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8  10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


背景技术:

2.线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印刷电路板,英文简称pcb,以绝缘板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并布有孔(如元件孔、紧固孔、金属化孔等),用来代替以往装置电子元器件的底盘,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这种板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线路板。
3.线路板在生产时需要使用模具,在使用模具成型后通过顶出装置将线路板产品顶出型腔。现有技术中线路板模具,存在以下不足: 1、模具的顶出装置顶出产品时大多不能保持产品每个顶出点受力均匀,顶出的产品受到挤压损坏,不良率较高;2、模具的冷却系统不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较差。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以来解决上述问题。
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2300725.3公开了一种印制线路板冲压模具,目的是对模具加设调节块的同时,也提高冲压柱的冲压力度,并且调节块与底座之间的滑动方式,增强了模具的稳定性,没有解决用于线路板模具顶出装置顶出点受力均匀、不具有连续冷却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上模、下模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二,可以分开调节,灵活性更高,冷却水循环装置可以反复循环冷却,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好,通过顶出机构将加工完成冷却后的成型线路板顶出,应用前景广泛。
6.技术方案:一种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固定模座、压紧机构、顶出机构、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二、冷却水循环装置,所述上模与下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模下端面与下模上端面相互贴合,所述上模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并且与压紧机构连接,在所述上模、下模内分别设置有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二,所述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二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装置连接;所述固定模座上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模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固定模座内设置有顶出机构用于将成型线路板顶出。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上模、下模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二,可以分开调节,灵活性更高,冷却水循环装置可以反复循环冷却,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好;通过顶出机构将加工完成冷却后的成型线路板顶出。
8.进一步的,上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主驱动电机、副驱动电机、模具顶出杆、顶压块、线路板顶出杆、顶出板;所述主驱动电机有若干个,所述主
驱动电机设置在位于下模边缘处的对应位置下方的固定模座内的容纳槽内,所述副驱动电机设置在位于下模中心的对应位置下方的固定模座内的容纳槽内,若干个所述主驱动电机围绕副驱动电机设置;每个所述主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模具顶出杆的下端,所述下模设置有对应于模具顶出杆的贯穿通孔,所述模具顶出杆的上端穿出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外侧设置有嵌合孔槽,嵌合孔槽上设置有顶压块,所述顶压块连接在上模底面;所述副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线路板顶出杆的下端,所述线路板顶出杆的上端连接有顶出板,所述下模内型腔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对应于顶出板的安装槽。
9.进一步的,上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二次顶出块、顶出侧杆、顶压杆;所述下模内型腔边缘处设置有二次顶出块,所述二次顶出块下方连接有顶出侧杆,所述顶出侧杆同样设置在贯穿通孔内;所述顶出侧杆底部连接有顶压杆,所述下模边缘设置有抵出缺口,所述顶压杆侧边通过弹性扎带固定在抵出缺口处,所述抵出缺口上活动安装有对应的卡接固定块。
10.所述顶出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线路板加工完成冷却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主驱动电机,带动模具顶出杆向上顶压,模具顶出杆与顶压块接触,使得上模与下模相互分离;副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线路板顶出杆,线路板顶出杆上端连接有顶出板,下模内型腔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对应于顶出板的安装槽,通过控制器控制副驱动电机带动线路板顶出杆顶出,从而通过顶出板作用于线路板,将线路板进行初步顶出;线路板与型腔初步分离后,取出卡接固定块,然后将顶压杆下压,使得顶压杆另一端向上顶出,从而将顶出侧杆向上顶出,使得二次顶出块作用于线路板边缘,将线路板完整顶出。
11.进一步的,上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所述顶压块下端面设置有对应于模具顶出杆顶端的弧形结构;所述线路板顶出杆的上端同样通过贯穿通孔穿出下模,所述顶出板上端面与下模内型腔上端面齐平;所述抵出缺口为直角三角锥形结构,所述顶压杆与顶出侧杆相对垂直设置。
12.进一步的,上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液压气缸、电动伸缩杆,所述液压气缸的下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连接有上模上端面中心。
13.通过液压气缸带动电动伸缩杆,从而将上模与下模压紧。
14.进一步的,上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所述冷却系统一由若干根冷却管道一组成,所述冷却管道一采用圆孔结构;每根所述冷却管道一设置在上模内部并且平行上模模面;所述冷却系统二也由若干根冷却管道二组成,所述冷却管道二采用圆孔结构;每根所述冷却管道二设置在下模内部并且平行于下模模面。
15.进一步的,上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冷却水总进口管、冷却水分流进口管、冷却水总出口管、冷却水分流出口管、冷却循环器,每个所述冷却管道一、冷却管道二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冷却管道一、冷却管道二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与其对应的冷却水分流进口管一端、冷却水分流出口管一端相连通,所有的所述冷却水分流进口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总进口管的一端连通,所有的所述冷却水分流出口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总出口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水总进口管的另一端和冷却水总出口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却循环器连通。
16.冷却循环器内的冷却水依次通过冷却水总进口管、冷却水分流进口管进入对应的
