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煮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1  86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煮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泡茶机一般将茶叶放入到茶仓,然后将热水引入到茶仓,通过热水长时间浸泡茶叶,获得茶水。
3.但是由于没有搅拌的情况下,通过热水对茶叶的萃取时间较长,浮在热水表面的茶叶也难以完全浸入到热水中,茶叶的萃取不是很彻底。只能在多次热水的长期浸泡下才能全部萃取茶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萃取茶料的煮茶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煮茶装置,包括茶仓、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具有加热通道,
7.包括容纳腔、存液室和第一控制部件,
8.所述茶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
9.所述存液室具有存液腔、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与所述存液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茶仓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用于输入所述加热通道中的蒸汽和热液,
10.所述存液室具有排液口,所述第一控制部件连通或阻断所述存液腔与所述排液口。
1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存液室和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的加热通道内热水和/或蒸汽通过第二进口进入,存液腔与所述茶仓连通,并通过第一控制部件连通或阻断存液腔与排液口,如此,从加热通道进入的热水和蒸汽可经存液腔进入到茶仓,用于萃取茶叶,且蒸汽还能在茶仓内产生气流,起到搅拌的作用,更快速萃取茶料。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17.茶仓11、加热组件12、容纳腔13、存液室14、第一控制部件15、加热通道121、存液腔145、第一进口143、第二进口144、排液口148、进液口147、出液室142、连通口149、缓冲室141、出口146、第二控制部件17、仓体111、单向阀芯112、孔道113、支撑柱150、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照图1,一种煮茶装置,包括茶仓11、加热组件12、容纳腔13、存液室14和第一控制部件15,所述加热组件12具有加热通道121,
19.所述茶仓1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13,
20.所述存液室14具有存液腔145、第一进口143和第二进口144,所述第一进口143、第二进口144与所述存液腔145连通,所述第一进口143与所述茶仓11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44用于输入所述加热通道121中的蒸汽和热液,
21.所述存液室14具有排液口148,所述第一控制部件15连通或阻断所述存液腔145与所述排液口148。
22.加热组件12的加热通道121内热水和/或蒸汽通过第二进口144进入,存液腔145与所述茶仓11连通,并通过第一控制部件15连通或阻断存液腔145与排液口148,如此,从加热通道121进入的热水和蒸汽可经存液腔145进入到茶仓11,用于萃取茶叶,且蒸汽还能在茶仓11内产生气流,起到搅拌的作用,更快速萃取茶料。
23.其中茶仓11内可以放置诸如绿茶、红茶等茶叶,也可以放置玫瑰花、大麦茶等茶料,还可以放置一些养生药材。
24.本文中,第二进口144用于输入加热通道121中的蒸汽和热液包括以下情况,当加热组件12加热产生蒸汽时,加热通道121中会充满蒸汽,此时第二进口144用于输入加热通道121中的蒸汽;当加热组件12加热产生热水时,加热通道121中会充满热水,此时第二进口144用于输入加热通道121中的热水。
25.加热组件12可以是管路加热组件12,也可以是板式加热组件1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加热组件12可以是纳米膜管路加热组件12。
26.煮茶装置还可以包括水箱,水箱内的水进入加热组件12后被加热成热水或蒸汽,视情况进入到茶仓11。
27.存液室14可以是煮茶装置的一个部件,存液室14具有缓冲室141、出液室142,
28.所述缓冲室141具有所述第一进口143、第二进口144、所述存液腔145;缓冲室141位于茶仓11的下方。
29.所述第一控制部件15连通或阻断所述缓冲室141与所述出液室142;如此,第一控制部件15可根据用户指令打开出茶水。
30.所述出液室142具有所述排液口148和进液口147,所述进液口147用于输入所述加热通道121热液。茶水从排液口148离开。
31.进液口147输入加热通道121热液是为了当用户只需要热水需求时,可通过进液口147进入出液室142出热水。如此,该煮茶装置可以即用于出茶水,也可以用于出热水。
32.参照图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室141和所述出液室142组装固定,所述出液室142具有连通口149,所述缓冲室141具有出口146,所述缓冲室141出口146与所述连通口149连通。
33.缓冲室141和出液室142单独注塑成型,注塑简单。缓冲室141和出液室142可以通过例如卡扣等方式组装固定。
34.参照图3,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液室142具有连通口149(图3中未示出),所述缓冲室141具有出口146,所述缓冲室141出口146与所述连通口149连通;
35.所述煮茶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出液室142与所述缓冲室141。
