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滤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检测的血滤机置换液补液装置。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是指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分别有血透(hd)、血液滤过(hdf)、灌流(hp),医生根据病人各方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大有不同。其中血液透析滤过是模拟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对流和置换的原理,补入大量置换液,在高效清除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溶质,为了患者治疗中达到体液平衡以及提高清除率,在进行血液滤过(hdf)治疗时,使用置换液给病人(输入置换液)补液,置换液(输)注入方式分为前稀释,后稀释和混合稀释。hdf释置换液补液于透析器前的动脉端或透析器后的静脉端输入。
3.原设计的血滤机置换液补液方式,是置换液在设备置换液口无任何安全监测状态下直接进入病人血液中,对于血透患者和血滤机而言,医疗风险极高。原设计存在以下缺点:
4.1、治疗过程中使用置换补液管补液,若因操作者未按规范操作,将置换补液管路方向安装错误,在设备无漏血传感器检监测的情况下,管路中的血液会(经置换液管路反向流回至血滤机中,在血滤机的管路中流动)反流至置换液设备补液腔内,从而引发血液交叉感染。而当发生血液交叉感染时设备无任何报警提示及紧急制动装置。且血液流入设备内部管路造成设备管路血液污染,必须停止使用并按感控要求反复消毒,采样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如此,将会导致血滤机长时间不能运行使用,浪费设备资源,增加科室各种成本支出。
5.2.设备补液泵无压力检测,患者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如误操作,未将置换液补液的补液夹子打开,此时补液并不流通,补液端口压力增大,但因设备无任何补液压力报警,护士不能及时察觉,导致病人血滤治疗效果丧失,引起医患纠纷,风险极高。
6.为确保透析治疗及护理安全、顺利进行,也为保证患者安全,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安全检测的血滤机置换液补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具有安全检测的血滤机置换液补液装置,包括补液壶、补液管路、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血液监测阀、空气监测传感器、电动止流夹和控制终端,所述补液壶的上端连通血滤机上的补液泵,所述补液壶的上端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补液壶内压力的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补液壶的下端通过补液管路连通血滤机上的静脉壶,所述补液管路上间隔设置有血液监测阀、空气监测传感器和电动止流夹,所述血液监测阀和空气监测传感器相对电
动止流夹靠近补液壶的下端,所述血液监测阀、空气监测传感器、电动止流夹和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终端。
9.优选地,所述一种具有安全检测的血滤机置换液补液装置还包括警报模块,所述警报模块连接控制终端。
10.优选地,所述警报模块为声光报警器。
11.优选地,所述一种具有安全检测的血滤机置换液补液装置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连接控制终端。
12.优选地,所述静脉壶连接补液管路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静脉壶内压力的静脉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静脉压力检测传感器还连接控制终端。
13.优选地,所述静脉壶与连接补液管路相对的一端连接静脉管路,所述静脉管路上也安装有血液监测阀、空气监测传感器和电动止流夹,所述电动止流夹相对血液监测阀和空气监测传感器远离静脉壶。
14.与现有技术性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血滤机补液泵后设补液壶和空气监测传感器,通过补液壶壶体进行调节液面,同时空气监测传感器监测补液壶体下部的补液管路内部的空气情况,在监测到补液壶体下部管路出现空气时控制终端设备控制电动止流夹夹闭,避免空气倒流进入机器内部的补液腔内,从而降低管路进入空气引起的空气栓塞及透析器凝血引起的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治疗安全。
16.2、本实用新型在补液壶后设置血液监测阀,血液监测阀用于监测补液壶下部的补液管路是否有血液进入,当监测到血液进入到补液管路时,控制终端控制电动止流夹夹闭,截停补液管路中的血液使其无法反流至设备换液腔内,从而避免血液进入设备内部管路而引发的血液交叉感染,减少医疗风险,减少科室成本支出,保证设备完好率。
17.3、本实用新型在补液壶上设置补液压力监测传感器,补液压力监测传感器用以监测补液管路的压力,以便于监测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置换液补液管路是否畅通,如电动止流夹处于关闭状态,当补液管路压力超限时,控制终端控制电动止流夹开启,并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查看与处理,从而不影响病人血滤治疗效果,减少医疗成本,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图中:血滤机1、补液泵2、补液壶3、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4、血液监测阀5、空气监测传感器6、补液管路7、电动止流夹8、静脉壶9、静脉压力检测传感器10、静脉管路1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具有安全检测的血滤机置换液补液装置,包括补液壶3、补液管路7、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4、血液监测阀5、空气监测传感器6、电动止流夹8和控制终端。所述补液壶3的上端连通血滤机1上的补液泵2,所述补液
壶3的上端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补液壶3内压力的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4,所述补液壶3的下端通过补液管路7连通血滤机1上的静脉壶9,所述补液管路7上间隔设置有血液监测阀5、空气监测传感器6和电动止流夹8,所述血液监测阀5和空气监测传感器6相对电动止流夹8靠近补液壶3的下端,所述血液监测阀5、空气监测传感器6、电动止流夹8和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4分别连接控制终端,通过所述控制终端对各个元部件进行总控。
22.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补液压力检测传感器4用以监测补液壶3及补液管路7上的压力,避免出现因补液管路7不连通(如电动止流夹8未开启)而导致压力超限的事故,而控制终端根据所接收的压力信息判断超限时,可控制电动止流夹8开启,另外,为了便于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警报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警报模块和语音模块均连接控制终端,优选地,所述警报模块为声光报警器,以通过警报模块发出警报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员,而语音模块发出语音信息,如“压力超限,请及时处理”,可更直观的提醒工作人员问题所在。
23.在本实用新型中,血液监测阀5用以监测补液壶3下部的补液管路7是否有血液进入,当监测到血液进入到补液管路7时,控制终端控制警报模块发出警报信息、语音模块发出如“管路进入血液”的语音信息及控制电动止流夹8夹闭,截停补液管路7中的血液使其无法反流至设备换液腔内,从而避免血液进入设备内部管路而引发的血液交叉感染,减少医疗风险,减少科室成本支出,保证设备完好率,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监测补液管路7中液体浓度的方式来检测是否有血液流通,如采用光电传感器来检测补液管路7中的液体浓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监测阀5为光电传感器。空气监测传感器6用以监测补液壶3体下部的补液管路7内部的空气情况,在监测到补液壶3体下部管路出现空气时控制终端设备控制警报模块发出警报信息、语音模块发出如“管路进入空气”的语音信息及控制电动止流夹8夹闭,避免空气倒流进入机器内部的补液腔内,从而降低管路进入空气引起的空气栓塞及透析器凝血引起的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治疗安全,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监测传感器6可为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为其他传感器,如公告号为cn2007203025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空气监测传感器6,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监测传感器6和血液监测阀5可合为一体,也可以单独设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止流夹8可为公告号为cn20192065141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给出的一种输液管电动止流夹8,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24.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静脉管路11也出现压力超限、管路中存在血液和气泡,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静脉壶9连接补液管路7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静脉壶9内压力的静脉压力检测传感器10,所述静脉压力检测传感器10还连接控制终端。所述静脉壶9与连接补液管路7相对的一端连接静脉管路11,所述静脉管路11上也安装有血液监测阀5、空气监测传感器6和电动止流夹8,所述电动止流夹8相对血液监测阀5和空气监测传感器6远离静脉壶9。
25.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