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斗自动组装机的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2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滴斗自动组装机的组装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滴斗组件包括滴斗、穿刺器和护套,穿刺器安装在滴斗上,护套套设在穿刺器上,穿刺器上还套设有螺母和密封圈。滴斗组件是重要的用于人体注射的医疗器械,为了注射卫生安全,需要保证滴斗组件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到污染。目前已经有自动化设备满足滴斗组件各部件的上料过程,但是上料后需要人工将滴斗组件组装起来,特别是将穿刺器和滴斗通过胶水固定。但是人工添胶容易出现添多或者添少的情况,添多会使得胶水溢出滴斗外,污染滴斗;添少会导致穿刺器和滴斗之间固定不牢固。并且人工组装会使滴斗组件容易附着上病菌,造成产品卫生要求不合格,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往往要对生产工人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要在巨大的无菌净化车间内进行操作,需消耗巨大能源和生产空间;同时人工组装的装配速度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对滴斗进行添胶的滴斗自动组装机的组装装置。
4.为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滴斗自动组装机的组装装置,包括穿刺器夹取机构、滴斗旋转组件和滴斗添胶机构,所述滴斗旋转组件包括滴斗旋转电机和滴斗旋转电缸,所述滴斗旋转电缸两侧的夹指活塞杆上均安装有滴斗旋转夹指,所述滴斗旋转电缸带动两所述滴斗旋转夹指夹住滴斗,所述滴斗旋转电机带动所述滴斗旋转电缸和滴斗旋转。
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穿刺器夹取机构包括组装平移电机、组装升降电机和组装电动夹爪,所述组装电动夹爪两侧的夹爪活塞杆上均安装有组装夹指,所述组装电动夹爪带动两所述组装夹指夹取穿刺器,所述组装平移电机和所述组装升降电机带动所述组装电动夹爪和穿刺器移动。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滴斗添胶机构包括添胶移动气缸和胶枪,所述添胶移动气缸带动所述胶枪移动,所述胶枪在旋转中的滴斗上涂上胶水。
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滴斗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和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所述滴斗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上,两所述滴斗旋转夹指相对的一侧均制有滴斗槽,所述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上表面的两侧固定有滴斗旋转支撑块,所述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固定在两所述滴斗旋转支撑块上,所述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上制有电机轴孔,所述滴斗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并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之间还设置有辅助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辅助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辅助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滴斗旋转电缸
相连接。
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上均制有两个辅助旋转孔和四个夹指旋转孔,所述辅助旋转孔内设置有第一滴斗旋转轴承,所述夹指旋转孔内设置有第二滴斗旋转轴承,所述滴斗旋转组件还包括两个辅助轴和四个夹指旋转轴,所述辅助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上的所述第一滴斗旋转轴承,所述夹指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和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上的所述第二滴斗旋转轴承,所述辅助齿轮套设并固定在所述辅助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所述夹指旋转轴上,所述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上还安装有旋转压块,所述滴斗旋转电缸位于所述旋转压块的上方,所述旋转压块上制有压块旋转孔,所述夹指旋转轴的一端穿过压块旋转孔并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夹指旋转轴通过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滴斗旋转电缸相固定,所述滴斗旋转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辅助齿轮、从动齿轮以及夹指旋转轴带动所述滴斗旋转电缸旋转。