36.参照图4,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存液室14包括所述出液室142和所述缓冲室141,所述出液室142和所述缓冲室14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存液室14包括连通口149,所述第一控制部件15封闭或打开所述连通口149,阻断或打开所述出液室142和所述缓冲室141的连通。
37.存液室14可通过塑料注塑成型而成,存液腔145位于缓冲室141,存液腔145用于接收从加热通道121输入的热水、蒸汽,并进入茶仓11,有了存液腔145后,进液和进气都从存液腔145进入到茶仓11,也简便了泡茶机的结构。
38.参照图5,煮茶装置包括第二控制部件17,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连接于所述加热组件12与所述缓冲室141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控制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缓冲室141的第二进口144连通和/或控制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出液室142的进液口147连通。其中第二控制部件17连接于加热组件12和缓冲室141之间是指第二控制部件17连接于加热组件12和缓冲室141之间的流路,可以是第二控制部件17的部分,也可以是第二控制部件17的全部。
39.煮茶装置设置第二控制部件17可用于流路的切换。
40.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为三通电磁阀或三通机械阀;或者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具有第一阀和第二阀,第一阀打开或阻断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第二进口144的连通;所述第二阀打开或阻断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进液口147的连通;
41.通过第二控制部件17可以将加热组件12产生的热水或蒸汽输送至缓冲室141,也可以输送至出液室142,既满足泡茶所需,又满足饮水的需求,一机多用。
42.所述第一控制部件15为电磁阀或机械截止阀或开关阀。
43.煮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至少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
44.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15为开;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阻断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第二进口144的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阻断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进液口147的连通;在该控制模式下,茶仓11内茶水应用户需求供给。
45.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15为开,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打开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第二进口144的连通或者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打开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进液口147的连通;在该控制模式下,煮茶装置应用户需求提供特定浓度的茶水,此时茶仓11内茶水浓度偏高,第二控制部件17的打开,将茶仓11内的茶水稀释后向用户输出。
46.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15为关;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阻断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第二进口144的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部件17打开所述加热通道121与所述进液口147的连通。在该控制模式下,煮茶装置应用户需求提供客户要求的热水。
47.定义所述茶仓11位于所述容纳腔13部分为底,所述存液室14位于所述茶仓11底部,所述第一进口143位于所述茶仓11底部,在所述茶仓11的高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进口144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进口143。
48.存液室14位于茶仓11底部,加热通道121过来的热液和蒸汽自缓冲室141慢慢溢出
至茶仓11,茶仓11内茶叶漂浮在茶仓11内,蒸汽从茶仓11底部向上冲击茶叶,起到搅拌的作用,加快茶叶萃取。
49.所述茶仓11具有仓体111和单向阀芯112,所述仓体111底部具有孔道113,所述单向阀芯112至少部分位于孔道113;
50.所述存液室14具有支撑柱150,所述支撑柱150与所述单向阀芯112相抵,所述单向阀芯112与所述仓体111底部的孔道113对应的壁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连通所述存液腔145与所述仓体111内腔。
51.茶仓11可拆卸地位于容纳腔13,当将茶仓11拿出时,由于支撑柱150不再抵靠单向阀芯112,单向阀芯112可封闭茶仓11底部,使得茶仓11在拿出后,不会漏水或漏茶料。
52.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