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传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
背景技术:
2.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家居安防及家庭设备实现智能化已经成为家庭现代化的趋势。人们希望将家庭设备连接起来,构筑舒适、安全、方便的信息化居住空间,从而满足人们在家中生活、工作、娱乐和交流的需要;在传统的家居应用中,为实现智能安防和智能家电控制,常采智能网关将家庭内部的家庭设备通过有线方式与该中控装置通讯连接且对家庭内部的智能化家电设备进行控制。
3.然而,智能网关在使用时需持续开启,而长时间的开启则导致智能网关设备的内部热量囤积,若热量囤积过多则容易使内部的元器件烧毁,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4.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包括底盖、支撑座、电路板、风扇、保护壳和上盖,所述底盖边缘设有透风部,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盖上方,所述透风部环绕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凸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风扇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并朝向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保护壳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并部分遮挡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风扇,所述保护壳上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依次排列,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设有收纳腔,所述保护壳收容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散热孔、所述透风部均与所述收纳腔导通。
8.进一步的,所述透风部上设有多个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围绕所述透风部排列,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收纳腔导通。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固定位,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固定位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网线接口,多个网线接口依次排列。
11.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上设有与所述网线接口数量相同的避让槽,多个所述避让槽分别与多个所述网线接口一一对应。
12.进一步的,所述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包括转接线,所述转接线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转接线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第二固定位,所述转接线与所述第二固定位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底盖上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衔接位,所述衔接位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包括底垫,所述底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盖下方。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包括底盖、支撑座、电路板、风扇、保护壳和上盖,底盖边缘设有透风部,支撑座固定连接于底盖上方,透风部环绕支撑座,支撑座凸设有第一支撑柱,电路板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风扇与支撑座固定连接并朝向电路板且与电路板电连接,保护壳与支撑座固定连接并部分遮挡电路板与风扇,保护壳上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散热孔依次排列,上盖与底盖固定连接,上盖设有收纳腔,保护壳收容于收纳腔内,散热孔、透风部均与收纳腔导通;本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在工作时,电路板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向上透过散热孔升出,经过风扇的吹动则流入收纳腔内,然后由透风部流出外部;综上所述,本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能够有效地减少其内部的热量堆积效应,有利于本机设备长时间工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的爆炸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的支撑座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的整体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2.图5为图1标号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请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包括底盖1、支撑座2、电路板3、风扇4、保护壳5和上盖6,底盖1边缘设有透风部11,支撑座2固定连接于底盖1上方,透风部11环绕支撑座2,支撑座2凸设有第一支撑柱21,电路板3与第一支撑柱21固定连接,风扇4与支撑座2固定连接并朝向电路板3且与电路板3电连接,保护壳5与支撑座2固定连接并部分遮挡电路板3与风扇4,保护壳5上设有多个散热孔51,多个散热孔51依次排列,上盖6与底盖1固定连接,上盖6设有收纳腔61,保护壳5收容于收纳腔61内,散热孔51、透风部11均与收纳腔61导通。
25.在本实施方式中:
26.底盖1用于为支撑座2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结构,底盖1上设有用于对外固定的挂孔;
27.透风部11用于将收纳腔61内的热气流导流出外部;
28.支撑座2用于为电路板3提供一个放置结构;
29.第一支撑柱21用于支撑电路板3;
30.电路板3为本智能网关的主控制板,电路板3通过外部导电线连接外部电源;
31.风扇4用于为电路板3进行散热,加快热气流的流动;
32.保护壳5用于为电路板3以及风扇4提供一个保护的结构;
33.散热孔51用于为电路板3所散发的热量气体提供一个流出至收纳腔61的通道;
34.上盖6用于为保护壳5提供一个保护的结构
35.收纳腔61用于为热气流提供一个停留的空间,避免热气流囤积在电路板3上;
36.具体的,本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在工作时,电路板3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向上透过散热孔51升出,经过风扇4的吹动则流入收纳腔61内,然后由透风部11流出外部;
37.综上所述,本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能够有效地减少其内部的热量堆积效应,有利于本机设备长时间工作。
38.进一步的,透风部11上设有多个通风孔111,多个通风孔111围绕透风部11排列,通风孔111与收纳腔61导通。
39.在本实施方式中:
40.通风孔111用于为收纳腔61内的热气流提供一个流出外部的通道。
41.进一步的,支撑座2上设有第一固定位22,风扇4与第一固定位22固定连接。
42.在本实施方式中:
43.第一固定位22用于为风扇4提供一个固定在支撑座2的结构。
44.进一步的,电路板3上设有多个网线接口31,多个网线接口31依次排列;保护壳5上设有与网线接口31数量相同的避让槽52,多个避让槽52分别与多个网线接口31一一对应;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包括转接线7,转接线7一端与电路板3电连接,转接线7另一端与支撑座2固定连接;支撑座2上设有第二固定位23,转接线7与第二固定位23固定连接。
45.在本实施方式中:
46.网线接口31用于为外部网线提供一个接入的接口;
47.避让槽52用于为网线接口31提供一个避让的空间;
48.转接线7用于提供一个使用type-c插头连接电源的线路接口;
49.第二固定位23用于为转接线7提供一个固定在支撑座2上的结构。
50.进一步的,底盖1上设有第二支撑柱12,支撑座2上设有衔接位24,衔接位24与第二支撑柱12固定连接。
51.在本实施方式中:
52.第二支撑柱12用于为支撑座2提供一个定位的结构;
53.衔接位24用于为支撑座2提供一个与第二支撑柱12连接的结构。
54.进一步的,便于通风散热的智能网关包括底垫8,底垫8固定连接于底盖1下方。
55.在本实施方式中:
56.底垫8为硅胶垫,用于为本智能网关提供一个对外放置时的软性支撑结构。
57.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