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姿态预防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6  17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姿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姿态预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货车是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多发车型,对运输安全的危害很大。事故多的原因除了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外,还因为不能实时掌控车辆的姿势,以判断车辆是否将会发生事故,特别是多节车厢的货车。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车辆姿态预防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能实时掌控车辆的姿势,以便司机预防事故发生。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姿态预防检测装置,包括一号长度测量机构、二号长度测量机构、一号液压测量机构、二号液压测量机构,所述一号长度测量机构的机构包括一号固定板、一号壳、卷筒、角度位移传感器,所述一号固定板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一号壳呈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一号壳固定在一号固定板上,所述卷筒设置在一号壳的上部空腔中,所述卷筒上卷绕有卷带,所述角度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一号壳的底部空腔中,且转子顶端与卷筒的底端固定;所述二号长度测量机构与一号长度测量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一号液压测量机构的结构包括二号固定板、二号壳、水压计,所述二号固定板呈t型的板状结构,所述二号壳呈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二号壳固定在二号固定板的夹角部位,所述二号壳的中部空腔为液腔,所述水压计设置在液腔的底侧壁上;所述二号液压测量机构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一号长度测量机构的卷带后端固定在一号液压测量机构的二号固定板上,所述二号长度测量机构的卷带后端固定在二号液压测量机构的二号固定板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卷筒的顶端通过扭簧与一号壳的顶壁转动连接、底端与一号壳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给卷筒扭力,使得卷筒自动卷收卷带。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液压测量机构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之间设置有通液管,所述通液管的一端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中的液腔的底侧壁连通、另一端与二号液压测量机构中的液腔的底侧壁连通,所述通液管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组成u型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液压测量机构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之间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中的液腔的顶侧壁连通、另一端与二号液压测量机构中的液腔的顶侧壁连通,所述通气管使得两个液腔的气压形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壳的顶部空腔为上置线腔、底部空腔为
下置线腔,所述上置线腔用于陈放多余的通气管,所述下置线腔用于陈放多余的通液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置线腔和下置线腔中各设置有走线机构,所述走线机构方便将通气管收入下置线腔中、将通液管收入上置线腔中。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走线机构的结构包括旋钮、主动轴、从动轴,所述旋钮设置在二号壳的前侧壁上;所述主动轴上套有皮套,所述主动轴设置在上置线腔或下置线腔中,且前端与旋钮连接,所述主动轴的后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从动轴上套有皮套,且设置在主动轴的正下方,所述从动轴的后端设置有齿轮,两个齿轮啮合,所述通液管或通气管从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穿过,所述旋钮带动主动轴转动,所述主动轴通过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将通气管或通液管向内卷动到上置线腔或下置线腔中。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壳中设置有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上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主控单元通过蓝牙与手机无线连接,方便将数据输送至手机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设置长度测量机构,当前车厢与后车厢相对转动时,一号长度测量机构和一号液压测量机构之间的卷带拉长或缩短、二号长度测量机构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之间的卷带缩短或拉长,角度位移传感器感应卷筒的转动角度,以测量并计算出一号壳外的卷带长度,并计算出前车厢和后车厢的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具有车辆转动角度的作用。
15.(2)本实用新型设置液压测量机构,当后车厢倾斜时,一号液压测量机构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形成高度差,一号液压测量机构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中的液腔通过通液管交流液体,且两个液腔中的水压计测量液压,通过两个液腔中的液压差计算出高度差,从而计算出后车厢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具有车辆倾斜角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为一号壳的剖视图;
18.图3为二号壳的剖视图。
19.其中:一号长度测量机构10、二号长度测量机构11、一号固定板12、一号壳13、卷筒14、卷带15、扭簧16、角度位移传感器17、二号固定板18、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二号壳22、上置线腔23、液腔24、下置线腔25、通液管26、通气管27、水压计28、主动轴29、从动轴30、皮套31、齿轮32、旋钮33。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姿态预防检测装置,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一号长度测量机构10、二号长度测量机构11、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所述一号长度测量机构10的机构包括一号固定板12、一号壳13、卷筒14、角度位移传感器17,所述一号固定板12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一号壳13呈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一号壳13 固定在一号固定板12上,所述卷筒14设置在一号壳13的上部空腔中,所述卷筒14上卷绕有卷带15,所述角度位移传感器17设置在一号壳13的底部空腔中,且转子顶端与卷筒 14的底端固定;所述二号长度测量机构11与一号长度测量机构10的结构相同;所述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的结构包
括二号固定板18、二号壳22、水压计28,所述二号固定板18 呈t型的板状结构,所述二号壳22呈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二号壳22固定在二号固定板 18的夹角部位,所述二号壳22的中部空腔为液腔24,所述水压计28设置在液腔24的底侧壁上;所述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的结构相同,所述一号长度测量机构10的卷带15后端固定在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的二号固定板18上,所述二号长度测量机构11的卷带15后端固定在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的二号固定板18上。
21.所述卷筒14的顶端通过扭簧16与一号壳13的顶壁转动连接、底端与一号壳13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扭簧16给卷筒14扭力,使得卷筒14自动卷收卷带15。
22.所述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之间设置有通液管26,所述通液管 26的一端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中的液腔24的底侧壁连通、另一端与二号液压测量机构 21中的液腔24的底侧壁连通,所述通液管26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和二号液压测量机 21构组成u型管。
23.所述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之间设置有通气管27,所述通气管 27的一端与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中的液腔24的顶侧壁连通、另一端与二号液压测量机构 21中的液腔24的顶侧壁连通,所述通气管27使得两个液腔24的气压形同。
24.所述二号壳22的顶部空腔为上置线腔23、底部空腔为下置线腔25,所述上置线腔23 用于陈放多余的通气管27,所述下置线腔25用于陈放多余的通液管27。
25.所述上置线腔23和下置线腔25中各设置有走线机构,所述走线机构方便将通气管27 收入下置线腔25中、将通液管26收入上置线腔23中。
26.所述走线机构的结构包括旋钮33、主动轴29、从动轴30,所述旋钮33设置在二号壳22的前侧壁上;所述主动轴29上套有皮套31,所述主动轴29设置在上置线腔23或下置线腔25中,且前端与旋钮33连接,所述主动轴29的后端设置有齿轮32;所述从动轴30 上套有皮套31,且设置在主动轴29的正下方,所述从动轴30的后端设置有齿轮32,两个齿轮32啮合,所述通液管26或通气管27从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穿过,所述旋钮33带动主动轴29转动,所述主动轴29通过齿轮带动从动轴30转动,所述主动轴29和从动轴 30将通气管27或通液管26向内卷动到上置线腔23或下置线腔25中。
27.所述一号壳13中设置有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上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主控单元通过蓝牙与手机无线连接,方便将数据输送至手机上。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一号长度测量机构10和二号长度测量机构11的一号固定板12分别固定在前车厢的左右侧壁上,将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 分别固定在后车厢的左右侧壁上;当前车厢与后车厢相对转动时,一号长度测量机构10 和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之间的卷带15拉长或缩短、二号长度测量机构20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之间的卷带15缩短或拉长,角度位移传感器17感应卷筒14的转动角度,以测量并计算出一号壳13外的卷带15长度,并计算出前车厢和后车厢的转动角度;当后车厢倾斜时,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形成高度差,一号液压测量机构20 和二号液压测量机构21中的液腔24通过通液管26交流液体,且两个液腔24中的水压计 28测量液压,通过两个液腔24中的液压差计算出高度差,从而计算出后车厢的倾斜角度。
29.本实用新型具有车辆转动角度和倾斜角度的作用。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