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装置及微波消融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注射器虽然形貌多样,但是除留置针外,均不能解决单个创口,多次注射的问题。并且,多数留置针应用于静脉注射,仅限应用于单剂量的给药或输血、采样等,很少用于实体瘤等组织介入注射途径。
3.现有的肿瘤诊疗技术手段中,发展了很多介入诊疗技术,此类技术往往需要介入操作和药物注射相结合。但是,介入诊疗技术往往伴随着有创伤的操作,病患需要忍受多次创伤的痛苦,并且,病灶部位的创伤会导致更高的病灶转移、创口感染、内部出血等风险。随着联合用药的发展趋势,改进注射器械设计以减少实施过程的创伤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射装置,包括:针管、至少两个针芯、至少两个储液管、驱动组件及壳体;所述针管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针芯与所述储液管连通;所述针芯容置于所述针管中,所述储液管容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储液管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消融针、集成模块、冷却套管、微波同轴电缆;所述消融针容置于所述针管中;所述消融针、所述冷却套管和所述微波同轴电缆容置于所述壳体中,且分别与所述集成模块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沿轴向设置多个通孔,所述针芯或所述消融针分别穿过所述限位环的通孔进入所述针管。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为手动驱动组件或自动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储液管带动所述针芯进行切换操作,或驱动所述集成模块带动你所述消融针进行切换操作。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定位结构和开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动部和与所述定位结构相对应的定位匹配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注射装置的所述储液管还包括胶塞及推杆。
11.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管一端连接入液管。
12.进一步地,所述针芯选用记忆合金材质制作。
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可匹配所述定位匹配件,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储液管沿预定方向滑动。
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波消融装置,包括上述的注射装置。
15.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消融装置还包括微波消融装置主体,所述微波消融装置主体与所述注射装置通过端子连接。
1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7.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肿瘤诊疗技术中的多组分的待注射药剂需要分别注射在病灶或瘤体内之后才可以融合,并产生治疗效果,若是在针管或针芯内相遇会产生凝固等反应造成针芯堵塞等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注射装置只需一个创口,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需承受的注射创伤的次数。
18.本实用新型的注射装置的模块化的切换结构还可进一步整合微波消融针及微波产生模块及水冷模块,可实现综合性的介入治疗方案,不需要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创口即可实现联合治疗的目的。
19.本实用新型的注射装置的微波消融装置及水冷模块可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实现对记忆合金材料形状的调控,可以实现当注射装置预设位置的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针芯处于第一状态;当注射装置预设位置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针芯处于第二状态,当针芯处于第一状态时,针芯为硬直状态,有利于针芯进入针管和药剂的注射;当针芯处于第二状态时,针芯处于柔性可弯折状态,有利于针芯收回或收容于针管中,从而更好的控制针芯的注射。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针管;11-第一针芯;12-第二针芯;13-储液管;14-定位匹配件;15-驱动组件;16-入液管;17-注液接头;18-收束盖;
25.20-消融针;21-集成模块;22-冷却套管;221-入水端;222-出水端;23-微波同轴电缆;24-端子;
26.30-壳体;31-限位环;32-定位结构;321-第一定位结构;322-第二定位结构;33-滑槽;3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0.实施例1:
3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注射装置,包括针管10、至少两个针芯、至少两个储液管13、驱动组件15及壳体30;所述针管10与所述壳体30连通,所述针芯12与所述储液管13连通;所述针芯容置于所述针管10中,所述储液管13容置于所述壳体30中;所述驱动组件15与所述储液管13连接。通过驱动组件15驱动储液管13带动针芯沿轴线移动,实现针芯的切换,可将不同的针芯分别送入针管10内,实现注射不同的药剂进入目标位置。
32.通过上述注射装置,可以在肿瘤诊疗中实现将多组分药剂分别注射在病灶或瘤体内,使得不同组分药剂进入病灶或瘤体后融合并产生治疗效果,避免不同组分药剂在针管或针芯内相遇会产生凝固等反应造成针芯堵塞等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注射装置只需一个创口,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需承受的注射创伤的次数。
33.实施例2:
3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注射装置,包括针管10、至少两个针芯、至少两个储液管13、驱动组件15及壳体30;所述针管10与所述壳体30连通,所述针芯12与所述储液管13连通;所述针芯容置于所述针管10中,所述储液管13容置于所述壳体30中;所述驱动组件15与所述储液管13连接,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消融针20、集成模块21、冷却套管22、微波同轴电缆23;所述消融针20容置于所述针管10中;所述消融针20、所述冷却套管22和所述微波同轴电缆23容置于所述壳体30中,且分别与所述集成模块21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5与所述集成模块21连接。通过驱动组件15驱动储液管13带动针芯或通过驱动组件15驱动集成模块21带动消融针20沿轴线移动,实现针芯与消融针的切换,可将针芯或消融针送入针管10内,实现药剂的注射或微波消融治疗。
35.进一步地,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限位环31,所述限位环31沿轴向设置多个通孔,所述针芯或所述消融针20分别穿过所述限位环31的通孔进入所述针管10。通过驱动组件15驱动储液管13带动针芯沿轴线移动,更好的实现针芯和储液管13的切换,可将不同的针芯分别送入针管10内,实现药剂的注射,避免针芯或所述消融针滑脱轨道或滑槽等导向结构。
3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15为手动驱动组件或自动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储液管13带动所述针芯12进行切换操作,或驱动所述集成模块21带动所述消融针20进行切换操作。
3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15还包括第一推动面151和第二推动面152。
3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30包括定位结构32和开孔34;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推动部和与所述定位结构32相对应的定位匹配件14。
39.进一步地,所述的注射装置的所述储液管13还包括胶塞及推杆,可实现手动操作进行药剂的注射。
40.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管13一端连接入液管16。
41.进一步地,储液管13通过入液管16连接注液接头17,注液接头17可提供通过外接高压气囊或高压推力装置提高注射的推力,提高药剂注射到体内的效率,避免药剂或体液倒灌。
4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芯的材质选用记忆合金。实现对记忆合金材料形状的调控,当注射装置的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针芯处于第一状态,当注射装置的温度降低到低于临界温度时针芯处于第二状态,从而更好的控制针芯的注射效果。利用微波消融组件在实现微
波控制过程中对温度的附加影响,可以更加宽范的选择记忆合金的临界转换温度,现有技术只能将温度设置在体温之下,通过冰敷的方式降低记忆合金的温度实现状态的转换,利用微波消融组件产生的温度效应及冷却模块实现对温度的调控,使得针芯材料的选择范围更广,可以避开一些生物不兼容的材质,使装置的成本降低。具体地,当针芯处于第一状态时,针芯为硬直状态,有利于针芯进入针管和药剂的注射;当针芯处于第二状态时,针芯处于柔性可弯折状态,有利于针芯收回或收容于针管中。
43.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消融组件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更加精准的控制微波消融时目标区域的温度情况。
4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30上设置有滑槽33,所述滑槽可匹配所述定位匹配件14,使所述驱动组件15驱动所述储液管13沿预定方向滑动。
45.实施例3:
4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波消融装置,注射装置部分和前述实施例相同。
47.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消融装置还包括微波消融装置主体,所述微波消融装置主体与所述注射装置通过端子连接。
4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