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空调器及其加湿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7  79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空调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加湿组件。


背景技术:

2.在部分空气较为干燥的地区,空调器上一般搭载有加湿组件,用于对空调风进行加湿作业以提升空调风的湿度,从而改善室内环境的干燥程度。在相关技术方案当中,加湿组件一般包括有通风结构和布水盘,通风结构中的通风通道用于供气流流过,而布水盘上则设置有布水结构,以用于向通风通道施加以加湿水,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加湿。其中,由于布水结构的结构限制,加湿水一般以水流的形式被施加至通风结构,加湿水的布水均匀性较差,气流难以于通风通道中均匀加湿,进而最终影响了加湿组件的加湿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加湿组件,其能够使得加湿水更为均匀地穿过通风通道,进而改善加湿效果。
4.而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6.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限定有其通流方向沿横向延伸的通风通道;
7.布水盘,所述布水盘底部形成有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盘设于所述通风结构的上方;
8.吸水体,所述吸水体设于所述通风结构和所述布水盘之间,以吸附所述布水结构流出的加湿水,并使由其滴落的加湿水对通过所述通风通道的气流加湿。
9.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吸水体主要由能够弯折的折片所构成,沿所述布水盘底部至所述通风结构顶部的方向,所述折片被弯折至少一次而呈折叠形状,以适应于不同类型下空调器,通风结构和布水盘之间间距所出现的差异。
10.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折片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所呈夹角大于0
°
,以适应于通风结构和布水盘之间所存在的尺寸误差。
11.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吸水体为湿膜。
12.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通道呈顶部开放的形状,所述吸水体覆盖于所述通风通道的顶部。其中,由吸水体中所溢出的加湿水,能够直接滴落而穿过通风通道或者沿通风通道内壁向下流动,进而加湿水与气流之间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改善加湿组件的加湿效果。
13.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
14.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通风结构的底部并用于接收穿过所述通风通道的加湿水;
15.水箱,所述水箱被配置成能够接收由所述接水盘所接收的加湿水;
16.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使所述水箱与所述布水盘相连通;以及
17.泵体,所述泵体用于引导所述水箱中所容纳的加湿水进入至布水盘。
18.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设于所述接水盘下方,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水箱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水箱通过所述连通管而彼此连通。
19.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多个竖直布置并且沿横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翅片,相邻两所述翅片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通风通道。其中,在加湿水通过两翅片之间的空间时,蒸发器能够同步对加湿水、气流进行换热,使加湿水能够更加充分地蒸发并混合于气流当中,改善加湿组件的加湿效率。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加湿组件。
21.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中的所述通风结构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2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实现的有益效果包括:
23.本技术所提供的空调器及其加湿组件,主要在布水盘和通风结构之间设置了吸水体,吸水体能够将由布水盘上布水结构所排出的加湿水均匀地扩散至通风结构的顶部,进而保障了布水盘对于通风结构的布水均匀性,提升了加湿水与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效果,进而改善了加湿组件的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的正面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的侧面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湿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湿组件中吸水体与布水盘、翅片之间接触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湿组件俯视示意图;
31.图7为图6中b-b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拆解下部分外壳后并显露出加湿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0-加湿组件;
35.110-蒸发器,111-翅片,112-通风通道;
36.120-布水盘,121-布水通孔;
37.130-吸水体,131-折片,131a-第一弯折部,131b-第二弯折部;
38.140-接水盘,141-连通管;
39.150-水箱;
40.160-进水管,161-泵体;
41.170-蒸发器支架,171-上连接部,172-下连接部;
42.200-空调器,210-出风口,220-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46.实施例1
47.请参见图1、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200,其包括空调器本体和设于空调器本体内的加湿组件100。其中,请具体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加湿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加湿水的移动方向,所述加湿组件100包括:
