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教学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练习血管穿刺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临床医学上,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注射或抽血是常见的操作。静脉注射以及穿刺采血具有损伤性,静脉注射及穿刺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疼痛,如果穿刺失败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对于儿童和老人,造成的伤害更加显著,影响疗效,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一次穿刺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操作不当,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作为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静脉注射及穿刺技术非常关键。
3.因此,就需要一种模拟穿刺扎针的练习器械,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扎针练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扎针技术水平。现在技术中,有许多模拟练习装置,但远远不能模仿人体血液的循环流动情况,在穿刺练习过程中无法模拟采血等操作,并且在穿刺的过程中穿刺段容易受损,影响使用,而且还不易于判定穿刺练习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完善模拟练习装置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练习血管穿刺的装置,其提供了一种模拟练习穿刺装置,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穿刺练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扎针技术水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穿刺位置处容易损坏不易更换,无法精准模拟采血等操作导致临床训练的逼真性不够,以及不容易判断穿刺练习效果、难以满足教学和操作需要的技术问题。
5.一种用于练习血管穿刺的装置,包括人体模型,所述人体模型内部设置有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泵对管路液体进行循环,所述液压系统上的若干条管路按照人体血管分布情况循环设置在人体模型内以模拟血管分布,每一条所述的管路包括出液管路段和回液管路段,所述管路内注入有色液体模拟血液。
6.所述人体模型上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的局部穿刺段,所述局部穿刺段采用仿人体皮肤、组织的材料制成,所述局部穿刺段包括桡动脉穿刺段、肱动脉穿刺段、股动脉穿刺段、足背动脉穿刺段和颈动脉穿刺段;所述局部穿刺段模拟人体皮肤、组织以及血管的分布情况设置,所述局部穿刺段的管路和人体模型上相应位置的管路插接连接。
7.所述局部穿刺段包裹在硬质骨架上,所述硬质骨架上设置有脉搏模拟装置,所述脉搏模拟装置的输出端紧贴局部穿刺段的内层设置,用于输出脉搏。
8.优选的,在人体模型内部每一条管路的中间段,即进液管路段和回液管路段的转折点设置有染色装置,所述染色装置用于向回液管路中通入染色剂,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用于净化回收回液管路中的染色剂。
9.优选的,所述染色装置设置有五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人体模型的两个手掌位置处,另外两个分别设置在人体模型的两个脚背位置处,还有一个设置在人体模型的颈项下侧位置。
通道,282-染色箱,283-添加泵,284-喷射头,3-硬质骨架,31-动脉走向曲线,32-搏动点,4-局部穿刺段,41-卡槽,42-凸块,43-模拟动脉管,44-模拟静脉管,5-气缸,51-伸缩端,52-接触传感器,6-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练习血管穿刺的装置,包括人体模型1,人体模型1内部设置有液压系统2,液压系统2包括液压泵、循环管路、控制元件等,通过液压泵对管路液体进行循环。当然,液压系统的驱动原件等主要部件也可以设置在外侧,在人体模型1内部只设置有相应的管路,从而减轻人体模型1的重量,做到体外遥测控制。
27.液压系统2上的若干条管路按照人体血管分布情况循环设置在人体模型1内以模拟血管分布,每一条所述的管路包括出液管路段和回液管路段。其中:管路的出液管路段模拟动脉血管,管路的回液管路段模拟静脉血管,出液管路段和进液管路段是伴行设置的,以模拟动脉以及动脉旁侧的伴行静脉,管路内注入有色液体模拟血液。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液压系统2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体21,可以通过电磁阀控制每一条管路上的流量,电磁控制阀体21上外接有四条管路,分别是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23、第三管路24和第四管路25,其中第一管路22和第二管路23是通向人体模型1下肢的管路,第三管路24和第四管路25是通向人体上肢的管路,第三管路24上连接有分流阀26,分流阀26上设置有第五管路27,第五管路27设置在颈项处,模拟颈动脉以及颈静脉的分布,五条管路27最终循环流回液压系统2中。图1中管路上的箭头即表示血流方向。
