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9  82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散热模块清洁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2.笔记本电脑是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办公的电子设备,能够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散热片的进风侧,即散热片靠近风扇的一侧容易积聚大量灰尘,灰尘堵塞会使进入至散热片的风扇气流减小,即空气流速变小,灰尘更容易沉积在散热片的进风侧,从而会大大降低散热片的散热效能,导致笔记本电脑的运行变得不稳定。因此,需要定期将散热片进风侧的积灰清除掉。
3.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笔记本电脑的后壳拆掉进行积灰清除,有时甚至还需要拆掉散热片,拆机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比较困难,且拆完后还需要重新组装,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散热风扇和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的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除尘口,所述第一除尘口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壳体的对应所述第一除尘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除尘口;
6.还包括可插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除尘口和所述第二除尘口内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用于将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的积灰吸出。
7.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套管和设置在所述套管内的芯杆;所述套管具有吸尘口,所述除尘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除尘口和所述第二除尘口内时,所述吸尘口靠近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所述芯杆可沿所述套管的轴向移动,以将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的积灰吸出。
8.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为柔性管段,所述吸尘口位于所述柔性管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以使所述除尘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除尘口和所述第二除尘口内时,所述柔性管段可弯曲伸入至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
9.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柔性管段沿所述第二管段的周向间隔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吸尘口沿所述套管的周向间隔开设在所述套管的靠近所述散热片的一端。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口的靠近所述散热片的一侧具有豁口,所述第一除尘口通过所述豁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除尘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二除尘口以及所述第一除尘口的封堵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脚垫,所述封堵件设置在所述脚垫的朝向所述第二除尘口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脚垫可转动,以通过所述封堵件密封所述第二除尘口或者打开所述第二除尘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电子产品还包括清尘组件;所述清尘组件包括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杆体一端的清洁件,所述杆体可插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除尘口和所述第二除尘口内,以使所述清洁件靠近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以对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的灰尘进行清刷。
15.进一步地,所述清洁件包括刷头,所述刷头上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用于对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的灰尘进行清刷。
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公开提供的电子产品,通过设置壳体并在壳体内设置有散热风扇和散热片,其中,散热片的进风侧朝向散热风扇的出风口,散热风扇的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除尘口,第一除尘口靠近出风口设置,即第一除尘口也靠近散热片的进风侧;壳体的对应第一除尘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除尘口;本公开提供的电子产品还包括可插拔地连接在第一除尘口和第二除尘口内的除尘组件,除尘组件用于将散热片的进风侧的积灰吸出。具体使用时,将除尘组件直接插入第二除尘口和第一除尘口内,由于第一除尘口靠近散热片的进风侧,因此,除尘组件的伸入至电子产品内的一端也位于散热片的进风侧附近,此时,使用除尘组件即可将散热片进风侧的积灰吸出,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后壳甚至将散热片拆掉才能清除积灰的缺陷,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产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产品的局部示意图;
23.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产品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去除了散热片;
24.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产品的清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壳体;11、第二除尘口;2、散热风扇;21、出风口;22、第一除尘口;3、散热片;4、除尘组件;41、套管;411、第一管段;412、第二管段;42、芯杆;5、豁口;6、封堵件;7、脚垫;8、清尘组件;81、杆体;82、清洁件;821、刷头;822、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