48.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限定有其通流方向沿横向延伸的通风通道112;
49.布水盘120,所述布水盘120底部形成有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盘120设于所述通风结构的上方;
50.吸水体130,所述吸水体130设于所述通风结构和所述布水盘120之间,以吸附所述布水结构流出的加湿水,并使由其滴落的加湿水对通过所述通风通道112的气流加湿。
51.请详细参见图5,上述的通风结构中的通风通道112主要用于供气流通过,吹向于室内空间,其通流方向即指气流的流动方向,这里所指的气流的可以是空调风或者独立于空调风的加湿风。而布水盘120则用于向气流施加以加湿水,从而提升气流的湿度,实现气流的加湿作业。而吸水体130主要用于吸收加湿水,并通过其毛细作用而使加湿水于吸水体130内部进行均匀的扩散、充盈。
52.加湿组件100在使用过程当中,随着加湿水不断地从布水盘120的布水结构中流出,吸水体130内所能够吸附的加湿水体量达到极限。此时,加湿水开始从吸水体130中较为均匀地呈水滴状溢出,进而均匀地滴落在至通风结构中,以不与通风结构外形直接接触的
形式或者沿通风结构外形流动的形式通过上述通风通道112。加湿水于这个过程当中与气流融合并且被至少部分蒸发掉,进而实现对气流的加湿。相较于相关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加湿组件100,主要利用了吸水体130的毛细作用,来实现加湿水的均匀扩散,改善了加湿组件100的加湿性能。
53.其中,上述吸水体130可以是具有良好液体扩散性能的毛细结构,其可以为海绵材质结构或者棉布材质结构,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具体选用。
54.请参见图6,加湿组件100俯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布水盘120呈顶部具有一定液体容置能力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布水盘120呈现具有内腔的形态,其内腔与布水结构相连通。另外,布水盘120上设置成布水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布水通孔121形状,例如,布水结构还可以是直线或曲线延伸的通槽形状。
55.上述通风结构及由通风结构限定而成的通风通道112,可以是风管以及由风管限定而成的风道。实施人员可以依据通风结构的具体构成,而具体选择吸水体130的布置方案,以使吸水体130溢出的加湿水穿过通风结构。
56.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通风结构为风管,通风通道112为由风管限定而成并沿横向延伸的风道,上述吸水体130设于风道末端风口处上方。当吸水体130内的加湿水溢出时,加湿水即向下滴落,从而与风口处的气流相交汇,然后于风口处与风口处气流方向相垂直地通过上述通风通道112,实现对气流的加湿作业。
57.对这一类技术方案而言,由于通风通道112的顶部封闭,所以只能将吸水体130设置于通风通道112的末端处,吸水体130所溢出的加湿水与气流接触时间、接触面积较为有限,进而影响了整个加湿组件100最终的加湿效果。
58.所以,请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由通风结构限定而成的通风通道112具体呈现为顶部的形状,所述吸水体130覆盖于所述通风通道112的顶部。也就是说,由吸水体130中所溢出的加湿水,能够直接滴落而穿过通风通道112或者沿通风通道112内壁向下流动,相较于前文中所描述的通风通道112顶部封闭的技术方案,这一类型的通风结构能够有效提升由吸水体130所溢出的加湿水与气流之间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进而改善了加湿组件100的加湿效果。
59.进一步的,对于不同型号的空调器200而言,其内部结构不同,布水盘120至通风结构的间距也有所不同,这对吸水体130的外形尺寸提出了一定要求。在通风结构和布水盘120之间间距小于吸水体130厚度时,一旦吸水体130被安装在通风结构和布水盘120之间,吸水体130即会受到布水盘120和通风结构的挤压。在吸水体130因为受到挤压而出现不规则的形变时,不同形变程度的区域对于加湿水的吸附能力不同,加湿水具有向吸水体130形变程度较小的区域移动的趋势,进而影响了吸水体130的布水均匀性。而对每一型号的空调器200均定制一个具体尺寸的吸水体130,实施成本会显著提升。
60.因此,请再次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水体130主要由能够弯折的折片131所构成,沿所述布水盘120底部至所述通风结构顶部的方向,所述折片131被弯折至少一次而呈折叠形状。在安装空调器200时,实施人员可以通过改变上述折片131的折叠次数,来调整整个吸水体130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使得吸水体130能够直接适应于不同类型空调器200中通风结构及布水盘120之间间距上的差异,适合大规模生产。例如,在布水盘120底部至通风结构顶部间距较大,期望获得较大厚度尺寸的吸水体130时,可以提升折片131的
折叠次数。在布水盘120底部至通风结构顶部间距较小,期望获得较小厚度尺寸的吸水体130时,则可以减少折片131的折叠次数。
61.另外,在空调器200中,受到零部件安装精度和制造精度的影响,通风结构与布水盘120之间的间距往往具有一定的微小误差。在部分情况下,这一微小误差会影响吸水体130与布水盘120、通风结构之间的接触效果,这也会影响吸水体130的布水效果。对于这一类微小误差,通过改变折片131折叠次数来调整吸水体130的厚度尺寸会比较费力。
62.请再次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片131上发生弯折而相折叠的两个部位分别为第一弯折部131a和第二弯折部131b,所述第一弯折部131a和第二弯折部131b之间呈夹角设置。这种结构设置赋予了吸水体130沿垂向弹性扩展、弹性收缩能力,即第一弯折部131a和第二弯折部131b之间可以通过调整两者弯折角度的方式而沿垂向进行一定程度收缩和扩张,从而使得整个吸水体130始终与布水盘120底部、通风结构的顶部保持良好的接触,进一步提升布水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弯折部131a和第二弯折部131b之间的夹角为30
°

63.正如前文中所描述的,吸水体130可以为海绵材质结构或者棉布材质结构,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吸水体130为湿膜。湿膜可以将玻璃纤维作为基材,经过特殊成分树脂浸泡,再经烧结处理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而制成。相较于海绵材质结构或者棉布材质结构,湿膜具有着扩散速度快、吸附水后膨胀小的优势,尤其适用于空调器200。实施人员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对应选择上述吸水体130的具体材质。
64.请参见图4和图7,上述布水盘120主要用于接收外界所施加的或其自身所储蓄的加湿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100还包括:
65.接水盘140,所述接水盘140设于所述通风结构的底部并用于接收穿过所述通风通道112的加湿水;
