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PCI-E无线网卡的安全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6  136


一种支持pci-e无线网卡的安全隔离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支持pci-e无线网卡的安全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2.物理隔离卡是随着我国政务内网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渐被市场接受的。其典型的形态,是在一台机器内,配备一个物理隔离卡,连接两个硬盘,以安装两个相互隔离的内外网操作系统。再通过物理隔离卡的网络切换技术,实现了内外网系统的物理隔离。
3.在物理隔离卡上,一般会提供3个rj45的网口,这三个网口分别连接主板上的网卡、内网的网线和外网的网线。然后通过隔离卡本身的网络切换技术,保证内网网络只能在内网系统使用,外网网络只能在外网系统使用,以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
4.早期的布线环境中,在设计的时候,为了适应政务内网的需求,都会提前布置两套网络线路。一条对应外部的internet网,也即外网;一条则是对应政务内网,即常说的内网。这两套网络之间没有连接,以保证政务内网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外泄;同时也防止internet网的病毒和木马侵入内网,造成不良后果。
5.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除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也逐渐成为市场常见的技术了。在隔离卡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对于无线网络,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希望将原有的外网的网络,改造成无线,方便使用移动设备;二是原来没有内外网隔离的单位,希望直接增加一套无线的局域网,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6.不管哪种情况,都意味着,隔离卡必须提供对无线网络的支持。市场上大多数隔离卡网络部分仅支持rj45接口的有线网络,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7.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了外网支持无线网络的安全隔离设备,仅需要增加外网的无线网络即可使用,便于操作,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安装过程中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8.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持pci-e无线网卡的安全隔离装置。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持pci-e无线网卡的安全隔离装置,包括内网rj45接口模块、网卡rj45接口模块、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信号切换模块、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内网硬盘接口模块、主板硬盘接口模块和外网硬盘接口模块,其中,内网rj45接口模块、网卡rj45接口模块、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均与信号切换模块连接,信号切换模块分别连接到内网硬盘接口模块、主板硬盘接口模块和外网硬盘接口模块,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外网rj45接口模块和信号切换模块。
10.本实用新型中,信号切换模块包括芯片u2,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包括芯片u5;
11.芯片u2的引脚4通过串联电阻r33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81;
12.芯片u2的引脚5通过串联电阻r33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80;
13.芯片u2的引脚9通过串联电容c48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0;
14.芯片u2的引脚10通过串联电容c50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1;
15.芯片u2的引脚13通过串联电容c49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97;
16.芯片u2的引脚12通过串联电容c51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98。
17.本实用新型中,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p1;
18.连接器p1的引脚13通过串联电阻r35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78;
19.连接器p1的引脚11通过串联电阻r34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77;
20.连接器p1的引脚25通过串联电容c53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2;
21.连接器p1的引脚23通过串联电容c55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3;
22.连接器p1的引脚33通过串联电容c52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6;
23.连接器p1的引脚31通过串联电容c52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7。
24.本实用新型中,内网rj45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w2;
25.连接器w2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4;
26.连接器w2的引脚2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3;
27.连接器w2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4;
28.连接器w2的引脚4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3;
29.连接器w2的引脚5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4;
30.连接器w2的引脚6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3;
31.连接器w2的引脚7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4;
32.连接器w2的引脚8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3。
33.本实用新型中,网卡rj45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w1;
34.连接器w1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6;
35.连接器w1的引脚2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5;
36.连接器w1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6;
37.连接器w1的引脚4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5;
38.连接器w1的引脚5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6;
39.连接器w1的引脚6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5;
40.连接器w1的引脚7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6;
41.连接器w1的引脚8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5。
42.本实用新型中,外网硬盘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j2;
43.连接器j2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7;
44.连接器j2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8;
45.本实用新型中,内网硬盘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j4;
46.连接器j4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3;
47.连接器j4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4。