冷却管道一的进水端,对上模、下模进行冷却后,再从出水端通过冷却水分流出口管、冷却水总出口管回到冷却循环器,反复循环冷却,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好。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上模、下模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二,可以分开调节,灵活性更高,冷却水循环装置可以反复循环冷却,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好;通过顶出机构将加工完成冷却后的成型线路板顶出,顶出点受力均匀,顶出的产品不会受到挤压损坏,良品率较高,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的冷却水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中:上模1、下模2、抵出缺口21、卡接固定块211、固定模座3、压紧机构4、液压气缸41、电动伸缩杆42、顶出机构5、主驱动电机51、副驱动电机52、模具顶出杆53、顶压块54、线路板顶出杆55、顶出板56、二次顶出块57、顶出侧杆58、顶压杆59、弹性扎带591、冷却系统一6、冷却管道一61、冷却系统二7、冷却管道二71、冷却水循环装置8、冷却水总进口管81、冷却水分流进口管82、冷却水总出口管83、冷却水分流出口管84、冷却循环器8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如图1-3所示的上述结构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固定模座3、压紧机构4、顶出机构5、冷却系统一6、冷却系统二7、冷却水循环装置8,所述上模1与下模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模1下端面与下模2上端面相互贴合,所述上模1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4并且与压紧机构4连接,在所述上模1、下模2内分别设置有冷却系统一6、冷却系统二7,所述冷却系统一6、冷却系统二7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装置8连接;所述固定模座3上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模2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固定模座3内设置有顶出机构5用于将成型线路板顶出。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上模、下模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二,可以分开调节,灵活性更高,冷却水循环装置可以反复循环冷却,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好;通过顶出机构将加工完成冷却后的成型线路板顶出。
26.此外,所述顶出机构5包括主驱动电机51、副驱动电机52、模具顶出杆53、顶压块54、线路板顶出杆55、顶出板56;所述主驱动电机51有若干个,所述主驱动电机51设置在位于下模2边缘处的对应位置下方的固定模座3内的容纳槽内,所述副驱动电机52设置在位于
下模2中心的对应位置下方的固定模座3内的容纳槽内,若干个所述主驱动电机51围绕副驱动电机52设置;每个所述主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连接有模具顶出杆53的下端,所述下模2设置有对应于模具顶出杆53的贯穿通孔,所述模具顶出杆53的上端穿出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外侧设置有嵌合孔槽,嵌合孔槽上设置有顶压块54,所述顶压块54连接在上模1底面;所述副驱动电机52的输出端连接有线路板顶出杆55的下端,所述线路板顶出杆55的上端连接有顶出板56,所述下模2内型腔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对应于顶出板56的安装槽。
27.此外,所述顶出机构5还包括二次顶出块57、顶出侧杆58、顶压杆59;所述下模2内型腔边缘处设置有二次顶出块57,所述二次顶出块57下方连接有顶出侧杆58,所述顶出侧杆58同样设置在贯穿通孔内;所述顶出侧杆58底部连接有顶压杆59,所述下模2边缘设置有抵出缺口21,所述顶压杆59侧边通过弹性扎带591固定在抵出缺口21处,所述抵出缺口21上活动安装有对应的卡接固定块211。
28.此外,所述顶压块54下端面设置有对应于模具顶出杆53顶端的弧形结构;所述线路板顶出杆55的上端同样通过贯穿通孔穿出下模2,所述顶出板56上端面与下模2内型腔上端面齐平;所述抵出缺口21为直角三角锥形结构,所述顶压杆59与顶出侧杆58相对垂直设置。
29.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液压气缸41、电动伸缩杆42,所述液压气缸41的下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42,所述电动伸缩杆42的底部连接有上模1上端面中心。
3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系统一6由若干根冷却管道一61组成,所述冷却管道一61采用圆孔结构;每根所述冷却管道一61设置在上模1内部并且平行上模1模面;所述冷却系统二7也由若干根冷却管道二71组成,所述冷却管道二71采用圆孔结构;每根所述冷却管道二71设置在下模2内部并且平行于下模2模面。
31.此外,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8包括冷却水总进口管81、冷却水分流进口管82、冷却水总出口管83、冷却水分流出口管84、冷却循环器85,每个所述冷却管道一61、冷却管道二71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冷却管道一61、冷却管道二71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与其对应的冷却水分流进口管82一端、冷却水分流出口管84一端相连通,所有的所述冷却水分流进口管82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总进口管81的一端连通,所有的所述冷却水分流出口管84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总出口管83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水总进口管81的另一端和冷却水总出口管83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却循环器85连通。
实施例
32.基于以上的结构基础,如图1-3所示。
3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顶出快速冷却线路板模具,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上模1、下模2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冷却系统一6、冷却系统二7,可以分开调节,灵活性更高,冷却水循环装置8可以反复循环冷却,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好;通过顶出机构5将加工完成冷却后的成型线路板顶出。
34.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5的工作过程如下:线路板加工完成冷却后,通过控制器(图未示)控制主驱动电机51,带动模具顶出杆53向上顶压,模具顶出杆53与顶压块54接触,使得上模1与下模相互分离;副驱动电机52输出端连接有线路板顶出杆55,线路板顶出杆55上端连接有顶出板56,下模2内型腔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对应于顶出板56的安装槽,通过控制
器(图未示)控制副驱动电机52带动线路板顶出杆55顶出,从而通过顶出板56作用于线路板,将线路板进行初步顶出;线路板与型腔初步分离后,取出卡接固定块211,然后将顶压杆59下压,使得顶压杆59另一端向上顶出,从而将顶出侧杆58向上顶出,使得二次顶出块57作用于线路板边缘,将线路板完整顶出。
35.进一步的,冷却循环器85内的冷却水依次通过冷却水总进口管81、冷却水分流进口管82进入对应的冷却管道一61、冷却管道二71的进水端,对上模1、下模2进行冷却后,再从出水端通过冷却水分流出口管84、冷却水总出口管83回到冷却循环器85,反复循环冷却,具有连续冷却能力,冷却效果好。
3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3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