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滴斗旋转组件还包括滴斗升降固定板和滴斗升降气缸,所述滴斗升降固定板上固定有滴斗升降侧板,所述滴斗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滴斗升降侧板上,所述滴斗升降气缸上设置有l型的滴斗升降滑块,所述滴斗升降气缸带动所述滴斗升降滑块移动,l型的所述滴斗升降滑块的横向部位上安装有滴斗升降连接板,所述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滴斗升降连接板上。
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滴斗添胶机构还包括添胶底座,所述添胶底座上固定有添胶立柱,所述添胶立柱的顶部固定有添胶顶块,所述添胶顶块的侧面固定有胶水汇流板,所述添胶顶块的顶部固定有添胶支撑板,所述添胶支撑板上安装有添胶气缸固定板,所述添胶移动气缸安装在添胶气缸固定板上,所述添胶移动气缸上设置有l型的添胶移动滑块,所述添胶移动气缸带动所述添胶移动滑块移动,l型的所述添胶移动滑块的横向部位上安装有添胶平移连接块,所述胶枪安装在所述添胶平移连接块上,所述胶枪上设置有胶桶,所述胶桶内储存有胶水,所述胶枪将所述胶桶内的胶水喷出。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穿刺器夹取机构包括组装移动固定板、组装平移组件和组装升降组件,所述组装平移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组装移动固定板上的组装平移导向块,所述组装平移导向块上设置有组装平移滑块,所述组装平移滑块由所述组装平移电机带动并可沿所述组装平移导向块移动。
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组装升降组件包括组装升降导向块,所述组装升降导向块通过组装移动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组装平移滑块上,所述组装升降导向块的侧边设置有l型的组装升降滑块,所述组装升降滑块6172由所述组装升降电机带动并可沿所述组装升降导向块移动,l型的所述组装升降滑块横向部位的底部安装有组装移动板,所述组装电动夹爪固定在所述组装移动板的底部,两所述组装夹指相对的一侧均制有组装夹取槽。
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组装电动夹爪上安装有组装压块,所述组装压块上制有压块孔,所述组装夹指位于压块孔内,所述组装压块的底部制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上制有放料孔,所述放料孔的底部向外倾斜形成放料开口。
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组装电动夹爪包括夹爪电缸以及位于所述夹爪电缸两侧的夹爪活塞杆,所述夹爪电缸一端面制有内凹的夹爪滑槽,所述夹爪滑槽
两侧的槽壁上制有凸出的夹爪导滑条,所述夹爪滑槽的槽底制有两个夹爪限位槽,所述夹爪活塞杆上制有导滑滑脚,所述导滑滑脚的两侧面均制有夹爪导滑槽,所述导滑滑脚的底部还制有凸出的夹爪限位块,所述导滑滑脚位于所述夹爪滑槽内,所述夹爪导滑条位于所述夹爪导滑槽内,所述夹爪限位块位于所述夹爪限位槽内,所述夹爪滑槽槽口的中部还安装有夹爪盖板。
1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穿刺器夹取机构还包括第一组装底座和第二组装底座,所述第一、第二组装底座、上均固定有组装立柱,两所述组装立柱的顶部均安装有组装锁块,所述组装移动固定板固定于两所述组装锁块之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滴斗自动添胶以及自动完成穿刺器和滴斗之间的安装,大大提高了装配速度和生产效率,减少滴斗组件受污染的可能性;滴斗边旋转边添胶使得胶水充分均匀地涂满滴斗的穿刺器端,防止出现胶水堆积溢出,污染滴斗的情况,也保证滴斗和穿刺器之间安装牢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滴斗自动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滴斗自动组装机中环轨治具装置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滴斗自动组装机中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滴斗自动组装机中