48.本实用新型中,主板硬盘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jp1;
49.连接器jp1的引脚7、引脚8、引脚9通过串联保险电阻f1连接至继电器rl1的引脚6;
50.连接器jp1的引脚13、引脚14、引脚15通过串联保险电阻f2连接至继电器rl1的引脚5。
51.本实用新型中,信号切换模块还包括芯片u1和芯片u8;
52.连接器p1的引脚22连接芯片u1的引脚4;
53.连接器p1的引脚2、引脚52、引脚24连接至u8的引脚7、引脚8。
54.本实用新型中,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是mini pcie接口的无线网卡或usb接口的无线网卡。
55.有益效果:
56.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切换模块控制了在内网时,内网硬盘和主板连通,内网网络和主板网卡连通,保证内网状态下只能使用内网网络和内网硬盘;同理,也保证了在外网状态下只能使用外网无线网络和外网硬盘,确保了数据安全。同时,外网支持使用无线网卡,不用对网络布线重新进行改造,方便了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5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58.图1是模块示意图;
59.图2是信号切换模块电路示意图;
60.图3是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电路示意图一;
61.图4是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电路示意图二;
62.图5是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电路示意图三;
63.图6是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电路示意图;
64.图7是内网硬盘接口模块电路示意图;
65.图8是主板硬盘接口模块电路示意图;
66.图9是内网rj45接口模块电路示意图;
67.图10是网卡rj45接口模块电路示意图;
68.图11是外网硬盘接口模块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9.实施例:
70.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pci-e无线网卡的安全隔离装置,包括内网rj45接口模块、网卡rj45接口模块、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信号切换模块、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内网硬盘接口模块、主板硬盘接口模块和外网硬盘接口模块,其中,内网rj45接口模块、网卡rj45接口模块、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均与信号切换模块连接,信号切换模块分别连接到内网硬盘接口模块、主板硬盘接口模块和外网硬盘接口模块,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外网rj45接口模块和信号切换模块。
71.如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信号切换模块包括芯片u2,pci-e报文分组转换模块包括芯片u5;芯片u2采用沁恒公司的ch366q芯片,芯片u5采用pericom公司的pi7c9x2g30芯片;芯片u2的引脚4串联电阻r33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81;芯片u2的引脚5通过串联电阻r33连接至u5的引脚80;芯片u2的引脚9通过串联电容c48连接至u5的引脚100;芯片u2的引脚10通过串联电容c50连接至u5的引脚101;
72.芯片u2的引脚13通过串联电容c49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97;芯片u2的引脚12通过
串联电容c51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98。
73.如图6,本实施例,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p1,连接器p1采用标准mini pcie连接器。连接器p1的引脚13通过串联电阻r35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78;连接器p1的引脚11通过串联电阻r34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77;连接器p1的引脚25通过串联电容c53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2;连接器p1的引脚23通过串联电容c55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3;连接器p1的引脚33通过串联电容c52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6;连接器p1的引脚31通过串联电容c52连接至芯片u5的引脚107。
74.本实施例,如图9,内网rj45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w2;连接器w2为rj45网口;连接器w2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4;连接器w2的引脚2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3;连接器w2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4;连接器w2的引脚4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3;连接器w2的引脚5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4;连接器w2的引脚6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3;连接器w2的引脚7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4;连接器w2的引脚8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3。
75.本实施例,如图10,网卡rj45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w1;连接器w1为rj45网口;连接器w1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6;连接器w1的引脚2连接继电器rl3的引脚5;连接器w1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6;连接器w1的引脚4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5;连接器w1的引脚5连接继电器rl5的引脚6;连接器w1的引脚6连接继电器rl2的引脚5;连接器w1的引脚7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6;连接器w1的引脚8连接继电器rl4的引脚5。
76.如图11,本实施例中,外网硬盘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j2;
77.连接器j2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7;连接器j2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8。
78.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内网硬盘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j4;
79.连接器j4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3;连接器j2的引脚3连接继电器rl1的引脚4。
80.如图8,本实施例中,主板硬盘接口模块包括连接器jp1;
81.连接器jp1的引脚7、引脚8、引脚9通过串联保险电阻f1连接至继电器rl1的引脚6;
82.连接器jp1的引脚13、引脚14、引脚15通过串联保险电阻f2连接至继电器rl1的引脚5。
83.本实施例中,信号切换模块还包括芯片u1和芯片u8;
84.连接器p1的引脚22连接芯片u1的引脚4;连接器p1的引脚2、引脚52、引脚24连接至芯片u8的引脚7、引脚8。
85.pci-e报文转接模块与计算机pci-e信号线进行通信,信号切换模块与之相连。其中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进行切换。外网无线网卡接口模块、网卡rj45接口模块、内网rj45接口模块都与信号切换模块相连,其中网卡rj45接口模块连接计算机网卡接口,内网rj45接口模块连通内部网络,外网无线网卡接口上连接mini pcie无线网卡,并通过信号切换模块控制其只能在外网系统被识别到,即只能在外网使用。外网硬盘接口模块、主板硬盘接口模块、内网硬盘接口模块都与信号切换模块相连,其中主板硬盘接口模块连接计算机机箱电源,外网硬盘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外网硬盘电源,内网硬盘接口模块连接内网硬盘电源。内、外网硬盘的数据接口分别与主板sata接口相连接。
8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持pci-e无线网卡的安全隔离装置的思路及方法,具体
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