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消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封性消沫电极。
背景技术:
2.在抗生素、啤酒、vc、味精等生产发酵过程中,都会遇到对发酵罐中泡沫的控制问题,泡沫的大量产生,将会产生菌种异常代谢、降低产量、减小“定容”等一系列不良影响,严重时发酵罐还会发生“逃液”现象,增加染菌风险。而消沫电极为“化学自动消泡”过程中关键的信息反馈部件,其本身的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3.现有的一体式消沫电极,金属电极接头之间采用绝缘管件相互隔开绝缘,不同部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不可靠,在实际运输及物料冲刷下,易发生损坏而影响密封性能,导致物料进入电极杆内部,容易诱发染菌,严重时可造成反馈信号中断,严重影响发酵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封性消沫电极,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高密封性消沫电极,包括电极杆和灌封胶芯;所述电极杆包括电极管和电极接头,所述电极管内部中空且两端敞口设置,所述电极接头与所述电极管同轴固定在所述电极管的底部,所述灌封胶芯与所述电极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极管的内部,所述灌封胶芯的顶部与所述电极管的顶部平齐,所述灌封胶芯的底部与所述电极接头的顶部接触贴合,所述灌封胶芯的外壁与所述电极管的内壁对应接触贴合;所述电极接头的顶部连接有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向上竖直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灌封胶芯的底部和顶部并伸出所述电极管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电极管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管和绝缘管,所述绝缘管和所述连接管均内部中空且两端敞口设置,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绝缘管的顶部,所述电极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绝缘管的底部,所述灌封胶芯的顶部与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平齐,且所述电极引线伸出所述连接管的顶部。
8.优选的,所述电极接头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的下连接头和下阻挡头,所述下连接头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阻挡头的直径,所述下连接头经所述绝缘管的底部伸入所述绝缘管中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阻挡头位于所述绝缘管的底部下方,且所述下阻挡头靠近所述下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绝缘管的底部下表面对应接触贴合。
9.优选的,所述绝缘管的底部外周边缘向远离所述下阻挡头的方向凹陷形成下环形凹槽,所述下阻挡头靠近所述下连接头的一侧的外周边缘向靠近所述绝缘管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下环形凸起,所述下环形凸起对应伸入所述下环形凹槽中,令所述下阻挡头对应扣合固定在所述绝缘管的底部下方。
10.优选的,所述下阻挡头的直径与所述绝缘管的外径相等。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的上阻挡头和上连接头,所述上连接头的外径小于所述上阻挡头的外径,所述上连接头经所述电极管的顶部伸入所述绝缘管中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上阻挡头位于所述绝缘管顶部的上方,且所述上阻挡头靠近所述下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绝缘管的顶部上表面对应接触贴合。
12.优选的,所述绝缘管的顶部外周边缘向远离所述上阻挡头的方向凹陷形成上环形凹槽,所述上阻挡头靠近所述上连接头的一侧的外周边缘向靠近所述绝缘管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上环形凸起,所述上环形凸起对应伸入所述上环形凹槽中,令所述上阻挡头对应扣合固定在所述绝缘管的顶部上方。
13.优选的,所述上阻挡头包括第一阻挡头和第二阻挡头,所述第二阻挡头与所述第一阻挡头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头的顶部,所述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阻挡头的底部,所述第一阻挡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阻挡头的外径,所述上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阻挡头的外径,所述第二阻挡头的外径与绝缘管的外径相等。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电极管内壁与灌封胶芯粘连为一体,并且灌封胶芯有一定强度,增加了电极的整体机械强度,保证了密封性能并延长了使用寿命。2、电极管内部被灌封胶芯填满,无物料留存死角,可保证发酵生产的无菌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物料意外流入电极杆内部对电极引线产生腐蚀,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绝缘管;2、电极引线;3、灌封胶芯;4、下阻挡头;5、下连接头;6、下环形凸起;7、第一阻挡头;8、第二阻挡头;9、上连接头;10、上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密封性消沫电极,包括电极杆和灌封胶芯3;所述电极杆包括电极管和电极接头,所述电极管内部中空且两端敞口设置,所述电极接头与所述电极管同轴固定在所述电极管的底部,所述灌封胶芯3与所述电极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极管的内部,所述灌封胶芯3的顶部与所述电极管的顶部平齐,所述灌封胶芯3的底部与所述电极接头的顶部接触贴合,所述灌封胶芯3的外壁与所述电极管的内壁对应接触贴合;所述电极接头的顶部连接有电极引线2,所述电极引线2向上竖直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灌封胶芯3的底部和顶部并伸出所述电极管的顶部。
