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3  13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楼房都为高层建筑,为了适应高层建筑,都必须安装电梯,但安装电梯都必须用到电梯井。
3.电梯井实际上是安装电梯的井道,目前国内最小的电梯井道是宽1250mm,深1450mm;该井道主要使用在别墅电梯。我国的情况比较复杂,电梯井的宽度和深度是没有标准的,所以在电梯井内施工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基本上都是根据电梯井量身定制。
4.上述问题导致电梯井的施工工具,根据施工要求现定制工具,造成时间的浪费;另外由于通用率低,该工具不能重复使用,造成工具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下方设有支撑筋,所述平台上方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上半部设有副平台,连接柱的顶部均设有吊钩。
7.优选地,所述副平台上设有开口。
8.优选地,所述平台尺寸小于实际电梯井30-50cm。
9.优选地,所述副平台尺寸小于平台尺寸。
10.优选地,所述平台及副平台采用波纹钢板。
11.优选地,所述支撑筋还包括竖向支撑筋和斜向支撑筋,平台竖向支撑筋及斜向支撑筋形成三角形结构,竖向支撑筋与斜向支撑筋交汇处为斜向支撑筋的偏下部。
12.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筋的末端置于电梯井门口。
13.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筋上有横向加固筋。
14.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筋的下方,靠近电梯井门口剪力墙处设有卡筋。
15.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该平台为主体施工阶段木工用电梯井操作平台,作为日常电梯井安全防护及木工施工平台,底部平台大小比实际电梯井大小每边小50mm。支撑筋全部采用80*80mm方钢管,壁厚50mm,平台分为两层,底层封闭,上层中间开口可以临时放木方。钢板及钢管可以在施工工地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废弃物品,同时有卡筋、竖向支撑筋及斜向支撑筋可有效的防止平台的移动,保证了木工的施工环境,降低事故率。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附图中
22.1为电梯井
23.2为平台
24.3为连接柱
25.4为吊钩
26.5为副平台
27.6为竖向支撑筋
28.7为卡筋
29.8为斜向支撑筋
30.9为加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32.请参阅图1至图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3.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该平台置于电梯井体1内,包括平台2,平台为5mm后波纹钢板,所述平台下方设有支撑筋,所述平台上方设有四个连接柱3,连接柱的上半部焊接副平台5,连接柱的顶部均设有吊钩4,用于吊装。
34.优选地,所述副平台上设有开口,开口为了方便木工施工时放木方。
35.优选地,所述平台尺寸小于实际电梯井50cm。
36.优选地,所述副平台尺寸小于平台尺寸。
37.优选地,所述支撑筋还包括竖向支撑筋6和斜向支撑筋8,采用80*80mm方钢管,壁厚50mm,竖向支撑筋及斜向支撑筋形成三角形结构,竖向支撑筋与斜向支撑筋交汇处为斜向支撑筋的偏下部。
38.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筋的末端置于电梯井门口。
39.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筋上有横向加固筋9。
40.优选地,所述斜向支撑筋的下方,靠近电梯井门口剪力墙处设有卡筋7,该作用为卡住电梯井门口剪力墙,防止平台滑动。
41.该平台为主体施工阶段木工用电梯井操作平台,作为日常电梯井安全防护及木工施工平台,底部平台大小比实际电梯井大小每边小50mm。支撑筋全部采用80*80mm方钢管,壁厚50mm,平台分为两层,底层封闭,上层中间开口可以临时放木方。钢板及钢管可以在施工工地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废弃物品,同时有卡筋、竖向支撑筋及斜向支撑筋可有效的防止
平台的移动,保证了木工的施工环境,降低事故率。
42.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下方设有支撑筋,所述平台上方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上半部设有副平台,连接柱的顶部均设有吊钩;所述副平台尺寸小于平台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平台上设有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尺寸小于实际电梯井30-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及副平台采用波纹钢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还包括竖向支撑筋和斜向支撑筋,平台竖向支撑筋及斜向支撑筋形成三角形结构,竖向支撑筋与斜向支撑筋交汇处为斜向支撑筋的偏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筋的末端置于电梯井门口。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筋上有横向加固筋。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筋的下方,靠近电梯井门口剪力墙处设有卡筋。

技术总结
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下方设有支撑筋,所述平台上方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上半部设有副平台,连接柱的顶部均设有吊钩。该平台为主体施工阶段木工用电梯井操作平台,作为日常电梯井安全防护及木工施工平台,底部平台大小比实际电梯井大小每边小50mm。支撑筋全部采用80*80mm方钢管,壁厚50mm,平台分为两层,底层封闭,上层中间开口可以临时放木方。钢板及钢管可以在施工工地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废弃物品,同时有卡筋、竖向支撑筋及斜向支撑筋可有效的防止平台的移动,保证了木工的施工环境,降低事故率。降低事故率。降低事故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虎 刘婷 张伟振 张海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