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主轴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镗铣床是加工行业普遍使用的一种加工工具,结合了镗床和铣床的两种功能于一体,使加工效率更高、精度更好,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劳动效率,一般铣床分为立式和卧式,立式是指刀具轴线与加工平面平行,而卧式是指刀具轴线与加工平面垂直。
3.现有的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在传动过程中,齿轮之间相互咬合,在高速运转过程中齿轮相互摩擦容易产生大量的金属碎屑,金属碎屑进入润滑液后不便于清理,在润滑油润滑齿轮的同时润滑油中的金属碎屑对齿轮产生二次摩擦,造成齿轮磨损,影响使用寿命,故而提出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解决上述所提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包括主轴箱,所述主轴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入轴和与输入轴啮合的主轴,所述主轴箱的底部连通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底部连通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连通有观察管和收集盒,所述观察管的底部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清理装置的一端连通有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出端与主轴箱的内腔连通,所述主轴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清理装置内部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顶部与输入轴相啮合。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主轴箱中注入润滑油,当输入轴带动主轴转动的同时带动与之啮合的传动装置转动,传动装置通过外侧的扇叶扰动润滑油使夹杂金属碎屑的润滑油经由导油管导入至清理装置内,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清理装置转动,将金属碎屑收集至收集盒内,清理过后的润滑油导入至观察管内,启动油泵,油泵通过与观察管连通的回流管将润滑油吸入油泵内,再通过油泵输出端导入至主轴箱内进行循环利用。
7.该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具备了清理效果好的优点。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入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传动装置上方的第一斜齿轮,所述输入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斜齿轮右侧且与主轴相啮合的齿轮。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齿轮具备改变传动方向的作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观察管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侧涂有疏油层,所述观察管位于导油管的下方。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疏油层能够防止润滑油粘连在观察窗上遮挡观察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盒的外侧开设有防滑槽,所述收集盒与清理装置螺纹连接。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滑槽具备防滑作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且呈等距离环形分布的安装杆,四个所述安装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壳体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观察管上方的滤网,所述壳体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收集盒上方且与毛刷底部接触的刮板,所述刮板的顶部开设有刮槽,所述壳体的内腔底壁开设有位于刮板下方且与收集盒连通的导油口。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毛刷底部接触的刮板能够将毛刷上粘连的碎屑刮除,避免碎屑粘连毛刷影响清理效果。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流管为橡胶管,所述回流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橡胶管具备较好的耐腐蚀性,且柔性好,便于弯折成各种角度。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与主轴箱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底部与安装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主轴箱内部的扇叶,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扇叶上方且与第一斜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扇叶能够搅动润滑油,便于使主轴箱内的润滑油运动起来。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中外观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中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中传动装置与输入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主轴箱;2、输入轴;201、第一斜齿轮;202、齿轮;203、轴体;3、主轴;4、导油管;5、清理装置;501、壳体;502、安装轴;503、安装杆;504、毛刷;505、滤网;506、刮板;6、回流管;7、油泵;8、传动装置;801、传动轴;802、扇叶;803、第二斜齿轮;9、观察管;10、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卧式铣镗床的主轴传动装置,包括主轴箱1,主轴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入轴2和与输入轴2啮合的主轴3,主轴箱1的底部连通有导油管4,导油管4的底部连通有清理装置5,清理装置5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连通有观察管9和收集盒10,观察管9的底部连通有回流管6,回流管6远离清理装置5的一端连通有油泵7,油泵7的输出端与主轴箱1的内腔连通,主轴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清理装置5内部的传动装置8,传动装置8的顶部与输入轴2相啮合;
26.输入轴2包括轴体203,轴体20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传动装置8上方的第一斜齿
轮201,输入轴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斜齿轮201右侧且与主轴3相啮合的齿轮202;
27.斜齿轮具备改变传动方向的作用;
28.观察管9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观察窗的内侧涂有疏油层,观察管9位于导油管4的下方;
29.疏油层能够防止润滑油粘连在观察窗上遮挡观察窗;
30.收集盒10的外侧开设有防滑槽,收集盒10与清理装置5螺纹连接;
31.防滑槽具备防滑作用;
32.清理装置5包括壳体501,壳体5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安装轴502,安装轴5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且呈等距离环形分布的安装杆503,四个安装杆50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毛刷504,壳体501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观察管9上方的滤网505,壳体501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收集盒10上方且与毛刷504底部接触的刮板506,刮板506的顶部开设有刮槽,壳体501的内腔底壁开设有位于刮板506下方且与收集盒10连通的导油口;
33.与毛刷504底部接触的刮板506能够将毛刷504上粘连的碎屑刮除,避免碎屑粘连毛刷504影响清理效果;
34.回流管6为橡胶管,回流管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35.橡胶管具备较好的耐腐蚀性,且柔性好,便于弯折成各种角度;
36.传动装置8包括传动轴801,传动轴801的与主轴箱1转动连接,传动轴801的底部与安装轴502的顶部固定连接,传动轴8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主轴箱1内部的扇叶802,传动轴8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扇叶802上方且与第一斜齿轮201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803;
37.扇叶802能够搅动润滑油,便于使主轴箱1内的润滑油运动起来。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9.实施步骤:
40.第一步:将主轴箱1中注入润滑油,当输入轴带动主轴3转动的同时第一斜齿轮201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斜齿轮803转动,第二斜齿轮803带动传动轴801转动,传动轴801带动扇叶802转动,通过扇叶802扰动润滑油使夹杂金属碎屑的润滑油经由导油管4导入至清理装置5内,经过清理装置5内的滤网505将润滑油中的金属碎屑隔离在滤网505表面,通过传动装置8的传动轴801带动清理装置5的安装轴502转动,安装轴502通过安装杆503带动毛刷504转动,通过毛刷504将滤网505上的金属碎屑进行刷离至收集盒10的上方,通过刮板506将毛刷504上的金属碎屑刮离至下方的收集盒10内,当收集盒10内收集到一定量的金属碎屑后只需通过螺纹旋下收集盒10进行更换即可;
41.第二步:清理过后的润滑油导入至与壳体501连通的观察管9内,可通过观察管9外侧的观察窗观察润滑油使用情况,是否需要更换润滑油,避免了润滑油过度使用;
42.第三步:启动油泵7,油泵7通过与观察管9连通的回流管6将润滑油吸入油泵7内,再通过油泵7的输出端导入至主轴箱1内进行循环利用。
4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