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光检伤分类牌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5  1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伤分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发光检伤分类牌。


背景技术:

2.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因此必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那些最有希望被救活的伤员身上。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把重伤员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进行拯救。
3.检伤分类,根据伤员的伤情情况,分为危重、平稳、轻伤和死亡四类。现场救治时,优先治疗危重的伤员。检伤分类时,通常会给伤员佩戴显示伤情分类的检伤分类牌,以便于医务人员根据优先等级救治伤员。现有的检伤分类牌一般是简单的纸质牌或者塑料牌,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应检伤分类,红色为第一优先的伤情危重类,黄色为第二优先的伤情平稳类,绿色为第三优先的轻伤类,黑色为死亡。现有的检伤分类牌在白天或照明好的环境可以使用;但是在夜晚或者缺少照明时,选择需要救治的伤员时,需要逐一查看检伤分类牌的颜色,使用非常不便,容易遗漏需要优先救治的伤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其能够发光以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包括:
6.分类牌主体,采用柔性的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分类牌主体上设有显色剂腔,所述显色剂腔内装有荧光液a组分;
7.玻璃储液管,设于所述显色剂腔内,玻璃储液管上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封装有荧光液b组分,所述荧光液a组分与所述荧光液b组分混合能够发红光或黄光或绿光;
8.佩戴连接件,设于所述分类牌主体上,用于将分类牌主体佩戴在伤员的身上。
9.进行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对应发光颜色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弯折分类牌主体,使玻璃储液管破裂;荧光液b组分流入显色剂腔与荧光液a组分混合,发出对应颜色的荧光。再通过佩戴连接件将自发光检伤分类牌佩戴者伤员身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通过发光的颜色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适于夜晚或缺少光照的环境使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储液管上至少设有两组细导管,所述细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细导管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储液腔的方向延伸并封闭。使用时,通过折断细导管倒出荧光液b组分,弯折分类牌主体更加轻松。同时能够降低玻璃储液管破裂划破分类牌主体的风险。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荧光液a组分为荧光染料与双草酸二酯的混合溶液,所述荧光液b组分为双氧水溶液。双草酸二酯与双氧水反应激发荧光染料发光。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类牌主体的外表面上,对应所述玻璃储液管的安装位置处设有颜色标签,所述颜色标签能够遮蔽所述玻璃储液管,且所述颜色标识的颜色与所述所述荧光液a组分与所述荧光液b组分混合发光的颜色相同。检伤分类时,可以根据颜色标签的颜色选用自发光检伤分类牌。玻璃储液管内存有过氧化物时,颜色标签遮光以防止过氧化物分解。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类牌主体的一表面上设有处置标识,所述处置标识为文字标识:“手术”、“抗休克”、“重伤”、”后送”、“洗消”、“留治”、“绷交”中的一种或几种。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分类和预计的治疗方式选择对应发光颜色和对应处置标识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减少救治时二次检查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效率。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佩戴连接件为a型弹簧夹。通过弹簧夹将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夹持在伤员的衣物上,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的主视图;
17.图2为图1所示的玻璃储液管的主视图;
18.附图标记:
19.1-分类牌主体,11-显色剂腔,2-玻璃储液管,21-储液腔,22-细导管,3-荧光液a组分,4-荧光液b组分,5-处置标识,6-佩戴连接件,7-颜色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2.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包括:装有荧光液a组分3的分类牌主体1,封装有荧光液b组分4的玻璃储液管2,和佩戴连接件6。其能够发光以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适于夜晚或缺少光照的环境使用。
23.具体的,分类牌主体1采用柔性的透明材料制成。分类牌主体1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塑料制造。在外力作用下,分类牌主体1能够弯曲。分类牌主体1上设有显色剂腔11,显色剂腔11内装有荧光液a组分3。一实施方式中,分类牌主体1成矩形的板状结构。分类牌主体1内部掏空形成矩形的显色剂腔11。
24.玻璃储液管2设于显色剂腔11内。生产时,分类牌主体1上设置开口以放入玻璃储液管2和荧光液a组分3。然后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将开口密封。玻璃储液管2上设有储液腔21。储液腔21内封装有荧光液b组分4。荧光液a组分3与荧光液b组分4混合能够发红光或黄光或绿光。荧光液主要包括过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三类物质。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再由染料发出荧光。荧光液储存时,过氧
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应当分开存放,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可以一起存放。荧光液a组分3为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的混合溶液,荧光液b组分4为过氧化物溶液;或者荧光液a组分3为过氧化物溶液,荧光液b组分4为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的混合溶液。一实施方式中,荧光液a组分3为荧光染料与双草酸二酯的混合溶液。荧光液b组分4为双氧水溶液。双草酸二酯与双氧水反应激发荧光染料发光。一实施方式中,玻璃储液管2上至少设有两组细导管22。细导管22的一端与储液腔21连通,细导管22的另一端向远离储液腔21的方向延伸并封闭。使用时,通过折断细导管22倒出荧光液b组分4,弯折分类牌主体1更加轻松。同时能够降低玻璃储液管2破裂划破分类牌主体1的风险。一实施方式中,分类牌主体1的外表面上,对应玻璃储液管2的安装位置处设有颜色标签7,颜色标签7能够遮蔽玻璃储液管2,且颜色标识的颜色与荧光液a组分3与荧光液b组分4混合发光的颜色相同。颜色标签7可以是粘贴的纸质或塑料标签,也可以通过涂刷或打印在分类牌主体1上形成颜色标签7。检伤分类时,可以根据颜色标签7的颜色选用自发光检伤分类牌。玻璃储液管2内存有过氧化物时,颜色标签7遮光以防止过氧化物分解。一实施方式中,分类牌主体1的一表面上设有处置标识5。处置标识5为文字标识:“手术”、“抗休克”、“重伤”、“后送”“洗消”、“留治”、“绷交”中的一种或几种。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分类和预计的治疗方式选择对应发光颜色和对应处置标识5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减少救治时二次检查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处置标识5的内容还可以是与上述文字标识含义相同的外文标识,如英语、法语和俄语等,以便于在不同国家使用。
25.佩戴连接件6设于分类牌主体1上。用于将分类牌主体1佩戴在伤员的身上。佩戴连接件6可以直接安装在分类牌主体1或者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分类牌主体1上。一实施方式中,佩戴连接件6为a型弹簧夹。a型弹簧夹通过连接绳系在分类牌主体1上的连接孔上。通过弹簧夹将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夹持在伤员的衣物上,使用方便快捷。可以理解的是,佩戴连接件6还可以采用回形针或者挂绳。
2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进行检伤分类时,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对应发光颜色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弯折分类牌主体1,使玻璃储液管2破裂;荧光液b组分4流入显色剂腔11与荧光液a组分3混合,发出对应颜色的荧光。再通过佩戴连接件6将自发光检伤分类牌佩戴者伤员身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发光检伤分类牌通过发光的颜色显示伤员的检伤分类等级,适于夜晚或缺少光照的环境使用。
2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