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耳式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3  1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讯设备,尤其是一种单耳式对讲机。


背景技术:

2.对讲机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没有话费产生,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根据对讲机是否可以移动可以将对讲机分为固定式对讲机和移动式对讲机,目前常见的移动式对讲机通常为手持机,其使用时需要握持在手上,使用较不方便。
3.为了在仅接收语音的情况下释放双手,传统的对讲机主要是通过设置背夹以将对讲机夹持在腰带上、设置绑带以将对讲机绑扎手上或者设置挂绳以将对讲机套设在脖子上等方案来实现的,然而这类方案会导致对讲机远离使用者的耳朵,影响接受语音的清晰度。
4.授权公告号为cn2125189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耳机式对讲机,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耳机体,及连接两个所述耳机体的环形连接体,还包括至少设置于一所述耳机体上用于接收声音的麦克风;用于声音传递的骨传导麦克风;连接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的对讲系统。该耳机式对讲机可解放使用者的双手,且不影响接受语音的清晰度。然而该对讲机具有两个耳机体,使用时两个耳机体都分别套设在使用者的两个耳朵中,会影响使用者倾听外部声音(即非对讲机传送的声音),使用较不方便,而如果仅保留一个耳机体,则对讲机的控制电路板、天线、电池等零部件需要集中布设到一个耳机体中,使用时容易脱落。
5.有鉴于此,本技术人对耳机式的对讲机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接受语音清晰度高且不易脱落的单耳式对讲机。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单耳式对讲机,包括壳体、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耳机、转动连接在所述耳机上的软管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软管远离所述耳机的一端上的挂耳,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天线、麦克风和按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麦克风对应布置的拾音孔和用于供所述按键穿出的穿孔,所述耳机具有出音管,所述出音管上套设有耳塞,所述挂耳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电池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穿插在所述软管中。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软管的管身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软管的内孔连通的透气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天线为弹簧式天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挂耳上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上穿插有充
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电连接有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源控制器具有电源指示灯,所述挂耳在与所述电源指示灯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透光孔。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长条状的沉槽,所述拾音孔设置在所述沉槽的槽底。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上开嵌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状态指示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电连接有嵌设在所述壳体上的外接头。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呈长条状,所述耳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下部。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由于仅设置一个耳机,使用时只会占用使用者的一个耳朵,使用者的另一个耳朵可以听到非对讲机传送的声音,使用较为方便,同时通过设置挂耳,并将重量相对较大的电池设置在挂耳内,使用时挂耳可挂在耳朵上方,且挂耳和壳体相互构成平衡结构,不易脱落。
20.2、通过在软管上开设透气孔,有助于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避免电池发烫影响体验,同时有助于增加软管的柔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耳式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耳式对讲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壳体和挂耳的部分零部件。
23.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24.10-壳体;
ꢀꢀꢀꢀꢀꢀꢀꢀꢀꢀꢀꢀꢀꢀꢀꢀꢀ
11-控制电路板;
25.12-天线;
26.14-按键;
ꢀꢀꢀꢀꢀꢀꢀꢀꢀꢀꢀꢀꢀꢀꢀꢀꢀ
15-拾音孔;
27.16-沉槽;
ꢀꢀꢀꢀꢀꢀꢀꢀꢀꢀꢀꢀꢀꢀꢀꢀꢀ
17-状态指示灯;
28.18-外接头;
ꢀꢀꢀꢀꢀꢀꢀꢀꢀꢀꢀꢀꢀꢀꢀ
20-耳机;
29.21-耳塞;
ꢀꢀꢀꢀꢀꢀꢀꢀꢀꢀꢀꢀꢀꢀꢀꢀꢀ
30-软管;
30.31-透气孔;
31.40-挂耳;
ꢀꢀꢀꢀꢀꢀꢀꢀꢀꢀꢀꢀꢀꢀꢀꢀꢀ
41-电池;
32.42-充电接头;
ꢀꢀꢀꢀꢀꢀꢀꢀꢀꢀꢀꢀꢀ
43-电源控制器;
33.44-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3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耳式对讲机,包括壳体10、转动连接在壳体10上的耳机20、转动连接在耳机20上的软管30以及固定连接在软管30远离耳机20的一端上
的挂耳40。由于软管30与耳机20之间是转动连接的,便于在使用时调整耳机的角度,以便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将对讲机佩戴在左耳或右耳。
36.壳体10呈长条状,壳体10与耳机20之间的转动连接轴与壳体10的长度方向垂直布置。这样便于使用者调节壳体10与耳机20之间的相对角度,以改变耳机20对耳朵的受力,进而提高佩戴舒适性。壳体10包括两个相互扣接的半壳体,壳体10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11以及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的天线12、麦克风(图中未示出)和按键14,其中天线设置在壳体10的内腔上部,天线优选为弹簧式天线,其尺寸相对较小,天线驻波比性能好,且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壳体10上开设有与麦克风对应布置的拾音孔15和用于供按键穿出的穿孔,具体的,壳体10的中部或上部开设有长条状的沉槽16,拾音孔15设置在沉槽16的槽底,这样有助于麦克风接收语音。按键14和穿孔一一对应布置,两者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至少要有一个ptt按键,以便在需要发送语音信息时按压,与采用系统自动触发实现语音信息发送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采用按键来触发语言信息发送,不易出现将不相关的语言发送出去的问题,且在操作按键的同时可以利用手纠正对讲机在耳朵上的位置,避免长时间挂在耳朵后掉落。
37.优选的,壳体10上开嵌设有与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的状态指示灯17,以便使用者了解对讲机的工作状态,且控制电路板11上电连接有嵌设在壳体10上的外接头18,该外接头18位于壳体10的下端,这样即使将对讲机戴在耳朵上仍然不影响外接头18的连接。
38.耳机20固定连接在壳体10的下部,该耳机20具有出音管,该出音管上套设有耳塞21,该耳机20与常规的耳机的区别仅仅在于耳机的本体固定连接在壳体10上,其他结构与常规的入耳式耳机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39.软管30为中空橡胶软管或中空硅胶软管,具有一定的弹性。软管30的管身上开设有多个与软管30的内孔连通的透气31孔,且软管30的内孔两端分别与耳机20的内腔和挂耳40的内腔连通,这样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功能,而且有助于增加软管的柔性,外形也更具美感。
40.挂耳40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的电池41,具体的,控制电路板11和电池41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该导线穿插在软管30中。重量相对较大的电池41设置在挂耳40内,使用时挂耳40可挂在耳朵上方,对讲机不易脱落。优选的,挂耳40远离软管30的一端上开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上穿插有充电接头42,充电接头42电连接有电源控制器43,电源控制器43与电池41电连接,以便对电池41进行充电。此外,电源控制器具43有电源指示灯,挂耳40在与电源指示灯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透光孔44,便于使用者更好的了解电源的工作状态。
41.本实施例提供的对讲机,除了使用时需要穿戴在耳朵上之外,其使用方式与常规的对讲机并无不同,此处不再详述。
4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