19.灌装胶芯为环氧树脂凝固而成,电极安装过程为,首先将电极引线2焊接在电极接头的顶部,之后将电极接头安装在电极管的下端,并将电极引线2向上延伸至穿过电极管的顶部,之后将调配好的液态环氧树脂由电极管的上端缓慢注入其内部,直到灌满电极管的内部,然后采用相应工艺使液态环氧树脂干燥凝固,形成灌封胶芯3。
20.灌封胶芯3为液态环氧树脂灌入电极管内部后烘干获得,保证了电极管内部被灌
封胶芯3填满,无死角。环氧树脂固结形成的灌封胶芯3具有一定强度,保证了电极管的整体性及机械强度。环氧树脂固结过程中,将电极管内壁与灌封胶芯3外壁粘连为一体,保证了电极管的密封性能。灌封胶芯3既起到密封作用,又可以作为电极管的强度增强部件,结构简单易实现。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管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管和绝缘管1,所述绝缘管1和所述连接管均内部中空且两端敞口设置,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绝缘管1的顶部,所述电极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绝缘管1的底部,所述灌封胶芯3的顶部与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平齐,且所述电极引线2伸出所述连接管的顶部。
22.绝缘管1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23.所述电极接头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的下连接头5和下阻挡头4,所述下连接头5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阻挡头4的直径,所述下连接头5经所述绝缘管1的底部伸入所述绝缘管1中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阻挡头4位于所述绝缘管1的底部下方,且所述下阻挡头4靠近所述下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绝缘管1的底部下表面对应接触贴合。下连接头5与绝缘管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是其他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螺纹连接的方式。
24.所述绝缘管1的底部外周边缘向远离所述下阻挡头4的方向凹陷形成下环形凹槽,所述下阻挡头4靠近所述下连接头5的一侧的外周边缘向靠近所述绝缘管1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下环形凸起6,所述下环形凸起6对应伸入所述下环形凹槽中,令所述下阻挡头4对应扣合固定在所述绝缘管1的底部下方。
25.电极接头与绝缘管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以及凸起凹槽扣合连接两种连接方式,能够保证电极接头与绝缘管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
26.所述下阻挡头4的直径与所述绝缘管1的外径相等。这样能够保证电极接头与电极管之间的整体性。
27.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的上阻挡头和上连接头9,所述上连接头9的外径小于所述上阻挡头的外径,所述上连接头9经所述电极管的顶部伸入所述绝缘管1中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上阻挡头位于所述绝缘管1顶部的上方,且所述上阻挡头靠近所述下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绝缘管1的顶部上表面对应接触贴合。上连接头9与绝缘管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是其他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螺纹连接的方式。
28.所述绝缘管1的顶部外周边缘向远离所述上阻挡头的方向凹陷形成上环形凹槽,所述上阻挡头靠近所述上连接头9的一侧的外周边缘向靠近所述绝缘管1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上环形凸起10,所述上环形凸起10对应伸入所述上环形凹槽中,令所述上阻挡头对应扣合固定在所述绝缘管1的顶部上方。
29.连接管与绝缘管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以及凸起凹槽扣合连接两种连接方式,能够保证连接管与绝缘管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
30.为了电极在使用时顺利与其他装置连接,可以使上阻挡头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阻挡头7和第二阻挡头8,所述第二阻挡头8与所述第一阻挡头7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头7的顶部,所述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阻挡头7的底部,所述第一阻挡头7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阻挡头8的外径,所述上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阻挡头8的外径。第一阻
挡头7可以用于连接其他部件,根据具体使用的情况可以额外使用其他连接紧固部件将第一阻挡头7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以令高密封性消沫电极连接到其他部件上;或者,第一阻挡头7外周可以设置螺纹,利用螺纹将高密封性消沫电极连接在其他部件上;第一阻挡头7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便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第二阻挡头8则可以用于进一步连接绝缘管1并保证连接管与绝缘管1之间的整体性。
31.所述第二阻挡头8的外径与绝缘管1的外径相等。这样能够保证连接管与绝缘管1之间的整体性。
32.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密封性消沫电极,电极管内壁与灌封胶芯粘连为一体,并且灌封胶芯有一定强度,增加了电极的整体机械强度,保证了密封性能并延长了使用寿命。电极管内部被灌封胶芯填满,无物料留存死角,可保证发酵生产的无菌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物料意外流入电极杆内部对电极引线产生腐蚀,提高了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