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9  86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大跨度桥梁被大量修建。桥梁是使车辆行人等能够顺利通行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构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现有的桥梁一般都会在桥体和支撑墩之间设置多个减震结构,以此来减轻车辆通过时桥体的震动,桥体的震动减小后,能够有效的增加桥梁使用年限。
3.现有的桥梁减震结构过于单一,抗风抗震效果差,从而大大减低了桥梁的使用年限,安全性能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所需。
4.由上可见,现有的桥梁减震结构存在抗风抗震效果差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连接有桥梁本体,所述桥梁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便于支撑的支撑墩,所述桥梁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活动连接于支撑墩内,所述支撑柱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减震组,所述桥梁本体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减震组、第三减震组以及若干个粘滞阻尼器,所述粘滞阻尼器的一端分别通过前耳环铰接于桥梁本体上,所述粘滞阻尼器的另一端通过后耳环铰接于支撑墩上,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防尘罩和高密度密封塞,所述前耳环固定连接于活塞杆上,所述后耳环固定连接于缸筒上,所述活塞杆通过活塞滑动连接于缸筒内,所述活塞杆与缸筒的内部连接处设置有高密度密封塞,所述活塞杆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罩。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减震组包括第一滑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于支撑墩的内部,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上,所述支撑柱与支撑墩的内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环绕于第一滑杆的外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墩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墩,所述支撑横梁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减震组包括第一套杆、第一套筒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套杆固定连接于桥梁本体上,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于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一套杆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杆和第一套筒的外侧固定环绕有第三弹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减震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套杆、第二套筒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套杆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套杆与第二套筒的连接处
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二套杆和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通过第二滑杆滑动连接于桥梁本体上,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二套杆和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移动块上,所述第二移动块通过第三滑杆滑动连接于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弹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桥梁本体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分别环绕于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所述桥梁本体和支撑墩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避位减震垫的凹槽。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桥梁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活动连接于支撑墩内,所述支撑柱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减震组,设置的第一减震组实现了支撑柱与支撑墩连接的缓冲减震,另外桥梁本体与支撑墩的外侧分别铰接有若干个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内设置有缸筒、活塞、活塞杆、防尘罩和高密度密封塞,桥梁本体产生的震动驱使前耳环带动活塞杆上的活塞滑动连接于缸筒内,阻尼介质通过活塞上的阻尼通道产生阻尼力进行缓冲减震,且粘滞阻尼器结构紧凑,大大提升了桥梁本体的抗风抗震强度,另外活塞杆与缸筒的连接处设置有高密度密封塞,实现了缸筒内部的密封,使粘滞阻尼器的抗震效益进一步提升,且活塞杆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罩,实现了粘滞阻尼器内部的防尘,桥梁本体的中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减震组和第三减震组,当桥梁本体的中部产生较强的震动时,在第二减震组和第三减震组的作用下,实现了桥梁本体中部的多重缓冲减震,抗风抗震效果显著,具备抗风抗震效果好的优点。
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滞阻尼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桥梁本体;2、支撑墩;3、支撑柱;4、减震垫;5、第一滑杆;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粘滞阻尼器;9、第一套杆;10、第一套筒;11、第三弹簧;12、第二套杆;13、第二套筒;14、第四弹簧;15、第一连杆;16、第一移动块;17、第二滑杆;18、第五弹簧;19、第二连杆;20、第二移动块;21、第三滑杆;22、第六弹簧;23、前耳环;24、后耳环;25、缸筒;26、活塞;27、活塞杆;28、防尘罩;29、高密度密封塞;30、支撑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3.实施例1
24.参见图1~图3,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连接有桥梁本体1,所述桥梁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便于支撑的支撑墩2,所述桥梁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活动连接于支撑墩2内,所述支撑柱3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且桥梁本体1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粘滞阻尼器8,所述粘滞阻尼器8的一端分别通过前耳环23铰接于桥梁本体1上,所述粘滞阻尼器8的另一端通过后耳环24铰接于支撑墩2上,所述粘滞阻尼器8包括缸筒25、活塞26、活塞杆27、防尘罩28和高密度密封塞29,所述前耳环23固定连接于活塞杆27上,所述后耳环24固定连接于缸筒25上,所述活塞杆27通过活塞26滑动连接于缸筒25内,所述活塞杆27与缸筒25的内部连接处设置有高密度密封塞29,所述活塞杆27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罩28。