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沿剖面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滴斗自动组装机中旋转套筒、第一轴承套和夹紧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滴斗自动组装机中下治具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滴斗自动组装机中下治具块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滴斗自动组装机中上治具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夹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组装夹指和组装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滴斗旋转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滴斗旋转组件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滴斗添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夹爪电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夹爪活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17 所示,滴斗自动组装机,包括支撑机架10、环轨治具装置1、穿刺器上料装置2、螺母上料装置3、密封圈上料装置4、滴斗上料装置5、组装装置6、视觉检测装置65、护套上料装置7、成品下料装置8以及次品下料装置9。
36.上述技术方案中:环轨治具装置1包括固定在支撑机架10上的环轨支撑板111,环轨支撑板111的顶部固定有环轨底板112。环轨底板112上安装有一圈治具导轨114,治具导
轨114呈跑道型。环轨底板112上还安装有一圈模块固定块113,模块固定块113的侧面安装有一圈悬浮模块115,治具导轨114位于悬浮模块115的正下方。模块固定块113的顶部还安装有环轨垫板19,环轨垫板19上制有开口,开口上安装有环轨盖板110。
37.上述技术方案中:环轨治具装置1还包括在治具导轨114上循环运动的转子13,本实施例中转子13共设有二十一个,悬浮模块115、治具导轨114 和转子13配合形成磁悬浮系统,实现转子13的循环运动。如图2、3所示,转子13包括近似于c字型的配合块131以及位于配合块131底部的滚轮,配合块131由于磁力的作用与悬浮模块115始终不接触,并被磁力推动沿着悬浮模块115运动。滚轮包括内滚轮132和外滚轮133,本实施例中内滚轮 132设有一个,外滚轮133设有两个,内、外滚轮132、133分别位于治具导轨114的两侧,滚轮与治具导轨114配合起到导滑的作用。内滚轮132和外滚轮133的设置使得运行更平稳更安全。
38.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配合块131的侧面均设置有治具15,治具15包括第一治具块和第二治具块153。第一治具块包括上治具块151和下治具块 152。如图3所示,配合块131的一侧面制有定位孔1311,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311设置有两个并且并列设置,配合块131的该侧面上还制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312。下治具块152的一侧面制有与定位孔1311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501。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槽1501的槽口制有一圈第一卡槽,第一定位槽1501内设有第一定位销1502。第一定位销1502的中部制有一圈凸出的第一卡环,第一卡环位于第一卡槽内,第一定位销1502露出第一定位槽1501 的部分位于定位孔1311内。下治具块152上还制有与第一安装孔1312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503,螺丝穿过第一安装孔1312和第二安装孔1503并将下治具块152安装在配合块131上。下治具块152与配合块131安装之前,第一定位销1502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槽1501和定位孔1311内,第一定位销1502对后续下治具块152与配合块131之间的安装过程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安装更快速准确。
