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安装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3.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结合中,需要将电机安装在固定位置以带动其他结构运行,但是电机现有的安装方式是直接将电机利用固定螺丝固定在合适位置,此方法使得电机在旋转时容易发生震动,导致电机与其他结构的配合不稳定,严重时可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安装辅助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安装辅助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安装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两个侧面上表面均螺纹连接有三个内六角螺丝,所述电机主体通过六个所述内六角螺丝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稳定机构,所述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一个导轨和两个液压管,所述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两个所述液压管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内壁,所述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导轨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弹簧。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伸缩弹簧远离所述导轨的一端均与所述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液压管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塞,两个所述活塞之上均开设十个换液孔,两个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导轨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杆。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液压管靠近所述导轨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液压管靠近所述导轨的一方,两个所述连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液压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一个旋转电机,两个卡槽、一个活动架和一个传动带,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两个所述卡槽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卡槽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活动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两个
所述螺纹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卡槽的内壁并延伸至所述卡槽远离所述电机主体的一方。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均通过所述传动带与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活动架靠近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槽。
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组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筋的侧面均与所述框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机电一体化电机安装辅助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稳定机构,能够在电机运行中发生震动时,对电机进行水平方向的缓冲,避免和固定位置震动导致电机损坏,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对电机固定之后进行固定位置保护,避免内六角螺丝从电机主体之上脱落导致电机从固定位置脱落。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垫片,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电机的垂直震动,避免电机发出强烈震动作用于底座之上导致电机损坏,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对框架的侧面进行保护,防止框架的侧面断裂或者出现裂缝,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固定孔,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将底座固定于需要安装的位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稳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框架、3滑动块、4活动板、5电机主体、6内六角螺丝、7稳定机构、701导轨、702液压管、703滑动板、704伸缩弹簧、705活塞、706换液孔、707连杆、708密封圈、8固定机构、801旋转电机、802卡槽、803活动架、804传动带、805主动齿轮、806螺纹杆、807从动齿轮、808固定槽、9橡胶垫片、10加强筋、11固定板、12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安装辅助装置,该装置能够对电机进行加强固定安装,同时避免电机安装在固定位置之后运行时发生震动导致电机损坏。
23.参见图1~图4,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安装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框架2,此处底座1和框架2均为装置的固定基础,可采用高强度轻质量的合金材料制成,避免底座1和框架2的结构强度不够或者难以移动。
24.优选的,底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9,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组加强筋10,每个加强筋10的侧面均与框架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底座1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固定板11,每个固定板11远离底座1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孔12。
25.能够对框架2的侧面进行保护,防止框架2的侧面断裂或者出现裂缝,同时通过固定板11和固定孔12,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将底座1固定于需要安装的位置,由于底座1不会
主动发生震动,所以底座1可不采用缓冲装置。
26.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滑动块3,滑动块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4,此处滑动块3和活动板4均为需要活动的部分,其中滑动块3与底座1之间接触面经过镜面减少摩擦处理,避免底座1和滑动块3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导致设备无法缓冲稳定。
27.活动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主体5,电机主体5的两个侧面上表面均螺纹连接有三个内六角螺丝6,电机主体5通过六个内六角螺丝6与活动板4固定连接,此处电机主体5为现有大型电机结构,其外表面应加装散热片,同时,内六角螺丝6采用内六角旋转受力方式,避免将内六角螺丝6隐藏于电机主体5的侧边时无法拆卸和固定。
28.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稳定机构7,本实施例中,稳定机构7包括一个导轨701和两个液压管702,导轨701固定连接于滑动块3的外表面,两个液压管702均固定连接于框架2的内壁,导轨7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703,滑动板703远离导轨70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弹簧704。
29.进一步的,两个伸缩弹簧704远离导轨701的一端均与框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液压管70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塞705,两个活塞705之上均开设十个换液孔706,两个活塞705靠近导轨701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杆707。
30.更进一步的,两个连杆707分别贯穿两个液压管702靠近导轨701的一端并延伸至液压管702靠近导轨701的一方,两个连杆707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密封圈708,两个密封圈708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液压管702的内壁固定连接。
31.能够通过滑动块3移动带动活塞705在液压管702内部活动,且换液孔706的流量有限,实现液压管702中的液压液对活塞705进行缓冲阻挡,达到对液压管702和滑动块3的缓冲稳定的目的。
32.活动板4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8,在这里,固定机构8包括一个旋转电机801,两个卡槽802、一个活动架803和一个传动带804,旋转电机801固定连接于活动板4的上表面,两个卡槽802均固定连接于活动板4的上表面。
33.同时,旋转电机801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805,两个卡槽802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06,活动架8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螺纹杆80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两个螺纹杆806分别贯穿两个卡槽802的内壁并延伸至卡槽802远离电机主体5的一方。
34.还包括,两个螺纹杆806远离电机主体5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807,两个从动齿轮807均通过传动带804与主动齿轮805传动连接,活动架803靠近电机主体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槽808。
35.能够通过旋转电机801带动两个螺纹杆806旋转,实现螺纹杆806带动活动架803移动,并利用固定槽808覆盖于电机主体5的侧边之上,实现对电机主体5的加强固定和避免内六角螺丝6脱落的目的。
36.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固定板11和固定孔12将底座1固定于预选位置,然后将电机主体5通过内六角螺丝6安装于活动板4的上表面,之后,在确定内六角螺丝6安装牢固之后,开启两个旋转电机801,旋转电机801会通过传动带804带动螺纹杆806在卡槽802的内部旋转,在卡槽802旋转时,会带动活动架803移动,实现活动架803带动固定槽808覆盖于电机主体5的侧边之上,实现对内六角螺丝6的限位和对电机主体5的固定,然后关闭旋转电机801即可,固定机构8能够达到对电机主体5快速安装和固定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电机主体5的
稳定性,之后,在电机主体5旋转时,若电机主体5发生震动,会姜震动传导至滑动块3之上,若滑动块3发生位移,会带动滑动板703压迫连杆707,连杆707受到压迫时会带动活塞705在液压管702内部移动,在活塞705移动时,液压管702内部的液压油只能通过换液孔706进行交换,但换液孔706的流量有限,所以会限制活塞705的移动速度,达到对滑动板703和滑动块3的横向缓冲的目的,在电机主体5发生上下运动时,橡胶垫片9会对垂直震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消,进一步的加强了设备对电机主体5的稳定效果。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