66.水箱150,所述水箱150被配置成能够接收由所述接水盘140所接收的加湿水;
67.进水管160,所述进水管160用于使所述水箱150与所述布水盘120相连通;以及泵体161,所述泵体161用于引导所述水箱150中所容纳的加湿水进入至布水盘120。
68.上述水箱150用于盛放空调器200加湿时所需要的加湿水,而接水盘140则用于承接已经通过了通风通道112并且尚未蒸发掉的加湿水。这一部分加湿水流向于水箱150,并于水箱150当中聚集起来。水箱150中所聚集的加湿水在泵体161的作用下,被输送至布水盘120当中,从而作为布水盘120向通风结构所施加的加湿水。
69.关于泵体161,其可以设置在水箱150等任意部件当中,以牵引加湿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泵体161设于进水管160上,以使进水管160吸引水箱150当中的加湿水向上移动,进而最终进入至布水盘120当中。
70.另外,实施人员还可以将上述泵体161与控制器相连接,以调整泵体161运行功率,进而达到改变气流湿度的技术效果。例如,在通风结构通入以高风量时,水泵的流量范围控制约为200ml/h至600ml/h,即加湿水以高流量流动,从而使得穿过通风通道112的加湿水能够被完全蒸发掉。在通风结构通入以低风量时,水泵的流量范围控制在200ml/h以下,以减少加湿水未被蒸发掉的体量。这样设置,在避免泵体161在功率浪费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加湿水的循环体量,降低加湿水于水箱150、布水盘120间循环流动的过程当中受到污染的风险,进而改善加湿后气流的洁净程度。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控制器可以是独立的模块,也可
以与空调器200自身的控制模块耦合成同一模块。
71.关于水箱150和接水盘140之间的布置形式,两者可以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同一部件,或者水箱150和接水盘140可以彼此独立,彼此间通过管路相连通。请再次参见图4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150设于所述接水盘140下方,所述接水盘140和所述水箱150之间设有连通管141,所述接水盘140和所述水箱150通过所述连通管141而彼此连通。落于接水盘140当中未被蒸发掉的水,会在自重的作用下,通过连通管141而进入至水箱150当中,以由水箱150所存储。
72.进一步的,请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蒸发器110,所述蒸发器110包括多个竖直布置并且沿横向依次间隔排布的翅片111,相邻两所述翅片111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通风通道112。其中,以蒸发器110作为通风结构,在加湿水通过两翅片111之间的空间时,蒸发器110能够同步对加湿水、气流进行换热,使加湿水能够更加充分地蒸发并混合于气流当中,改善加湿组件100的加湿效率。
73.请参见图8,空调器200拆解下部分外壳后并显露出加湿组件100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110包括用于和空调器本体相连接的蒸发器支架170,蒸发器支架170包括设于各翅片111上方的上连接部171,以及设于各翅片111下方的下连接部172,前文中所描述的布水盘120构成上连接部171的一部分,而接水盘140则构成下连接部172的一部分。实施人员还可以将上述布水盘120、上连接部171以及接水盘140、下连接部172设置分体的样式。
74.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通风结构主要由多个翅片111所构成,而通风通道112又由竖直布置的两翅片111之间的空间所形成,所以整个通风通道112即呈现为顶部、底部均开放的形态。翅片111直接承接在接水盘140之上,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未被蒸发掉的加湿水更加容易进入至接水盘140当中。
75.在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200上设置有加湿入口和加湿出口,加湿入口和加热出口之间形成使两者彼此连通的加湿风道,加湿风道内布置有加湿风机,用于牵引加湿风道内的气流,而前文中所描述的加湿组件100设于加湿风道当中。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加湿组件100用于独立的吹出加湿风。
76.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空调器200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气流移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200除了包括加湿组件100,还包括:
77.空调器本体,所述空调器本体上设有回风口220和出风口210,所述空调器本体内设有用于引导由所述回风口220进入的气流于所述出风口210排出的送风风机,以及用于对由所述送风风机所引导的气流进行换热的送风蒸发器。
78.其中,送风蒸发器用于对回风口220和出风口210之间的气流进行换热,以使空调器200实现自身基础的制冷制热功能。请结合图2和图4,前文中所描述的蒸发器110构成上述送风蒸发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湿组件100和空调器200自身基础的制热、制热结构进行了耦合。通风结构构成了空调器200中制热、制热结构的一部分。这样设置能够直接对空调风进行加湿,进而省却了额外布置独立的加湿风机、加湿风叶、加湿风道,降低了整个空调器200的制造成本。
79.除此之外,由于上述加湿组件100的蒸发器110设于空调器200的回风口220和出风
口210之间,以对空调风进行换热,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还对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一些优化。具体而言,当空调风温度较高时,泵体161的流量被调整至较高流量;当空调风温度较低时,泵体161的流量被调整至较低流量,以期穿过通风通道112的加湿水能够被完全或者大部分蒸发掉,减少加湿水的浪费。
8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81.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82.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83.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84.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85.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但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8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200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