39.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5、7所示,下治具块152的另一侧面制有第二定位槽1504,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槽1504设置有两个并且并列设置。第二定位槽1504的槽口制有一圈第二卡槽1505。下治具块152的该侧面上还制有若干个治具安装槽1506。第二治具块153的一侧面制有与第二定位槽1504 对应的第三定位槽1531,第二定位槽1504内设有第二定位销1507,第二定位销1507的中部制有一圈第二卡环1508,第二卡环1508位于第二卡槽1505 内,第二定位销1507露出第二定位槽1504的部分位于第三定位槽1531内。第二治具块153内贯穿制有与治具安装槽1506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532,螺丝穿过第三安装孔1532并固定在治具安装槽1506内,从而将第二治具块153 安装在下治具块152上。
40.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4、5、6所示,第二治具块153上制有若干个滴斗孔,本实施例中滴斗孔设置有四个,滴斗孔的顶部制有一圈第一限位环,滴斗孔内设置有旋转套筒1533和第一轴承套1534,第一轴承套1534套设在旋转套筒1533的外侧。第二治具块153的底部安装有治具托板1535,第一轴承套1534被第一限位环和治具托板1535限位。旋转套筒1533用来放置有滴斗,滴斗的一端用于安装穿刺器(以下简称穿刺器端),另一端尺寸较小用于连接导管(以下简称导管端),放置好后滴斗的导管端朝下设置并且露出旋转套筒1533的底部。
41.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6所示,旋转套筒1533的底部穿过第一轴承套 1534并套设有夹紧块159。夹紧块159包括固定环1591、位于固定环1591 下方的夹紧环1592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部。夹紧环1592上制有调节开口1596,调节开口1596的两侧分别制有螺栓入口
1593和螺栓出口1594,螺栓依次穿过螺栓入口1593和螺栓出口1594并与螺母配合。螺栓入口1593还制有安装平台1595,螺栓的帽头与安装平台1595紧贴。当调节开口1596 需要缩小时,用螺丝刀定位螺栓,同时将螺母往螺栓的头部旋转,直到调节开口1596缩小至需要的程度。
42.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4、5、8所示,图5为图4沿截面线a-a的剖面图,下治具块152内依次制有第一导柱孔1521、第二导柱孔1522、第三导柱孔1523、第四导柱孔1524和第五导柱孔1525,第一导柱孔1521、第三导柱孔1523和第五导柱孔1525内设置有第一导柱1509,第二导柱孔1522 和第四导柱孔1524内设置有第二导柱154。下治具块152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顶板158,第一导柱1509和第二导柱154的底部固定在支撑顶板158上。如图8所示,第一、第三、第五导柱孔1521、1523、1525的底部制有柱形槽 1526,柱形槽1526方便第一导柱1509装配。第二、第四导柱孔1522、1524 的顶部制有一圈第三限位环1527,如图5、8所示,第二导柱154上套设有无油衬套155,无油衬套155的顶部与第三限位环1527相抵触,无油衬套 155的底部设有治具垫片156,第二导柱154的底部套设有支撑弹簧157,支撑弹簧157的一端与治具垫片156相抵触,另一端与支撑顶板158相抵触。
43.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4、7、9所示,下治具块1513的顶部还制有多于一个的第一凸块1528,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块1528之间形成凹槽1529,上治具块151位于下治具块152的顶部,上治具块151的侧边制有与凹槽1529 一一对应的第二凸块1511。所述第二凸块1511位于所述凹槽1529内。上治具块151上制有若干个穿刺器孔1512,穿刺器的一端负责穿刺(以下简称为穿刺端),另一端与滴斗连接(以下简称为连接端),穿刺器的穿刺端和连接端之间设有穿刺器台阶。穿刺器放入穿刺器孔1512后,穿刺器的连接部朝下设置并且与下治具块152的顶部相接触,本实施例中穿刺器孔1512设置有四个。
44.上述技术方案中:组装装置6共设置有两组,两组组装装置6之间设置有余胶接料盒64。组装装置6包括穿刺器夹取机构61、滴斗旋转组件63和滴斗添胶机构62。滴斗添胶机构62负责在滴斗的接口处涂胶水,滴斗旋转组件63负责带动治具15内的滴斗旋转使得胶水可以涂满滴斗的接口处,穿刺器夹取机构61负责夹取治具15上已经套设有螺母和密封圈的穿刺器,并带动穿刺器安装在滴斗的接口处。
45.上述技术方案中:穿刺器夹取机构61包括固定在支撑机架10上的第一组装底座611以及固定在环轨垫板19上的第二组装底座612,第一、第二组装底座611、612上固定有不同长度的组装立柱613,两组装立柱613的顶部均安装有组装锁块614,两组装锁块614之间固定于组装移动固定板615。
