左端,蜗轮安装在第三转轴底端,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杆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四转轴后端与第一固定架前端可转动连接,第四转轴与第三固定架可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安装在蓄热炉左端,第二收卷辊安装在第四转轴前端,第二拉绳一端与第二收卷辊固定连接,第二拉绳缠绕在第二收卷辊上。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多组支撑杆和雨帽,雨帽通过多组支撑杆安装在烟囱上部。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安装在烟囱外侧。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四组磁铁,四组磁铁分别安装在烟囱盖板底端左侧和右侧以及烟囱顶端左侧和右侧,左侧两组磁铁与右侧两组磁铁配合
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顶端与第三固定架底端连接,加强筋右端与蓄热炉左端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所述雨帽上设置有防水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蓄热炉内的温度过高需要释放热量时,工作人员通过拉绳装置带动连杆向下运动,连杆则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则带动连接架向左上方转动,连接架则将烟囱盖板打开,从而使蓄热炉内的热量通过烟囱进行释放,通过设置此设备,当蓄热炉内温度过高时,便于对蓄热炉内的热量进行释放,避免出现爆炸等危险状况,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1、蓄热炉;2、烟囱支架;3、烟囱;4、烟囱盖板;5、密封塞;6、连接架;7、第一转轴;8、固定架;9、连杆;10、第一拉绳;11、第一收卷辊;12、第二转轴;13、第一固定架;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三转轴;17、第二固定架;18、蜗轮;19、蜗杆;20、第四转轴;21、第三固定架;22、第二收卷辊;23、第二拉绳;24、支撑杆;25、雨帽;26、保护套;27、磁铁;2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包括蓄热炉1、烟囱支架2、烟囱3、烟囱盖板4、密封塞5、连接架6、第一转轴7、固定架8和连杆9,烟囱支架2安装在蓄热炉1顶端,烟囱3输入端穿过烟囱支架2与蓄热炉1连通,烟囱支架2对烟囱3进行支撑,烟囱盖板4位于烟囱3输出端,密封塞5安装在烟囱盖板4底端,连接架6底端与烟囱盖板4顶端左侧连接,连接架6与第一转轴7连接,第一转轴7可转动安装在固定架8上,固定架8安装在烟囱3左端上部,连杆9右部与第一转轴7连接,蓄热炉1上设置有拉绳装置,拉绳装置与连杆9配合连接;当蓄热炉1内的温度过高需要释放热量时,工作人员通过拉绳装置带动连杆9向下运动,连杆9则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第一转轴7则带动连接架6向左上方转动,连接架6则将烟囱盖板4打开,从而使蓄热炉1内的热量通过烟囱3进行释放,通过设置此设备,当蓄热炉1内温度过高时,便于对蓄热炉1内的热量进行释放,避免出现爆炸等危险状况,提高安全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拉绳装置包括第一拉绳10、第一收卷辊11、第二转轴12、第一固定架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三转轴16、第二固定架17、蜗轮18、蜗杆19、第四转轴20、第三固定架21、第二收卷辊22和第二拉绳23,第一拉绳10
一端与连杆9左部连接,第一拉绳10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收卷辊11上,第一收卷辊11可对第一拉绳10进行收卷,第一收卷辊11安装在第二转轴12后端,第二转轴12通过第一固定架13可转动安装在蓄热炉1左端上部,第一锥齿轮14安装在第二转轴12前端,第一锥齿轮14与第二锥齿轮15相啮合,第二锥齿轮15安装在第三转轴16顶端,第三转轴16通过第二固定架17安装在蓄热炉1左端,蜗轮18安装在第三转轴16底端,蜗轮18与蜗杆19相啮合,蜗杆19安装在第四转轴20上,第四转轴20后端与第一固定架13前端可转动连接,第四转轴20与第三固定架21可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1安装在蓄热炉1左端,第二收卷辊22安装在第四转轴20前端,第二拉绳23一端与第二收卷辊22固定连接,第二拉绳23缠绕在第二收卷辊22上;工作人员拉动第二拉绳23,第二拉绳23则带动第二收卷辊22转动,第二收卷辊22则通过第四转轴20带动蜗杆19转动,蜗杆19则与蜗轮18啮合,蜗轮18则通过第三转轴16带动第二锥齿轮15转动,第二锥齿轮15则与第一锥齿轮14啮合,第一锥齿轮14则通过第二转轴12带动第一收卷辊11转动,第一收卷辊11则对第一拉绳10进行收卷,第一拉绳10则带动连杆9向下运动,从而可以将烟囱盖板4打开,便于将烟囱盖板4打开,操作较省力,提高实用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多组支撑杆24和雨帽25,雨帽25通过多组支撑杆24安装在烟囱3上部;通过设置支撑杆24和雨帽25,可以起对烟囱3挡雨的作用,防止雨水通过烟囱3进入到蓄热炉1内部。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保护套26,保护套26安装在烟囱3外侧;通过设置保护套26,可以起对烟囱3保护的作用,提高烟囱3的强度。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四组磁铁27,四组磁铁27分别安装在烟囱盖板4底端左侧和右侧以及烟囱3顶端左侧和右侧,左侧两组磁铁27与右侧两组磁铁27配合连接;通过设置磁铁27,可以对烟囱盖板4进行固定,提高烟囱盖板4的稳定性。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还包括加强筋28,加强筋28顶端与第三固定架21底端连接,加强筋28右端与蓄热炉1左端连接;通过设置加强筋28,可以起对第三固定架21整体支撑加固的作用。
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所述雨帽25上设置有防水层;可以起耐腐蚀的作用。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其在工作时,首先当蓄热炉1内的温度过高需要释放热量时,工作人员拉动第二拉绳23,第二拉绳23则带动第二收卷辊22转动,第二收卷辊22则通过第四转轴20带动蜗杆19转动,蜗杆19则与蜗轮18啮合,蜗轮18则通过第三转轴16带动第二锥齿轮15转动,第二锥齿轮15则与第一锥齿轮14啮合,第一锥齿轮14则通过第二转轴12带动第一收卷辊11转动,第一收卷辊11则对第一拉绳10进行收卷,第一拉绳10则带动连杆9向下运动,连杆9则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第一转轴7则带动连接架6向左上方转动,连接架6则将烟囱盖板4打开,从而使蓄热炉1内的热量通过烟囱3进行释放即可。
2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热炉配置的事故烟囱的蓄热炉1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
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