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渗碳淬火生产线的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1  82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渗碳淬火生产线的控制柜。


背景技术:

2.渗碳淬火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控制柜属于渗碳淬火中使用的重要设备,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控制柜,一般为整体框架结构设置,一处严重损坏后,需进行整体结构的检修或更换,成本高;
4.2、现有的控制柜,通过内置板体结构进行控制结构的连接固定,集中于一处的控制结构,影响其散热性,或安装于板体前后端,但难以进行板体后部控制结构的检修作业。
5.因此,现有的渗碳淬火生产线的控制柜,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碳淬火生产线的控制柜,通过设置控制柜体和安装机构,解决了现有控制柜,一般为整体框架结构设置,一处严重损坏后,需进行整体结构的检修或更换,成本高,同时,其通过内置板体结构进行控制结构的连接固定,集中于一处的控制结构,影响其散热性,或安装于板体前后端,但难以进行板体后部控制结构检修作业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渗碳淬火生产线的控制柜,包括控制柜体,所述控制柜体包括u型框架、侧板和端板,且u型框架两侧以及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侧板和端板;
9.所述端板内侧中部连接有安装机构,且安装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组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内侧中部通过调节杆连接有安装架,且安装架内侧边角呈带孔的凸块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u型框架正前端中部活动连接有柜门,且柜门正一侧中部呈贯穿的凸块设置,柜门正下部两侧呈等距的贯穿通口设置。
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凸块进行柜门结构把控,对其进行开关时力的施加,而通过通口进行控制柜体内的散热。
12.进一步地,所述柜门正上中部两侧镶嵌连接有显示仪表,且柜门正中部等距镶嵌有操作按钮,柜门周侧与u型框架内前端侧壁间阻尼设置。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显示仪表进行控制柜体内作业的显示,而由操作按钮进行控制柜体的操控,以及在阻尼的作用下,对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柜门进行定位。
14.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端板两两一组为一个整体结构设置,且侧板之间以及端板之间连接处外侧设置有铰链,铰链通过内端部等距的螺钉与侧板、端板间螺纹连接。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螺钉进行铰链与侧板、端板间的连接,易于进行侧板、端板
结构的折叠放置,降低空间的占用。
16.进一步地,所述u型框架呈贯穿两侧以及正中部的腔体设置,且u型框架前后端边缘等距连接有螺柱,螺柱纵向尺寸大于柜门、侧板以及端板的纵向尺寸设置。
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腔体进行控制结构的承接,而由螺柱进行侧板、端板结构的二次定位,以及由螺柱与外结构的预先接触,进行控制柜体的防撞处理。
18.进一步地,所述端板下部中央位置通过回型框架连接有支座,且支座底两侧端部贯穿连接有内六角螺栓。
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回型框架进行支座结构的初步连接,并通过内六角螺栓对其进行二次定位,同时,由支座进行该控制柜体的结构支撑。
20.进一步地,所述端板内侧中部的两侧连接有开口框架,且开口框架内部连接有u型板,u型板内端中部与调节管外端连接。
2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开口框架进行u型板结构的连接,而u型板则用于对调节管进行承接定位。
22.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框架外端中部呈对外的凸柱设置,所述端板内侧中部的两侧呈凹槽设置,凸柱阻尼延伸进凹槽内。
2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凸柱与凹槽间结构的连接,进行开口框架结构的定位,采用该活动的连接方式,易于进行开口框架的拆装。
2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柜体,通过对控制柜体进行拆分式设计,以便于其损坏结构的单独拆卸检修,降低成本,具体的,控制柜体包括u型框架、侧板和端板,而侧板和端板与u型框架间采用螺纹的连接方式,通过侧板、端板均呈活动连接的一组设置,进而易于其损坏结构的检修或更换。