29.人体模型1整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在人体模型1上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的局部穿刺段4,局部穿刺段4采用仿人体皮肤、组织的材料制成,从而逼真的模拟人体皮肤、组织,增强穿刺效果。局部穿刺段4为分体式的设置,如3所示,局部穿刺段4分成两半,其中一半上设置有卡槽41,另外一半上设置有凸块42,从而通过按压式的扣合连接,从而将局部穿刺段4整体设置在硬质骨架3上。局部穿刺段4包括桡动脉穿刺段1b、肱动脉穿刺段1a、股动脉穿刺段1c、足背动脉穿刺段1d和颈动脉穿刺段1e。
30.局部穿刺段4真实的模拟人体皮肤、组织以及血管的分布情况设置,局部穿刺段4的管路和人体模型1上相应位置的管路插接连接。例如,在肱动脉穿刺段1a以及桡动脉穿刺段1b上的管路和第三管路24、第四管路25进行插接连接;在股动脉穿刺段1c和足背动脉穿刺段1d上的管路和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23进行插接连接;在颈动脉穿刺段1e的管路和第五管路27插接连接。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人体的下肢上,于第二管路23的下肢上,在将局部穿刺段4安装在相应的局部位置时,股动脉穿刺段1c或者足背动脉穿刺段1d,此时局部
穿刺段4上的模拟动脉管43、模拟静脉管44的两端分别和第二管路23的进、回管路段连接;同理,在其它局部位置的安装亦如此操作。
31.人体模型1整体通过硬质骨架3进行支撑,外层设置有一层包覆层6。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局部穿刺段4包裹在硬质骨架3上,硬质骨架3内部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中设置有脉搏模拟装置,脉搏模拟装置的输出端紧贴局部穿刺段4的内层设置,用于输出脉搏。
32.进一步的,脉搏模拟装置包括气缸5,气缸5设置有若干个,并根据血管的动脉走向曲线31设置在硬质骨架3的内部。气缸5的伸缩端51紧贴局部穿刺段4的内壁设置,伸缩端51位置处的局部穿刺段4内部设置有模拟动脉管43和模拟静脉管44,气缸5能以一定的行程和频率进行节段式的伸缩,并挤压局部穿刺段4,从而让若干个气缸5向外侧伸缩,形成多个搏动点32以模拟脉搏跳动。更具体的,可以在动脉血管走形的4-5cm范围内设置气缸,气缸的数量为6-8个,能触及6-8个搏动点,从而便于判断动脉走形。当医生护士练习穿刺操作时,先将手触摸在局部穿刺段4上,感应脉搏跳动情况,当触摸到脉搏跳动处,即是穿刺点。如图2和图4中的箭头即是穿刺方向。
33.进一步的,气缸5的伸缩端51的两侧、于硬质骨架3表层设置有接触传感器52。当穿刺模拟练习时,若不能准确的置针在动脉或者静脉上,穿刺偏移的时候,会穿刺到接触传感器52,从而被及时的感应,从而提醒练习者,此刻穿刺的位置情况。
34.本实用新型中,在人体模型1内部每一条管路的中间段,即进液管路段和回液管路段的转折点设置有染色装置28,染色装置28用于向回液管路中通入染色剂;液压系统2包括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用于净化回收回液管路中的染色剂。这样的设置,使得静脉的液体和动脉的液体颜色不同,从而在置针、穿刺的时候,可以分辨出置针的具体位置,到底是穿刺在静脉,还是动脉上,从而提供准确的穿刺判断。
35.进一步的,染色装置28设置有五个,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23、第三管路24、第四管路25和第五管路27上均设置有染色装置28。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人体模型1的两个手掌位置处,另外两个分别设置在人体模型1的两个脚背位置处,还有一个设置在人体模型1的颈项下侧位置。
36.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染色装置28包括连接块281,连接块281内部设置有通道2811,通道2811的两端和管路(第一管路22或第二管路23或第三管路24或第四管路25或第五管路27)连接,连接块281上设置有染色箱282、添加泵283和喷射头284,染色箱282、添加泵283、喷射头284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喷射头284设置在连接块281内部并和通道2811直接连通。这样的设计可以自动的、定量的向管路中通入染色剂,使得染色装置28前后的管路中的液体颜色不一样。从液压系统2的电磁控制阀体21处一直到染色装置28的管路即为管路的出液管路段,用于模拟动脉血管;从染色装置28回流到液压系统2的的管路即为回液管路段,用于模拟静脉血管。
37.操作原理:一,在练习的时候,液压系统2处于启动的状态,人体模型1内部的管路处于循环流动状态。二,练习者选择一个局部穿刺段4进行穿刺练习,例如:肱动脉穿刺段1a。三,肱动脉穿刺段1a上的脉搏模拟装置启动,练习者触摸肱动脉穿刺段1a感应脉搏位置,找准穿刺点进行穿刺。穿刺到相应的模拟动脉管43,或者模拟静脉管44,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判断穿刺的位置情况;若是穿刺错位,则会穿刺到接触传感器52上,进而提醒练习者。当频繁穿刺练习后,内部的模拟动脉管43、模拟静脉管44会损坏,此时则可以整体更换
肱动脉穿刺段1a。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