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及物流包装箱病毒消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
背景技术:
2.在目前,很多外来的冷链包装产品中也检测出了新冠病毒,这无论是对居民的生活还是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例如等离子体消杀等方式对冷链包装箱进行病毒消杀。除此之外,也需要扩大到整个物流行业,防止新冠病毒通过外包装箱体的物流活动传播。冷链及物流包装产品通常为箱体包装结构,目前常用的消杀方式是采用消杀枪,通过龙门结构使其自动移动到箱体的六个面处对其进行消杀,该消杀方式存在巨大的缺点就是效率太低,消杀一个箱体需要耗费至少两小时,而又由于一些冷链或物流包装产品无法长时间常温放置的特性,因此,如何提高消杀的效率并保证消杀的效果,成了行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生产线的方式来提高冷链及物流包装箱的消杀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包括依次设置在流水线上的上料工位、灭杀工位和下料工位,灭杀工位包括若干组消杀装置,消杀装置对行走于流水线上的箱体的六个面依次消杀。
5.进一步地,消杀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消杀组件、第二消杀组件、第三消杀组件和第四消杀组件,第一消杀组件包括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和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二消杀组件包括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三消杀组件包括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四消杀组件包括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
6.进一步地,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位于流水线的下方并正对流水线,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位于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的正上方并正对流水线,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与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和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位于同一平面内。
7.进一步地,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和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分别设置在流水线的一侧。
8.进一步地,消杀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消杀组件和第二消杀组件之间、第二消杀组件和第三消杀组件之间、第三消杀组件和第四消杀组件之间的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两块呈垂直交叉状的旋转板,旋转板与箱体的两侧边相匹配,两块旋转板的重合处设置有转轴,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传动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和转轴传动连接有电缸、气缸、油缸、链轮链条、多连杆、伺服电机模组、双螺线电机模组。
9.进一步地,流水线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吹风装置,每个吹风装置分别与第一侧
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和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相对应。
10.进一步地,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处各设置有机械臂,流水线自上料工位向下料工位向下倾斜20
°
。
11.进一步地,流水线包括设置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的辊道,辊道和消杀装置均电性连接有集成控制器,每个消杀装置还包括光电传感器。
12.本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通过合理设计的线性消杀流程,大大提高了冷链及物流包装箱表面的消杀效率,同时保证了足够的消杀效果,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在实施方式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在实施方式中流水线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流水线、2-上料工位、3-灭杀工位、4-下料工位、5-消杀装置、51-第一消杀组件、52-第二消杀组件、53-第三消杀组件、54-第四消杀组件、511-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2-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3-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21-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31-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41-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5-旋转装置、551-旋转板、552-转轴、11-机械臂、7-辊道。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2所示,这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包括依次设置在流水线1上的上料工位2、灭杀工位3和下料工位4,其中,灭杀工位3包括若干组消杀装置5,消杀装置5对行走于流水线1上的箱体的六个面依次消杀,由此通过将箱体放置在流水线1上并跟着流水线1向前行走的方式,使得箱体在行走的过程中,利用消杀装置5对箱体的外表面进行灭杀消毒工作,从而实现了线性消杀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消杀的效率,并保证了消杀质量。
19.需要注意的是,该消杀装置的主体为等离子体,但并非全部为等离子体,其包括两种,一种是等离子、紫外线以及臭氧的三合一,另一种为等离子体与紫外线的二合一(包括等离子体紫外线单项)。等离子单根正极与负极在脉冲后产生等离子,但单个等离子无法大面积消杀,因此可以将多根排倒组合成面,从而起到足够的消杀效果。同样的,一根或两根的紫外线并列也无法起到足够的消杀效果,所以都需要将两个以上的数量并列形成面。
20.在本实施例中,消杀装置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消杀组件51、第二消杀组件52、第三消杀组件53和第四消杀组件54,其中,第一消杀组件51包括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
