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2.无氧铜热交换器换热效率高,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较多水垢影响换热效率,且对于水质较差区域,无氧铜材质易发生腐蚀导致热交换器漏水;其次,铜质换热器成本高、目前常用换热器结构流动阻力大。
3.不锈钢热交换器相比较无氧铜热交换器不易腐蚀,但现有不锈钢热交换器的多个扰流片固接于结构复杂的框架结构板上,存在结构复杂以及制造时使用材料多的问题,从而造成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热水器,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第一扰流片和第二扰流片均固接于条状支架的下端上,由于结构简单,减少了制造耗材,从而降低了换热器和热水器的制造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扰流件以及翅片组件,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直管段,扰流件包括条状支架、至少一个第一扰流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扰流片,所述第一扰流片和所述第二扰流片沿所述条状支架的长度方向相间隔成角度固接于所述条状支架的下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以在所述条状支架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紊流,所述条状支架的上端开设有条形凹槽,以用于放置与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的内壁焊接的焊接膏,翅片组件固接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面上,以增大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面积。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还可以是:
7.所述第一扰流片与所述条状支架长度方向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扰流片与所述条状支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8.所述第一夹角为25度,所述第二夹角为20-35度。
9.所述第二夹角为30度。
10.所述第一扰流片和所述第二扰流片均为h形,均包括:
11.分流片,上端固接于所述条状支架上,以将层流一分为二,
12.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与所述分流片成角度固接并且所述导流片与所述分流片之间的夹角为度,以将位于所述分流片一侧的层流导流为紊流。
13.所述导流片的下部开设有过水口,以增大水流量。
14.所述导流片的端部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换热管的内壁抵接。
15.所述扰流件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为8.2mm。
16.所述第一扰流片和所述第二扰流片的长度均为17mm,所述第一扰流片和所述第二扰流片之间间隔2.5mm。
17.本实用新型目的还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换热器。
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及热水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扰流件的第一扰流片和第二扰流片均固接于条状支架上,由于结构简单,减少了制造耗材,从而实现降低换热器和热水器的制造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扰流件的立体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扰流件的侧视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扰流件的俯视示意图。
24.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号说明
26.1、换热管;
27.2、扰流件;21、条状支架;211、条形凹槽;22、第一扰流片;221、第一夹角;222、分流片;223、导流片;2231、过水口;2232、折边;23、第二扰流片;231、第二夹角;
28.3、翅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及热水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1至图6相关各图,包括:换热管1、固接于换热管1内的扰流件2以及翅片组件3。
31.换热管1包括至少一个直管段,例如,换热管1为蛇形不锈钢扁管。当然,换热管1不限于为不锈钢扁管,也可以为铜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换热管1的类型。
32.扰流件2包括条状支架21、至少一个第一扰流片2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扰流片23。
33.条状支架21的上端开设有条形凹槽211,以用于放置与换热管1的直管段的内壁焊接的焊接膏。例如,条状支架21为半圆形杆,条形凹槽211为弧形槽。例如,条形凹槽211的半径为2mm,当然,条形凹槽211的半径不限于2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半圆形杆的半径。
34.在需要将扰流件2的条状支架21与换热管1的直管段的内壁固接时,在条形凹槽211上涂抹焊接膏,而后将其插入换热管1内,扰流件2长度方向的两端焊接固定好后将换热器过高温炉进行高温焊接固定。
35.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沿条状支架21的长度方向相间隔成角度固接于条状支架21的下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以在条状支架21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紊流。例如,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在条状支架2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呈树杈形布置,这样,当水流经过时,其两侧树杈形布置的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扰乱水流路径,使其由有序层流转变为紊流,紊流由于粘性大、产生切应力多而耗能大,进而降低水流噪音;其次,紊流状态水分子扩散速度快,水分子换热量快且参与换热的水分子增多,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紊流状态水质不易堆积在换热管内造成换热管结垢。
36.翅片组件3固接于换热管1的外壁面上,以增大换热管1的外表面受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3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扰流件的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均固接于条状支架21上,由于结构简单,减少了制造耗材,从而实现降低换热器制造成本的效果。
3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3、图5和图6,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第一扰流片22与条状支架21长度方向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一夹角221,以使第一扰流片22将条状支架21长度方向的一侧的层流导流为紊流。第二扰流片23与条状支架2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之间具有第二夹角231,以使第二扰流片23将条状支架2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层流导流为紊流。
3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3、图5和图6,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第一夹角221为25度,第二夹角231为20-35度。例如,第一夹角221为25度,第二夹角231也为25度。例如,第一夹角221为25度,第二夹角231为35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二夹角231的角度。
4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3、图5和图6,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在第二夹角231为30度时,降噪效果和换热效率最佳。
4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3和图4,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均为h形,均包括分流片222和导流片223。
42.分流片222的上端固接于条状支架21上,以将层流一分为二。
43.导流片223与分流片222成角度固接并且导流片223与分流片222之间的夹角为155度,以将位于分流片222一侧的层流导流为紊流。例如,在第一夹角221和第二夹角231均为25度时,导流片223与分流片222之间的夹角为155度。
44.当然,导流片223与分流片222之间的夹角不限于为155度,例如,在第二夹角231为35度时,第二扰流片23的导流片223与分流片222之间的夹角为145度。
45.例如,在第二夹角231为30度时,第二扰流片23的导流片223与分流片222之间的夹角为150度。
46.例如,在第二夹角231为20度时,第二扰流片23的导流片223与分流片222之间的夹角为160度。
4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3和图4,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导流片223的下部开设有过水口2231,以增大水流量,提升热水输出量。
4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3、图5和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导流片223的端部设有折边2232,折边2232与换热管1的内壁抵接,以增强扰流件2的结构稳定性。
4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5,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扰流件2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为8.2mm。当然,扰流件2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不限于为8.2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的管件内径的大小来选择扰流件2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
5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4,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的长度均为17mm,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之间间隔2.5mm。例如,分流片222的长度为6.5mm,导流片223的长度为10.5mm。
51.当然,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的长度不限于为17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的长度。
5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请参考图3至图5,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第一扰流片22数量为六个,第二扰流片23数量为五个,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相间排列。当然,第一扰流片22数量不限于为六个,第二扰流片23数量也不限于为五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换热管1的直管段的长度选择第一扰流片22和第二扰流片23的数量。
5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水器,由于包括上述的换热器,从而实现了结构简单,减少了制造耗材,从而实现降低热水器整体的制造成本的效果。
54.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