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电凝剪的剪刀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5  13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组件,尤其是一种双极电凝剪的剪刀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外科切除手术中应用双极电凝剪是近年来普通外科手术中继使用单极电刀之后的又一项新技术。它采用了传统外科剪的设计,操作简单,符合手术操作习惯,而且具有同时剪切与凝血的崭新功能设计,可加快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3.目前,在外科切除手术中,常使用一般剪刀作为切割剥离工具,使用电极作为止血工具,而随着各医院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外科切除手术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地使用单极电刀,但是由于单极电刀设计上的先天缺陷,故当手术者使用单极电刀切割组织或电凝止血时,由电刀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流入组织,电流有可能流到非手术的部位,使患者机体受到更多非必要的组织热损伤。其次,由于电极电刀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直接耦合、电容耦合等问题,故负极板粘贴处的皮肤有潜在的烧灼危险存在。这种潜在危险,也同样威胁着手术操作者,当手术医生由于手套破裂致绝缘不良时尤其危险。
4.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便洗式外科手术用剪刀”,其公开号cn204484249u,包括剪刀体、剪刀头、剪刀柄和转轴,所述剪刀体由两个剪刀柄组成,剪刀柄通过转轴连接,剪刀柄内开有线管,线管上端连接装有灯泡,线管下端连接装有电池盒,电池盒上装有开关,剪刀柄底端装有手指套,剪刀体上端剪刀头一侧装有刀片安装槽,刀片安装槽上装有刀片。避免了在手术过程中,锋利的剪刀头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缺点是只能作为切割剥离工具,不能满足外科切除手术中电凝止血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外科切除手术的剪刀不具有同时切割组织和电凝止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极电凝剪的剪刀头结构,实现用于外科切除手术的双极电凝剪的剪刀头具有同时剪切和电凝止血的功能。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双极电凝剪的剪刀头结构,包括剪刀头和剪刀头座,所述剪刀头与剪刀头座铰接,所述剪刀头上设有用于剪切的主动剪刀片和用于电凝止血的被动剪刀片,所述主动剪刀片与被动剪刀片铰接。剪刀头座上铰接一对对称布置的剪刀头,主动剪刀片用于切割剥离,被动剪刀片用于电凝止血,使剥离过程遇到的小血管能及时凝固,减少术野渗血,并减少了线结异物的存在,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使用时,对无血管组织剪刀头不通电,与外科剪刀一样直接剪切分离,对手术者而言,不存在重新适应学习的过程,手术操作简单,符合传统手术操作习惯,对于电状出血灶,将电凝剪合拢,采用点刷的动作接触出血面,起点状凝血作用,所产生的热现象仅集中在电极接触的局部组织位置,避免了软组织损伤范围过大的缺点,使组织的热损伤减少,由于电凝引起的组织焦痂较少,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无需频繁更换手术器械,保证了手术操作的连贯性,减少对手术医生的干扰,使手术操作简
单化,缩短手术时间。
8.作为优选,所述被动剪刀片包括电极片和设置在电极片内侧的绝缘片,所述绝缘片上设有若干凸块,所述电极片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凸块适配的凹槽,所述电极片通过凸块和凹槽与绝缘片卡接。电极片与绝缘片通过凸块和凹槽卡接,绝缘片位于电极片内侧,使得两剪刀头进行剪切时即使接触也不会短路。
9.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片包括用于主动放电的第一电极片和用于回流的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分别设置在一对剪刀头上。电极片是成对的,第一电极片为主动电极,第二电极片是回流电极,因此电流只通过夹在剪子双颚之间的组织,并非不加选择地流过病人的身体,因而无高频电流渗漏和电流分流现象,电能传递的能量分布更集中,无论是对病人而言或是手术医生,其手术安全性都会由此而得到提高。
10.作为优选,所述剪刀头座后端上设有用于与剪刀把座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通过连杆机构与剪刀头座连接。剪刀头座通过滑槽与剪刀把座滑动连接,便于调节剪刀头的两片主动剪刀片之间的距离。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驱动销杆和两个连杆,所述连杆设在剪刀头座侧面,所述连杆与主动剪刀片的后端铰接。拉动驱动销杆时,使连杆机构变形,进而拉动两主动剪刀片开合,进行剪切。
12.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销杆贯穿滑槽,两个连杆分别与驱动销杆的两端铰接。驱动销杆贯穿滑槽,使得驱动销杆通过两个连杆分别与两主动剪刀片连接,便于剪切。