2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机构,通过进行控制结构的分离安装以及对用于控制结构的安装结构进行角度可调节设置,在确保控制结构散热性的同时,易于其结构的检修,具体的,安装机构包括的安装架通过前后端进行控制结构的安装定位,通过对控制结构进行分散式安装,易于其散热,而安装架上下端中部的调节杆螺纹连接于调节管内,通过对安装架施加转动的力,使得安装架后部代替原有前部位置,以对其进行检修即可。
2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板、端板外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板、安装机构连接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座结构示意图。
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4.1、控制柜体;101、u型框架;102、侧板;103、端板;104、柜门;2、安装机构;201、调节管;202、调节杆;203、安装架;204、开口框架;205、u型板;3、显示仪表;4、操作按钮;5、螺柱;6、铰链;7、螺钉;8、回型框架;9、支座;10、内六角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6.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渗碳淬火生产线的控制柜,包括控制柜体1,控制柜体1包括u型框架101、侧板102和端板103,且u型框架101两侧以及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侧板102和端板103;
37.端板103内侧中部连接有安装机构2,且安装机构2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组调节管201,调节管201内侧中部通过调节杆202连接有安装架203,且安装架203内侧边角呈带孔的凸块设置,进行该控制柜体1的使用时;
38.首先,进行控制柜体1的结构组装,此时,对侧板102以及端板103施加向外的力,使得折叠中的侧板102以及端板103处于展开状态,并将侧板102、端板103分别放置于u型框架101的两侧以及上下部,同时,对其施加向内的力,并对螺柱5施加拧紧的力;
39.接着,将支座9放置于端板103下部的回型框架8内,并施加向上的力,同时对内六角螺栓10施加拧紧的力;
40.然后,对柜门104施加向外的力,使其处于打开状态,将连接有调节管201的u型板205放置于开口框架204内,并施加向外的力,此时,安装架203上下部的调节杆202施加转动的力,使其一端螺纹连接于调节管201内;
41.最后,将控制结构分别阻尼连接于安装架203的前后部中段,并将外螺栓拧紧于安装架203内侧边角的带孔凸块内即可。
42.其中如图1-2所示,u型框架101正前端中部活动连接有柜门104,且柜门104正一侧中部呈贯穿的凸块设置,柜门104正下部两侧呈等距的贯穿通口设置,具体的,进行u型框架101的使用时,由凸块进行柜门104结构把控,以及对其进行开关时力的施加,而通过通口进行控制柜体1内的散热即可;
43.柜门104正上中部两侧镶嵌连接有显示仪表3,且柜门104正中部等距镶嵌有操作按钮4,柜门104周侧与u型框架101内前端侧壁间阻尼设置,具体的,进行柜门104的使用时,由柜门104正表面进行显示仪表3以及操作按钮4的连接,由显示仪表3进行控制柜体1内作业的显示,而由操作按钮4进行控制柜体1的操控,以及在阻尼的作用下,对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柜门104进行定位即可;
44.侧板102、端板103两两一组为一个整体结构设置,且侧板102之间以及端板103之间连接处外侧设置有铰链6,铰链6通过内端部等距的螺钉7与侧板102、端板103间螺纹连接,具体的,进行侧板102之间以及端板103之间结构的连接时,将铰链6放置于侧板102以及端板103的连接处内侧,并对螺钉7施加拧紧的力即可;
45.u型框架101呈贯穿两侧以及正中部的腔体设置,且u型框架101前后端边缘等距连接有螺柱5,螺柱5纵向尺寸大于柜门104、侧板102以及端板103的纵向尺寸设置,具体的,进行u型框架101的使用时,由腔体进行控制结构的承接,而由螺柱5进行侧板102、端板103结
构的二次定位,以及由螺柱5与外结构的预先接触,进行控制柜体1的防撞处理即可。
46.其中如图4所示,端板103下部中央位置通过回型框架8连接有支座9,且支座9底两侧端部贯穿连接有内六角螺栓10,具体的,进行支座9的使用时,将支座9放置于端板103下部的回型框架8内,并施加向上的力,同时对内六角螺栓10施加拧紧的力,并将支座9底端与地面接触即可。
47.其中如图3所示,端板103内侧中部的两侧连接有开口框架204,且开口框架204内部连接有u型板205,u型板205内端中部与调节管201外端连接,具体的,进行u型板205的使用时,将连接有调节管201的u型板205放置于开口框架204内,并施加向外的力即可;
48.开口框架204外端中部呈对外的凸柱设置,端板103内侧中部的两侧呈凹槽设置,凸柱阻尼延伸进凹槽内,具体的,进行开口框架204结构的定位时,将开口框架204一端的凸柱放置于凹槽内,并对其施加向内的力,使得凸柱连接于凹槽内即可。
4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