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

专利查询2022-6-6  161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教学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适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空间桁架结构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112386.3,申请日为20190123,授权公告号为cn209958715u,授权公告日为20200117,该装置包括上弦杆,所述上弦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并位于上弦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弦杆的表面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立耳板,该结构可以实现该空间桁架结构的结构简单,拆卸和安装方便,连接牢度高,提高了脚手架使用的安全性、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可以实现该空间桁架结构的力学性能的优化,使得该空间桁架结构更加的稳固,受力更加的均匀,更加有利于该空间桁架结构的长期使用,循环使用率高。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在教学使用过程的无法自由的进行叠放,不便于装置的携带以及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桁架结构教学模型尺寸较大,教学使用过程的无法自由的进行叠放,不便于装置的携带以及放置,为了改善其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包括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桁架组件,各桁架组件包括有竖直设置的中间板,位于中间板两侧均间隔设置有与中间板等高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中间板上端设置有两相互啮合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上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杆,朝向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杆自由端与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二侧板上端铰接有水平的第二连杆,朝向第一侧板的第二连杆自由端与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一侧板下端与中间板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侧板下端与第二侧板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中间板上铰接有长连杆,第一侧板上铰接有第一短连杆,倾斜向下的第一短连杆自由端与倾斜向上的长连杆自由端铰接,所述第二侧板中部铰接有第二短连杆,所述第二短连杆自由端与第一短连杆和长连杆的铰接处铰接,两组桁架组件之间经若干螺杆连接。
6.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操作人员通过螺杆将两组桁架组件进行连接,用锁紧螺母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平行移动装置最外侧的第二侧板,使得第二侧板朝向中间板方向移动,通过中间板左侧第二连杆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杆以及齿轮顺时针转动,齿轮转动带动中间板右侧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转动,使得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中间板折叠设置。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型能够自由的展开与折叠,便于教学演示以及携带,不占用空间,由于螺杆的连接,整个装置为组装件,便于拆卸,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8.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中间板与另一组桁架组件中对应的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中间板之间均经螺杆连接,各螺杆两自由端均经锁紧螺母锁紧。
9.所述第一连杆位于第一侧板上的铰接处与第二连杆位于第一侧板上的铰接处重合。
10.所述桁架组件中各零部件均为塑料部件。塑料部件的设置使得整个模型轻质化,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中间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齿轮,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长连杆,8第一短连杆,9第二短连杆,1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14.如图1所示,为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包括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桁架组件,各桁架组件包括有竖直设置的中间板1,位于中间板1两侧均间隔设置有与中间板1等高的第一侧板2以及第二侧板3,中间板1上端设置有两相互啮合连接的齿轮4,齿轮4上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杆5,朝向第一侧板2的第一连杆5自由端与第一侧板2铰接,第二侧板3上端铰接有水平的第二连杆6,朝向第一侧板2的第二连杆6自由端与第一侧板2铰接,第一侧板2下端与中间板1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5,第一侧板2下端与第二侧板3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6,中间板1上铰接有长连杆7,第一侧板2上铰接有第一短连杆8,倾斜向下的第一短连杆8自由端与倾斜向上的长连杆7自由端铰接,第二侧板3中部铰接有第二短连杆9,第二短连杆9自由端与第一短连杆8和长连杆7的铰接处铰接,两组桁架组件之间经若干螺杆连接。各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以及中间板1与另一组桁架组件中对应的各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以及中间板1之间均经螺杆连接,各螺杆两自由端均经锁紧螺母10锁紧。第一连杆5位于第一侧板2上的铰接处与第二连杆6位于第一侧板2上的铰接处重合。桁架组件中各零部件均为塑料部件。塑料部件的设置使得整个模型轻质化,便于携带。
15.工作时,操作人员通过螺杆将两组桁架组件进行连接,用锁紧螺母10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平行移动装置最外侧的第二侧板3,使得第二侧板3朝向中间板1方向移动,通过中间板1左侧第二连杆6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杆5以及齿轮4顺时针转动,齿轮4转动带动中间板1右侧的第一连杆5以及第二连杆6转动,使得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以及中间板1折叠设置。
16.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桁架组件,各桁架组件包括有竖直设置的中间板,位于中间板两侧均间隔设置有与中间板等高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中间板上端设置有两相互啮合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上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杆,朝向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杆自由端与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二侧板上端铰接有水平的第二连杆,朝向第一侧板的第二连杆自由端与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一侧板下端与中间板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侧板下端与第二侧板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中间板上铰接有长连杆,第一侧板上铰接有第一短连杆,倾斜向下的第一短连杆自由端与倾斜向上的长连杆自由端铰接,所述第二侧板中部铰接有第二短连杆,所述第二短连杆自由端与第一短连杆和长连杆的铰接处铰接,两组桁架组件之间经若干螺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中间板与另一组桁架组件中对应的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中间板之间均经螺杆连接,各螺杆两自由端均经锁紧螺母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位于第一侧板上的铰接处与第二连杆位于第一侧板上的铰接处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组件中各零部件均为塑料部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桁架结构的模型。该装置包括有两组桁架组件,各桁架组件包括有中间板,位于中间板两侧均间隔设置有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中间板上端设置有两相互啮合连接的齿轮,齿轮上连接有第一连杆,朝向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杆自由端与第一侧板铰接,第二侧板上端铰接有水平的第二连杆,朝向第一侧板的第二连杆自由端与第一侧板铰接,中间板上铰接有长连杆,第一侧板上铰接有第一短连杆,第一短连杆自由端与长连杆自由端铰接,第二侧板中部铰接有第二短连杆,两组桁架组件之间经若干螺杆连接,该模型能够自由的展开与折叠,便于教学演示以及携带,不占用空间,整个装置为组装件,便于拆卸,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军 刘荣红 韩璐 孙增臣 卞颖 何瑞发 王成龙 尉丽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1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