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输送机。
背景技术:
2.胶囊是一种用于装载药物颗粒的外壳,多以特种成膜材料(如明胶、纤维素、多糖等)制作而成,能起到避免刺激食道和胃粘膜、避免药物流失、便于吞服等作用。目前国内药品生产过程中,胶囊的输送全部依靠周转缓冲容器进行搬运,需要人工在不同的工序之间转移。转运过程中部分胶囊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存在污染的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振动输送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振动输送机,包括机身,机身上部设有开口,机身的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框,安装框上部安装有筛板,筛板上设置有若干下料口,筛板上部设有挡料框,安装框前、后侧的下部位置连接有边板,边板下部连接有电机支撑板,电机支撑板下部安装有振动电机,机身底部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部设有第二固定螺栓,边板上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安装框内部设有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第一下料板前后端分别与安装框前后侧壁相连接,第一下料板向右下方倾斜,第二下料板前后端分别与安装框前后侧壁相连接,第二下料板向左下方倾斜,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之间形成下料缺口,机身内部左侧设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另一端穿出机身的右侧壁设置,机身内部设有安装板,出料管穿过安装板设置,安装板侧面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上端位于第一下料板、第二下料板之间的下料缺口的下方,下料斗下端与出料管相连通。
6.作为优选,下料口包括进料段和连接在进料段下方的出料段,进料段为圆台型,进料段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出料段为圆柱型。
7.作为优选,机身下部设有若干减震脚。
8.作为优选,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上开设有若干除杂孔。
9.作为优选,出料管上与下料斗连接处左侧的位置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内插入挡板。调节槽为倾斜设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振动电机振动筛板,使堆积在筛板是上的胶囊得到分离,通过下料口落入到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上,胶囊沿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滑落,通过下料斗进入到出料管内;风机运行时,在下料斗和出料管的连接处产生吸力,将下料斗内的胶囊吸入并通过出料管吹出,从而完成胶囊的输送;胶囊在出料管内输送,不与外界接触,减少被污染的可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14.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三。
16.附图标记:1、机身;2、安装框;3、挡料框;4、出料管;5、风机;6、第一下料板;7、第二下料板;8、除杂孔;9、下料斗;10、安装板;11、调节槽;12、振动电机;13、支撑架;14、固定板;15、第一固定螺栓;16、第二固定螺栓;17、减震弹簧;18、电机支撑板;19、控制开关;20、边板;21、固定架;22、筛板;23、下料口;24、出料段;25、进料段;26、减震脚。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18.一种振动输送机,包括机身1,机身1上部设有开口,机身1的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框2,安装框2上部安装有筛板22,筛板22上设置有若干下料口23,筛板22上部设有挡料框3,安装框2前、后侧的下部位置连接有边板20,边板20下部连接有电机支撑板18,电机支撑板18前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侧的两个边板20上,电机支撑板18下部安装有振动电机12,机身1底部安装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上部设有第二固定螺栓16,边板20上部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前后端分别安装于前侧的两个边板20上,固定板1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5,第一固定螺栓15和第二固定螺栓16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7,支撑架1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安装框2下方的左右两侧,固定板14上设置的第一固定螺栓15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架13上设置的第二固定螺栓16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固定螺栓15和第二固定螺栓16上下对应设置,安装框2内部设有第一下料板6和第二下料板7,第一下料板6前后端分别与安装框2前后侧壁相连接,第一下料板6向右下方倾斜,第二下料板7前后端分别与安装框2前后侧壁相连接,第二下料板7向左下方倾斜,第一下料板6和第二下料板7之间形成下料缺口,机身1内部左侧设有风机5,风机5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出料管4,出料管4另一端穿出机身1的右侧壁设置,机身1内部设有安装板10,出料管4穿过安装板10设置,安装板10侧面设置有下料斗9,下料斗9上端位于第一下料板6、第二下料板7之间的下料缺口的下方,下料斗9下端与出料管4相连通。
19.振动电机12运行时带动安装框2振动,安装框2再带动筛板22、第一下料板6、第二下料板7振动。筛板22振动使得堆积在筛板22上的胶囊散落,使得胶囊能通过下料口23落下。掉落在第一下料板6和第二下料板7上的胶囊下落,通过第一下料板6和第二下料板7之间的下料缺口进入到下料斗9内。风机5运行时,在下料斗9和出料管4的连接处产生吸力,将下料斗9内的胶囊吸入并通过出料管4吹出,从而完成胶囊的输送。
20.作为优选,安装框2左右侧壁的内侧上部设有固定架21,筛板22安装于固定架21上。
21.作为优选,下料口23包括进料段25和连接在进料段25下方的出料段24,进料段25为圆台型,进料段25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出料段24为圆柱型,下料口23的形状设计使得筛板22上的胶囊能顺利地进入到进料段25内,再通过出料段24下落。
22.作为优选,机身1下部设有若干减震脚26,减震脚26用于减少装置整体运行时的震动。
23.作为优选,第一下料板6和第二下料板7上开设有若干除杂孔8,除杂孔8的尺寸小于合格胶囊的尺寸,胶囊在第一下料板6和第二下料板7上下落时,其中混杂的不合格的胶囊和其他杂质通过除杂孔8掉落,合格的胶囊则落入下料斗9内,从而实现除杂的效果。在第一下料板6和第二下料板7下方可以设置接料盒,用于接住从除杂孔8中掉落的物体。
24.作为优选,出料管4上与下料斗9连接处左侧的位置设置有调节槽11,调节槽11为倾斜设置,调节槽11内插入挡板。挡板插入后能改变出料管4内通风管径,在下料斗9和出料管4连接处的前侧减少通风管径,使得风速加大,从而在下料斗9和出料管4的连接处产生更大的负压,能更好地将下料斗9内的胶囊吸入来进行输送。
25.机身1上设置有控制开关19,控制开关19与风机5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开关19来控制风机5的运行,从而控制送料与否。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