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参考图1至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散热风扇2和散热片3,散热片3的进风侧朝向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21,散热风扇2的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除尘口22,第一除尘口22靠近出风口21设置;壳体1的对应第一除尘口2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除尘口11;还包括可插拔地连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的除尘组件4,除尘组件4用于将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积灰吸出。
2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产品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其它电子产品。以下实施例仅以电子产品是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30.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笔记本电脑的a壳即是显示屏背部外壳,即显示屏后盖;b壳是显示屏前框,即是显示屏边缘框;c壳为主机上盖,即围绕键盘、手托及触摸板的壳;d壳为主机下盖,即是笔记本电脑的底部。
31.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2和散热片3可以布置在壳体1,即c壳和d壳围合形成的空间内的任意合适的位置处,只要保证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21能够朝向散热片3即可,如此设计,散热风扇2产生的气流可以直接吹向散热片3,从而带走电子产品内的热量并吹出壳体1外。
32.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风扇2和散热片3位于笔记本电脑的c壳和d壳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一般地,第二除尘口11开设在笔记本电脑的d壳上,第一除尘口22开设在散热风扇2的顶盖上,即第一除尘口22开设在散热风扇2外盖的靠近d壳一侧的盖板上。由于除尘使用时,d壳朝上a壳朝下,此时,散热风扇2外盖的靠近d壳一侧的盖板也朝上,因此,将散热风扇2外盖的靠近d壳一侧的盖板定义为散热风扇2的顶盖。
33.具体实现时,为了方便插接,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对齐,且除尘组件4与第一除尘口22相匹配,第二除尘口11的开口尺寸不小于第一除尘口22的开口尺寸,即第二除尘口11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除尘口22的开口尺寸。
34.其中,第一除尘口22可以是矩形除尘口,圆形除尘口等任意合适的形状,同样地,第二除尘口11也可以是矩形除尘口、圆形除尘口等任意合适的形状,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可以任意选用,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35.在本实施例中,除尘组件4可以是任意合适的结构,只要除尘组件4能够可插拔地连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并当除尘组件4插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时,能够将散热片3进风侧的积灰吸出即可。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产品,通过设置壳体1并在壳体1内设置有散热风扇2和散热片3,其中,散热片3的进风侧朝向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21,散热风扇2的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除尘口22,第一除尘口22靠近出风口21设置,即第一除尘口22也靠近散热片3的进风侧;壳体1的对应第一除尘口2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除尘口11;本公开提供的电子产品还包括可插拔地连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的除尘组件4,除尘组件4用于将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积灰吸出。具体使用时,将除尘组件4直接插入第二除尘口11和第一除尘口22内,由于第一除尘口22靠近散热片3的进风侧,因此,除尘组件4的伸入至电子产品内的一端也位于散热片3的进风侧附近,此时,使用除尘组件4即可将散热片3进风侧的积灰吸出,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后壳甚至将散热片3拆掉才能清除积灰的缺陷,使用方
便,工作效率高。
37.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除尘组件4包括套管41和设置在套管41内的芯杆42;套管41具有吸尘口,除尘组件4插设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时,吸尘口靠近散热片3的进风侧,芯杆42可沿套管41的轴向移动,以将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积灰吸出。
38.具体实现时,芯杆42套设在套管41内,芯杆42的一端位于套管41内,芯杆42的另一端位于套管41外,芯杆42能够沿套管41的轴向移动,芯杆42和套管41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使用时,是将套管41可插拔地连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套管41与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间隙配合。
39.可以理解的是,套管41插设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时,芯杆42的另一端可沿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移动,以将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积灰吸出,此时,积灰被吸至套管41内;当散热片3进风侧的积灰都被吸至套管41内或芯杆42沿朝向远离套筒的方向已经不能移动时,将套管41从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拔出,即,将套管41与壳体1分离开,此时,芯杆42的另一端可沿朝向靠近套筒的方向移动,可将暂存在套管41内的积灰排出至除尘组件4内。
40.可以理解的是,吸尘口可以直接开设在套管41的端部,也可以开设在套管41端部的侧壁上。
41.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套管41包括第一管段411和第二管段412;第一管段411为柔性管段,吸尘口位于柔性管段的远离第二管段412的一端,以使除尘组件4插设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时,柔性管段可弯曲伸入至散热片3的进风侧。
