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一些的物品的吊运,通常通过吊机进行起吊物品,在对物品的起吊过程中,往往通过挂钩进行起吊捆绑好的物品,对于一些筒形的物品,往往不好进行捆绑,不方便进行物品的起吊,增加了现场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吊装装置功能单一,不方便物品的快速吊运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急需一种吊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吊装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在对物品的起吊过程中,往往通过挂钩进行起吊捆绑好的物品,对于一些筒形的物品,往往不好进行捆绑,不方便进行物品的起吊,增加了现场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吊装装置功能单一,不方便物品的快速吊运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悬挂杆,所述悬挂杆下侧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前侧均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均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下侧均铰接有第四连杆,两所述第四连杆下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二连杆下侧均铰接有第五连杆,两所第五连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中部均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悬挂杆上侧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第五连杆下侧设置有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下侧左右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
6.优选的,所述夹紧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杆中侧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侧开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左侧开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一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中部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中侧开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二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夹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夹紧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内侧均开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部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侧均固定连接开有开口槽的套环。
8.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悬挂杆固定连接中空的的放置盘,所述放置盘右侧开有端口,所述放置盘右侧滑动连接有转板,所述放置盘右侧开有贯穿槽,所述转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推拉杆,所述放置盘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杆,所述放置杆上侧转动连接有伸拉弹簧,所述伸拉弹簧上端与所述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与所述贯穿槽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外侧均开有防滑槽。
1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1.1.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铰接,使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呈现合适的角度,通过夹紧结构的传动,带动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向外侧移动,从而将筒状体的物品进行起吊,避免了捆绑筒状体的物品的时间,方便吊机快速的起吊物品,提高了吊机的起吊效率。
12.2.通过端口将起起吊绳放置到放置盘内,松开推拉杆,在所述伸拉弹簧的作用下,转板恢复初始状态进行封闭所述放置盘右侧的端口,防止起吊绳从该装置上脱落,减少了吊起物品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装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装装置的主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装装置的后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装装置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装装置的悬挂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9.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悬挂杆6,所述悬挂杆6下侧铰接有第一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8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所述第二连杆5前侧均设置有第三连杆4,所述第三连杆4均与所述第一连杆8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下侧均铰接有第四连杆1,两所述第四连杆1下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6,所述第二连杆5下侧均铰接有第五连杆2,两所第五连杆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7,所述第四连杆1和所述第五连杆2中部均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悬挂杆6上侧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第五连杆2下侧设置有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下侧左右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
20.首先通过悬挂杆6的安装结构将该装置与吊机的升降绳快速连接,根据现场起吊货物的需要,将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放置到筒状体的内部,通过吊机的先上起吊,带动悬挂杆6向上移动,悬挂杆6带动第一连杆8向上移动,第一连杆8带动第二连杆5和第三连杆4移动,由于第二连杆5和第五连杆2的铰接,第三连杆4与第四连杆1的铰接,使第四连杆1和第五连杆2呈现合适的角度,通过夹紧结构的传动,带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向外侧移动,从而将筒状体的物品进行起吊,避免了捆绑筒状体的物品的时间,方便吊机快速的起吊物品,提高了吊机的起吊效率;当进行从吊机卸下物品时,当物品落地后,只需要将悬挂杆6向下移动,通过一系列的传动,使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相互靠近,从而方便从吊机卸下物品。
21.所述夹紧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杆17中侧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3,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中侧开有滑槽14,所述第一支撑板13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与所述滑槽1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3左侧开有第一放置槽15,所述第一传动杆16与所述第一放置槽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16中部与第二支撑板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中侧开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传动杆17与所述第二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
板13与所述第一夹紧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与所述第二夹紧板10固定连接。
22.由于吊机的起吊,通过第四连杆1和第五连杆2的移动带动第二传动杆17沿第二支撑板3的放置槽向左侧移动,第二传动杆17带动第一支撑板13向左侧移动,第一传动杆16带动第二支撑板3向右侧移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3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与所述第一夹紧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与所述第二夹紧板10固定连接,使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3.所述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内侧均开有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中部铰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内侧均固定连接开有开口槽的套环18。
24.当进行起吊打捆后的物品时,需要将打捆绳放置到两所述套环18内,吊机起吊物品,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向外侧移动,从而起到两所述套环18封闭打捆绳,进行起吊物品。
25.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悬挂杆6固定连接中空的的放置盘7,所述放置盘7右侧开有端口,所述放置盘7右侧滑动连接有转板,所述放置盘7右侧开有贯穿槽20,所述转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推拉杆19,所述放置盘7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杆,所述放置杆上侧转动连接有伸拉弹簧,所述伸拉弹簧上端与所述推拉杆19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19与所述贯穿槽20滑动连接。
26.通过上拉所述推拉杆19带动转板转动,将转板向上移动合适的距离后,吊绳是通常通过打结的方式下端呈现一个封闭的环状,通过端口将起起吊绳放置到放置盘7内,松开推拉杆19,在所述伸拉弹簧的作用下,转板恢复初始状态进行封闭所述放置盘7右侧的端口,防止起吊绳从该装置上脱落,减少了吊起物品的安全隐患。
27.所述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外侧均开有防滑槽。
28.所述防滑槽具有具有防止滑动的作用。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悬挂杆6的安装结构将该装置与吊机的升降绳快速连接,根据现场起吊货物的需要,将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放置到筒状体的内部,通过吊机的先上起吊,带动悬挂杆6向上移动,悬挂杆6带动第一连杆8向上移动,第一连杆8带动第二连杆5和第三连杆4移动,由于第二连杆5和第五连杆2的铰接,第三连杆4与第四连杆1的铰接,使第四连杆1和第五连杆2呈现合适的角度,通过夹紧结构的传动,带动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向外侧移动,从而将筒状体的物品进行起吊,避免了捆绑筒状体的物品的时间,方便吊机快速的起吊物品,提高了吊机的起吊效率;当进行从吊机卸下物品时,当物品落地后,只需要将悬挂杆6向下移动,通过一系列的传动,使第一夹紧板21和第二夹紧板10相互靠近,从而方便从吊机卸下物品。
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1.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第四连杆1、第五连杆2、第二支撑板3、第三连杆4、第二连杆5、悬挂杆6、放置盘7、第一连杆8、第二夹紧板10、固定杆11、连接槽12、第一支撑板13、滑槽14、第一放置槽15、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套环18、推拉杆19、贯穿槽20、第一夹紧板2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