25.进一步,所述第一减震组包括第一滑杆5、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所述第一滑杆5固定连接于支撑墩2的内部,所述支撑柱3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5上,所述支撑柱3与支撑墩2的内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6固定环绕于第一滑杆5的外侧。
26.进一步,所述桥梁本体1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垫4,所述减震垫4分别环绕于支撑柱3的外侧设置,所述桥梁本体1和支撑墩2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避位减震垫4的凹槽。
27.优选的,通过桥梁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3插接于支撑墩2上进行安装固定,桥梁本体1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垫4进行抗震缓冲,且支撑柱3通过第一滑杆5滑动连接于支撑墩2内,发生震动时,支撑柱3分别压缩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进行缓冲减震,实现了对桥梁本体1的抗震。
28.优选的,桥梁本体1产生的震动驱使前耳环23带动活塞杆27上的活塞26滑动连接于缸筒25内,阻尼介质通过活塞26上的阻尼通道产生阻尼力进行缓冲减震,且粘滞阻尼器8结构紧凑,大大提升了桥梁本体1的抗风抗震强度。
29.优选的,活塞杆27与缸筒25的连接处设置有高密度密封塞29,实现了缸筒25内部的密封,使粘滞阻尼器8的抗震效益进一步提升,且活塞杆27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罩28,实现了粘滞阻尼器8内部的防尘。
30.实施例2
31.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连接有桥梁本体1,所述桥梁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便于支撑的支撑墩2,所述桥梁本体1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减震组和第三减震组。
32.进一步,所述支撑墩2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横梁30,所述支撑横梁30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墩2,所述支撑横梁30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33.进一步,所述第二减震组包括第一套杆9、第一套筒10和第三弹簧11,所述第一套杆9固定连接于桥梁本体1上,所述第一套筒10固定连接于支撑横梁30上,所述第一套杆9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筒10内,所述第一套杆9和第一套筒10的外侧固定环绕有第三弹簧11。
34.进一步,所述第三减震组包括第一连杆15、第二套杆12、第二套筒13和第二连杆19,所述第二套杆12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13内,所述第二套杆12与第二套筒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弹簧14,所述第一连杆15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二套杆12和第二套筒13上,所述第一连杆15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移动块16,所述第一移动块16通过第二滑杆17滑动连接于桥
梁本体1上,所述第一移动块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五弹簧18,所述第二连杆19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二套杆12和第二套筒13上,所述第二连杆19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移动块20上,所述第二移动块20通过第三滑杆21滑动连接于支撑横梁30上,所述第二移动块20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弹簧22。
35.优选的,两个相邻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横梁30实现对支撑墩2连接的加固。
36.优选的,桥梁本体1的中部产生较强的震动时,桥梁本体1分别驱使第一套杆9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筒10内,从而实现桥梁本体1对第三弹簧11的压缩,实现了对桥梁本体1的减震。
37.优选的,桥梁本体1中部的震动驱使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9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从而实现第一移动块16压缩第五弹簧18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杆17上进行减震,且驱使第二移动块20压缩第六弹簧22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杆21上进行缓冲减震。
38.优选的,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9分别铰接的第二套杆12压缩第四弹簧14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13内,实现了桥梁本体1中部的多重减震效益,抗风抗震效果显著。
39.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部分与实施例桥梁本体1相同。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桥梁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3插接于支撑墩2上进行安装固定,桥梁本体1与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垫4进行抗震缓冲,且支撑柱3通过第一滑杆5滑动连接于支撑墩2内,发生震动时,支撑柱3分别压缩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进行缓冲减震,实现了对桥梁本体1的抗震,另外桥梁本体1产生的震动驱使前耳环23带动活塞杆27上的活塞26滑动连接于缸筒25内,阻尼介质通过活塞26上的阻尼通道产生阻尼力进行缓冲减震,且粘滞阻尼器8结构紧凑,大大提升了桥梁本体1的抗风抗震强度,另外活塞杆27与缸筒25的连接处设置有高密度密封塞29,实现了缸筒25内部的密封,使粘滞阻尼器8的抗震效益进一步提升,且活塞杆27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罩28,实现了粘滞阻尼器8内部的防尘;两个相邻支撑墩2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横梁30实现对支撑墩2连接的加固,桥梁本体1的中部产生较强的震动时,桥梁本体1分别驱使第一套杆9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筒10内,从而实现桥梁本体1对第三弹簧11的压缩,实现了对桥梁本体1的减震,另外桥梁本体1中部的震动驱使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9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从而实现第一移动块16压缩第五弹簧18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杆17上进行减震,且驱使第二移动块20压缩第六弹簧22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杆21上进行缓冲减震,另外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9分别铰接的第二套杆12压缩第四弹簧14滑动连接于第二套筒13内,实现了桥梁本体1中部的多重减震效益,抗风抗震效果显著。
4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中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通晓的部件,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桥梁减震结构存在抗风抗震效果差的问题。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