46.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0、11所示,穿刺器夹取机构61还包括组装平移组件616和组装升降组件617。组装平移组件616包括固定在组装移动固定板615上的组装平移导向块6161,组装平移导向块6161上设置有组装平移滑块6164,组装平移滑块6164由组装平移电机6163带动并可沿组装平移导向块6161移动。组装平移电机6163安装在组装平移导向块6161或者支撑机架10上。本实施例中,组装平移电机6163安装在组装平移导向块6161 上,减少了组装平移电机6163工作时受到滴斗自动组装机其他零部件的震动影响;同时使得组装平移电机6163与组装平移组件616的其它部件组合形成独立的模块,方便安装和拆卸。组装平移导向块6161上安装有第一限位传感器、第一原点传感器和第二限位传感器,第一限位传感器、第二限位传感器分别固定在组装平移导向块6161一侧面的两端,第一原点传感
器位于第一限位传感器和第二限位传感器之间。
47.上述技术方案中:组装升降组件617包括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通过组装移动连接板6174固定在组装平移滑块6164上。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的侧边设置有l型的组装升降滑块6172,组装升降滑块 6172由组装升降电机6173带动并可沿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移动。组装升降电机6173安装在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或者支撑机架10上。本实施例中,组装升降电机6173安装在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上,减少了组装升降电机 6173工作时受到组装自动组装机其他零部件的震动影响;同时使得组装升降电机6173与组装升降组件617的其它部件组合形成独立的模块,方便安装和拆卸。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上安装有第三限位传感器、第二原点传感器和第四限位传感器,第三限位传感器、第四限位传感器分别固定在组装升降导向块6171一侧面的两端,第二原点传感器位于第三限位传感器和第四限位传感器之间。
48.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1、12所示,l型组装升降滑块6172横向部位的底部安装有组装移动板6110,组装移动板6110的底部固定有四组组装电动夹爪6111。组装电动夹爪6111包括夹爪电缸101以及位于夹爪电缸101 两侧的夹爪活塞杆102,其中夹爪电缸101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的,夹爪电缸101内部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如图16、17所示,夹爪电缸101一端面制有内凹的夹爪滑槽1011,夹爪滑槽1011两侧的槽壁上制有凸出的夹爪导滑条1012,夹爪滑槽1011的槽底制有两个夹爪限位槽1013。夹爪活塞杆102 上制有导滑滑脚1021,导滑滑脚1021的两侧面均制有夹爪导滑槽1022,导滑滑脚1021的底部还制有凸出的夹爪限位块1023。导滑滑脚1021位于夹爪滑槽1011内,夹爪导滑条1012位于夹爪导滑槽1022内,夹爪限位块1023 位于夹爪限位槽1013内。夹爪滑槽1011槽口的中部还安装有夹爪盖板1014。组装电动夹爪6111也可以采用夹爪气缸等常用的夹爪驱动装置。组装电动夹爪6111两侧的夹爪活塞杆上均安装有组装夹指618,两组装夹指618相对的一侧均制有组装夹取槽6181,组装夹指618负责夹取穿刺器。组装电动夹爪6111上安装有组装压块619,组装压块619上制有压块孔6191,组装夹指618位于压块孔6191内,组装压块619的底部制有压料板6192,压料板 6192上制有放料孔6193,放料孔6193的底部向外倾斜形成放料开口。
49.上述技术方案中:滴斗旋转组件63包括滴斗升降固定板631、滴斗升降气缸632和滴斗旋转电缸637,滴斗升降固定板631固定在支撑机架10上,滴斗升降固定板631上固定有滴斗升降侧板633,滴斗升降侧板633与滴斗升降固定板631之间固定有支板加强筋6310。如图13、14所示,滴斗升降气缸632固定在滴斗升降侧板633上,滴斗升降气缸632上设置有l型的滴斗升降滑块634,滴斗升降气缸632带动滴斗升降滑块634移动。l型滴斗升降滑块634的横向部位上安装有滴斗升降连接板6311,滴斗升降连接板 6311上安装有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635。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635上表面的两侧固定有滴斗旋转支撑块6312,两滴斗旋转支撑块6312之间固定有一块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636。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636上安装有滴斗旋转电机 6313,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636上制有电机轴孔,滴斗旋转电机6313的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并连接有主动齿轮6314,主动齿轮6314位于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635和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636之间。第一、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 635、636上均制有两个辅助旋转孔和四个夹指旋转孔,辅助旋转孔内设置有第一滴斗旋转轴承6320,夹指旋转孔内设置有第二滴斗旋转轴承6321,本实施例中,第一滴斗旋转轴承6320和第二滴斗旋转轴承6321均为深沟球轴承。滴斗旋转组件63还包括两个辅助轴6315和四个夹指旋转轴6317,辅助轴6315的