42.其中,第一管段411可以是pvc、abs等任意合适的材质制成的硬质管,强度高,耐磨性好。芯杆42套设在第二管段412内,并能沿第二管段412的轴向移动。
43.另外,柔性管段可以是采用硅胶、不锈钢等任意合适的材质制成的柔性管,例如蛇形软管。
44.使用时,当套管41插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时,柔性管段可以自由弯曲伸入至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21处,即靠近散热片3的进风侧,有助于扩大除尘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除尘效率。
45.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管段可以是一个,当然,柔性管段也可以是多个。当柔性管段为多个时,多个柔性管段沿第二管段412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二管段412的远离芯杆42的一端上。
46.使用时,当套管41插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时,多个柔性管段均可以自由弯曲伸入至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21处,此时,不仅可以扩大除尘区域,还可以缩短除尘时间,工作效率高。
47.在本实施例中,吸尘口可以是一个,当然,吸尘口也可以是多个。当吸尘口是多个时,多个吸尘口沿套管41的周向间隔开设在套管41的靠近散热片3的一端,即多个吸尘口沿套管41的周向间隔开设在套管41的远离芯杆42的一端。
48.进一步地,参考图3中所示,第一除尘口22的靠近散热片3的一侧具有豁口5,第一除尘口22通过豁口5与出风口21连通,如此设计,一方面,使得插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的除尘组件4和散热片3进风侧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进而使得除尘组件4的吸尘口更加靠近散热片3的进风侧,有助于提高除尘组件4吸尘效率。另一方面,豁口5还可以补
偿误差,方便除尘组件4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的插接。
49.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除尘口22开设在散热风扇2的顶盖上,且第一除尘口22与散热风扇2的出风口21之间具有间隙。
50.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第二除尘口11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密封第二除尘口11以及第一除尘口22的封堵件6。
51.可以理解的是,封堵件6与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相匹配,不除尘时,将封堵件6插设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中,从而可以将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密封,以使本公开提供的电子产品可以正常使用。除尘时,将封堵件6从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拔出,从而可以将除尘组件4插设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开启除尘作业。
52.其中,封堵件6可以通过连接绳等连接在壳体1上,以防丢失。
53.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脚垫7,封堵件6设置在脚垫7的朝向第二除尘口11的一侧;至少部分脚垫7可转动,以通过封堵件6密封第二除尘口11或者打开第二除尘口11。
54.具体实现时,封堵件6可以是通过结构胶粘贴等方式连接在脚垫7上,当然,封堵件6也可以与脚垫7一体成型,整体性好。
55.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积灰有絮状灰尘和颗粒状灰尘,除尘组件4可将絮状灰尘和颗粒状灰尘吸出并排出。
56.然而,有部分颗粒状灰尘会黏贴在散热片3的进风侧上,基于此,参考图5中所示,电子产品还包括清尘组件8;清尘组件8包括杆体81以及设置在杆体81一端的清洁件82,杆体81可插拔地连接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以使清洁件82靠近散热片3的进风侧,以对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灰尘进行清刷。
57.可以理解的是,当清尘组件8插设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时,清洁件82可与散热片3的进风侧接触,且清洁件82能够在散热片3的进风侧来回摩擦以对其进行清刷,从而使得聚集在散热片3进风侧的灰尘从散热片3上分离。
58.使用清尘组件8时,可以使本公开提供的电子产品处于运行模式,从而散热风扇2可将清洁件82清刷下来的颗粒状灰尘吹起,颗粒状灰尘沿散热风扇2产生的气流贯穿散热片3上各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并通过散热口排出至电子产品外。
59.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之间设置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用于将清洁件82清刷下来的颗粒状灰尘引流排出。使用时,先将清尘组件8插设在第一除尘口22和第二除尘口11内,使用清洁件82清刷散热片3的进风侧,然后将本公开提供的电子产品翻转180
°
,使清刷下来的颗粒状灰尘通过引流通道排出。
60.进一步地,参考图5中所示,清洁件82包括刷头821,刷头821上设置有刷毛822,刷毛822用于对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灰尘进行清刷。
61.具体实现时,刷头821上可以全部设置有刷毛822,当然,也可以仅在刷头821的靠近散热片3的进风侧的一面上设置刷毛822。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
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64.所述电子产品包括第一除尘口、第二除尘口以及除尘组件;
65.所述第一除尘口开设在所述散热风扇的顶盖上,并靠近所述出风口开设,所述第二除尘口开设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除尘口对齐,且所述第二除尘口的口径不小于所述第一除尘口的口径;
66.所述除尘组件与所述第一除尘口、所述第二除尘口相匹配,所述除尘组件能够插设在所述第一除尘口和所述第二除尘口内,并延伸至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所述除尘组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能够沿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散热片的进风侧的灰尘吸进所述吸尘组件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