511、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2和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3,第二消杀组件52包括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21,第三消杀组件53包括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31,第四消杀组件54包括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41,这样可以使得当箱体进入灭杀工位3后,在经过第一消杀组件51处时,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1可以对箱体的顶面进行消杀,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2可以对箱体的底面进行消杀,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3可以对箱体的一个侧面进行消杀,由此完成了箱体三个面的消杀工作,随后再经过第二消杀组件52时,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21可以对箱体的第二个侧面进行消杀,同样,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31对箱体的第三个侧面进行消杀,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41对箱体的第四个侧面进行消杀。
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2位于流水线1的下方并正对流水线1,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1位于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2的正上方并正对流水线1,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3与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2和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1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可以使得当箱体经过第一消杀组件51时,箱体的顶面、底面和一个侧面能够同时完成消杀,进而大大提高了消杀的效率。
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3、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21、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31和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41分别设置在流水线1的一侧,由此实现了这几个装置对流水线1上经过的箱体进行消杀的功能。
23.在本实施例中,消杀装置5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消杀组件51和第二消杀组件52之间、第二消杀组件52和第三消杀组件53之间、第三消杀组件53和第四消杀组件54之间的旋转装置55,旋转装置55包括两块呈垂直交叉状的旋转板551,旋转板551与箱体的两侧边相匹配,两块旋转板551的重合处设置有转轴552,同时,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1传动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和转轴552传动连接有电缸、气缸、油缸、链轮链条、多连杆、伺服电机模组、双螺线电机模组,这样可以使得当箱体在第一消杀组件51处完成三个面的消杀后,会经过第一个旋转装置55,箱体的两侧面会与两块旋转板551相贴合,由于箱体受到流水线的带动作用,因此其会一直往前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板551旋转,旋转板551旋转的同时将带动箱体旋转90
°
,进而第二消杀组件52可以对箱体的另一侧面进行消杀。
24.在本实施例中,流水线1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吹风装置,每个吹风装置分别与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3、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21、第三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31和第四侧面等离子体消杀541相对应,由此通过热吹风的方式来增大消杀器的消杀面积,从而保证消杀的效果。
25.在本实施例中,上料工位2和下料工位4处各设置有机械臂11,流水线1自上料工位2向下料工位4向下倾斜20
°
,这样可以使得箱体的上料和下料过程可以通过机械臂11来完成,由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20
°
的倾角可以保证箱体的运动过程是直线前进的。
26.在本实施例中,流水线1包括设置在上料工位2和下料工位4之间的辊道7,辊道7和消杀装置5均电性连接有集成控制器,每个消杀装置5还包括光电传感器,这样可以使得箱体能够在辊道7上向前行进,流水线1的工作由集成控制器来控制开始与关闭,光电传感器可以用来感应箱体的位置,从而提高消杀的准确度。同时,流水线1也可以是链条链轮带动置物板传动的方式来带动箱体移动,类似的方式都应落入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中。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的工作原理
是:机械臂11将需要消杀的箱体搬运到上料工位2处,流水线1启动带动箱体到达第一消杀组件51处,在经过第一消杀组件51时,升降装置驱动第一顶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1下降对箱体的顶面进行消杀并复位,第一底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2对箱体的底面进行消杀,第一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13对箱体的侧面进行消杀,随后箱体继续移动,当其两侧面与两块旋转板551相贴合时,转轴552转动带动箱体旋转90
°
,随后箱体到达第二消杀组件52处,第二侧面等离子体消杀器521对箱体的另一个侧面进行消杀,同时,下一个箱体已经进入流水线1中并且在第一消杀组件51处进行消杀,两个消杀过程同时进行,以此类推。完成四个侧面消杀的箱体到达下料工位4处后,通过机械臂11将箱体下料。
28.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线性灭杀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消杀线,通过合理设计的线性消杀流程,大大提高了冷链及物流包装箱表面的消杀效率,同时保证了足够的消杀效果,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