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635和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636 上的第一滴斗旋转轴承6320,夹指旋转轴6317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滴斗旋转固定板635和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636上的第二滴斗旋转轴承6321。辅助轴6315上套设固定有辅助齿轮6316,夹指旋转轴6317上套设固定有从动齿轮6318,辅助齿轮6316与主动齿轮6314相互啮合,从动齿轮6318与辅助齿轮6316相互啮合。第二滴斗旋转固定板636上还安装有旋转压块6319,滴斗旋转电缸637位于所述旋转压块6319的上方,旋转压块6319上制有压块旋转孔,夹指旋转轴6317的一端穿过压块旋转孔并套设有固定环638,夹指旋转轴6317通过固定环638与滴斗旋转电缸637相固定。滴斗旋转电缸 637两侧的夹指活塞杆上均安装有滴斗旋转夹指639,两滴斗旋转夹指639 相对的一侧制有滴斗槽6391,滴斗槽6391的形状与滴斗的导管端贴合。滴斗放置在治具15上时,滴斗的导管端露出治具15的底部,滴斗升降气缸632 带动滴斗旋转电机6313和滴斗旋转电缸637上移,滴斗旋转电缸637带动滴斗旋转夹指639夹住滴斗的导管端,滴斗旋转电机6313的电机轴带动主动齿轮6314旋转,从而辅助齿轮6316、从动齿轮6318以及夹指旋转轴6317 均开始旋转,夹指旋转轴6317带动滴斗旋转夹指639和治具15内的滴斗旋转。
50.上述技术方案中:滴斗添胶机构62包括添胶底座621和添胶移动气缸 622,添胶底座621固定在支撑机架10上,添胶底座621上固定有添胶立柱 623,添胶立柱623的顶部固定有添胶顶块624,添胶顶块624的顶部固定有添胶支撑板625。如图15所示,添胶支撑板625上安装有添胶气缸固定板 627,添胶移动气缸622安装在添胶气缸固定板627上,本实施例中,添胶移动气缸622共设有四组。添胶移动气缸622上设置有l型的添胶移动滑块 628,添胶移动气缸622带动添胶移动滑块628移动。l型添胶移动滑块628 的横向部位上安装有添胶平移连接块629,添胶平移连接块629上安装有胶枪6210,胶枪6210上设置有胶桶6211,胶桶6211内储存有胶水,胶枪6210 将胶桶6211内的胶水喷出。添胶顶块624的侧面还固定有胶水汇流板626。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穿刺器上料装置2将穿刺器上料至治具15 的穿刺器孔1512内,治具15带动穿刺器移动至螺母上料装置3处,螺母上料装置3负责上料螺母并使得螺母套设在穿刺器上。治具15带动穿刺器和螺母移动至密封圈上料装置4处,密封圈上料装置4负责上料密封圈并使得密封圈套设在穿刺器上。治具15带动穿刺器、螺母和密封圈移动至滴斗上料装置5处,滴斗上料装置5将滴斗上料至治具15的旋转套筒1533内。治具15带动穿刺器、螺母、密封圈和滴斗移动至相应位置等待组装。滴斗旋转组件63的滴斗升降气缸632带动滴斗旋转电缸637上移,直到滴斗露出治具15底部的导管端部分位于两滴斗旋转夹指639之间,滴斗旋转电缸637 带动滴斗旋转夹指639夹住滴斗的导管端,滴斗旋转电机6313带动滴斗旋转夹指639和治具15内的滴斗旋转。添胶移动气缸622带动胶枪6210往靠近滴斗旋转组件63的方向移动,胶枪6210将胶水喷出,胶水落在滴斗的穿刺器端,滴斗旋转使得胶水涂抹得更均匀。当滴斗穿刺器端涂满一整圈的胶水后,胶枪6210停止喷胶,添胶移动气缸622带动胶枪6210往远离滴斗旋转组件63的方向移动,滴斗旋转电机6313停止运行。穿刺器夹取机构61 夹取治具15上已经安装有螺母和密封圈的穿刺器并带动该穿刺器移动至滴斗的正上方,组装升降组件617带动穿刺器下降,穿刺器的连接端逐渐进入到滴斗的穿刺器端内,直到穿刺器台阶与滴斗的端部相抵触,胶水完成穿刺器和滴斗的连接。滴斗旋转电缸637带动滴斗旋转夹指639释放滴斗的导管端。
52.接着治具15带动组装完毕的穿刺器和滴斗移动至视觉检测装置65处,视觉检测装置65检测并判断滴斗、穿刺器、密封圈和螺母之间的组装是否正确。当系统判断滴斗、穿刺器、密封圈和螺母之间组装不正确时,治具15 带动组装不正确的次品移至次品下料装置9下料。当系统判断滴斗、穿刺器、密封圈和螺母之间组装正确时,治具15移动至护套上料装置7处,护套上料装置7上料护套并使得护套套在穿刺器上,此时滴斗组装组装完毕。治具 15带动滴斗组件移动至成品下料装置8下料。
5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