13.作为优选,所述剪刀头的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cm-5cm。剪刀头的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能过大,不便于操作,也不能过小,防止需要剪切较厚的东西时,不能进行切割。
14.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片的长度大于绝缘片的长度。如此,在电凝止血时,第一电极片的放电和第二电极片的回流不会受到绝缘片的干扰。
15.作为优选,所述剪刀头座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极片通断电的开关和用于照明的灯泡。剪刀头座上的开关控制电极片的放电,灯泡便于照明。
16.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片的材料为氧化锆,所述电极片的材料为不锈钢。氧化锆为绝缘材料,避免两主动剪刀片间直接导通发生短路,不锈钢为导电材料,便于电流通过电极流过人体组织。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具有同时剪切和电凝止血的功能;(2)电流只通过夹在剪子双颚之间的组织,手术安全性高;(3)无需更换手术器械,保证手术操作的连贯性,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片与绝缘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剪刀头与剪刀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剪刀头1,剪刀头座2,主动剪刀片3,被动剪刀片4,电极片4.1,绝缘片4.2,凸块5,凹槽6,滑槽7,连杆机构8,驱动销杆8.1,连杆8.2。
具体实施方式
23.具体实施例一:
24.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双极电凝剪的剪刀头结构,包括剪刀头1和剪刀头座2,剪刀头1与剪刀头座2铰接,剪刀头1上设有用于剪切的主动剪刀片3和用于电凝止血的被动剪刀片4,主动剪刀片3与被动剪刀片4铰接;被动剪刀片4包括电极片4.1和设置在电极片4.1内侧的绝缘片4.2,绝缘片4.2上设有若干凸块5,电极片4.1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凸块5适配的凹槽6,电极片4.1通过凸块5和凹槽6与绝缘片4.2卡接;电极片4.1包括用于主动放电的第一电极片和用于回流的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分别设置在一对剪刀头1上;剪刀头1的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cm-5cm;电极片4.1的长度大于绝缘片4.2的长度。
25.上述技术方案中,剪刀头座2上铰接一对对称布置的剪刀头1,主动剪刀片3用于切割剥离,被动剪刀片4用于电凝止血,使剥离过程遇到的小血管能及时凝固,减少术野渗血,并减少了线结异物的存在,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使用时,对无血管组织剪刀头1不通电,与外科剪刀一样直接剪切分离,对手术者而言,不存在重新适应学习的过程,手术操作简单,符合传统手术操作习惯,对于电状出血灶,将电凝剪合拢,采用点刷的动作接触出血面,起点状凝血作用,所产生的热现象仅集中在电极接触的局部组织位置,避免了软组织损伤范围过大的缺点,使组织的热损伤减少,由于电凝引起的组织焦痂较少,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无需频繁更换手术器械,保证了手术操作的连贯性,减少对手术医生的干扰,使手术操作简单化,缩短手术时间;电极片4.1与绝缘片4.2通过凸块5和凹槽6卡接,绝缘片4.2位于电极片4.1内侧,使得两剪刀头1进行剪切时即使接触也不会短路;电极片4.1是成对的,第一电极片为主动电极,第二电极片是回流电极,因此电流只通过夹在剪子双颚之间的组织,并非不加选择地流过病人的身体,因而无高频电流渗漏和电流分流现象,电能传递的能量分布更集中,无论是对病人而言或是手术医生,其手术安全性都会由此而得到提高;剪刀头1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能过大,不便于操作,也不能过小,防止需要剪切较厚的东西时,不能进行切割;在电凝止血时,第一电极片的放电和第二电极片的回流不会受到绝缘片4.2的干扰。
26.具体实施例二:
27.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上,剪刀头座2后端上设有用于与剪刀把座滑动连接的滑槽7,滑槽7通过连杆机构8与剪刀头座2连接;连杆机构8包括驱动销杆8.1和两个连杆8.2,连杆8.2设在剪刀头座2侧面,连杆8.2与主动剪刀片3的后端铰接;驱动销杆8.1贯穿滑槽7,两个连杆8.2分别与驱动销杆8.1的两端铰接;剪刀头座2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极片4.1通断电的开关和用于照明的灯泡;绝缘片4.2的材料为氧化锆,电极片4.1的材料为不锈钢。
28.上述技术方案中,剪刀头座2通过滑槽7与剪刀把座滑动连接,便于调节剪刀头1的两片主动剪刀片3之间的距离;拉动驱动销杆8.1时,使连杆机构8变形,进而拉动两主动剪刀片3开合,进行剪切;驱动销杆8.1贯穿滑槽7,使得驱动销杆8.1通过两个连杆8.2分别与两主动剪刀片3连接,便于剪切;剪刀头座2上的开关控制电极片4.1的放电,灯泡便于照明;氧化锆为绝缘材料,避免两主动剪刀片3间直接导通发生短路,不锈钢为导电材料,便于电流通过电极流过人体组织。
2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具有同时剪切和电凝止血的功能;(2)电流只通过夹在剪子双颚之间的组织,手术安全性高;(3)无需更换手术器械,保证手术操作的连
贯性,缩短手术时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