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耐挤压型导电纤维扁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9  87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挤压型导电纤维扁电缆。


背景技术:

2.工业应用现场的电磁噪声环境往往十分复杂,电磁噪声的辐射或传导(emi)可能会严重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电磁噪声传播的一类重要载体,就是产线设备中使用的各种电缆。它们中有些是噪声源,有些则是受扰对象。屏蔽电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应用,其中涉及电磁干扰(emi)和/或射频干扰(rfi)。通过屏蔽电缆路的电信号可以比通过非屏蔽电缆路由的电信号向外部环境辐射更少的emi/rfi。通过屏蔽电缆传输的电信号可以比通过非屏蔽电缆的信号被更好地保护免受环境emi/rfi的干扰。屏蔽电缆的信号导体通常成对布置,以传递差分信号。然而,一般的差分信号电缆截面为平直扁平状,承受挤压弯曲时容易发生变形,造成低压差分信号线芯结构不稳定,更会导致低压差分信号线芯的特性阻抗匹配性、回波损耗及衰减性能劣化,从而影响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挤压型导电纤维扁电缆,基于轻质化制作,耐挤压变形,抗弯曲性更好,低压差分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稳定可靠,耐久使用。
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5.耐挤压型导电纤维扁电缆,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内导体且共同包覆在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内,所述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外部依次包覆有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铜箔层形成椭圆形差分信号线芯,所述差分信号线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接地导体并共同包覆在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内,所述两个内导体的间隔距离为所述内导体外径的1.25倍至8倍,所述差分信号线芯的长短轴比为1.2:1至2.5:1,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
6.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0μm。
7.作为优选,线径大的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为10μm至18μm,线径小的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为5μm至10μm。
8.作为优选,所述铜箔层厚度为5μm至15微米。
9.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的厚度比为1.45:1至2.5:1。
10.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的共计厚度为1.25mm至3.2mm。
11.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单向螺旋缠绕结构且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
12.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镀锡铜单丝和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
13.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绞距为所述内导体外径的五至十二倍。
14.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厚度为0.2mm至2.6mm。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1.优化两个内导体的间隔距离为内导体外径的1.25倍至8倍,抑制信号窜扰发生,提高抗干扰能力,保证差分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稳定性,绝缘层外部添加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铜箔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使得铜导电涂层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外表面包覆更加牢固且纤维之间间隙获得更好的渗透覆盖,铜箔层能够进一步覆盖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的编织缝隙,有效的抑制内部的信号泄漏至外部及抑制来自外部信号的干扰,保证屏蔽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耐久使用性更好。
17.2.差分信号线芯的长短轴比优化设计为1.2:1至2.5:1,椭圆形的差分信号线芯比普通的扁平状线芯厚度大,有助于提高结构强度,能够更好的承受弯曲挤压等状态下的侧向压力,防止受挤压变形,确保低压差分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稳定性,保证良好的电气性能,耐久使用。
18.3.内导体采用镀锡铜单丝和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有助于提高内导体的抗拉伸强度,提高耐弯曲特性,减少内导体变形断丝现象发生,耐久使用。
19.4.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能够降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降低电缆的电容和衰减,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大于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在电缆经受弯曲扭转时,保持与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之间的滑动性并提供有效保护,以防止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出现撕裂和起皱现象,保证绝缘电气特性,耐久使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内导体,2-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3-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4-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5-铜箔层,6-接地导体,7-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耐挤压型导电纤维扁电缆,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内导体1且共同包覆在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2内,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1为若干镀锡铜单丝和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丝绞合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1绞距为所述内导体1外径的五至十二倍。所述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2外部依次包覆有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3、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和铜箔层5形成椭圆形差分信号线芯,所述差分信号线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接地导体6并共同包覆在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7内。所述两个内导体1的间隔距离为所述内导体1外径的1.25倍至8倍。所述差分信号线芯的长短轴比为1.2:1至2.5:1。具体的说,所述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2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3的厚度比为1.45:1至2.5:1,进一步的,所述硅烷接枝交联发泡聚乙烯绝缘层2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防护层3的共计厚度为1.25mm至3.2mm。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4为导电纤维束单向螺旋缠绕结构且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具体的说,所述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0μm,进一步的,线径大的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为10μm至18μm,线径小的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为5μm至10μm。所述铜箔层5厚度优选为5μm至15微米。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7厚度优选为0.2mm至2.6mm。
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