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8  142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绝缘加热线管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


背景技术:

2.线管主要用作电缆附件被广泛应用于线缆中,根据线管制造材料的不同,线管主要有热缩内护套、外护套,以及绝缘加热线管等种类。
3.线管在生产完成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分割切管处理以此来处理合适的长度,切管器在使用时,利用其设备上的切割刀片向下挤压形成切割过程,现有的切管器一般仅设置有切割刀片,其存在的主要缺点为:切管器在切割时,无法对线管进行固定,导致切割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切割效果好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6.一种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下切管座与上切管座,所述的下切管座固定于基座上,且所述的下切管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线管的下切管槽,所述的上切管座设置于下切管座的上方且可进行靠近或者远离下切管座的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的上切管座内设置有切管组件以及与下切管槽相适配的上切管槽,所述的切管组件的工作端可从上切管座内向下从上切管槽中穿出切割线管。
7.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切管座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固定于基座上,驱动组件的工作端连接于上切管座上。
8.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轴向驱动器,所述轴向驱动器的顶部固连于基座上,轴向驱动器的底端具有向下穿出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端连接于上切管座上。
9.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的切管组件包括切管驱动器以及连接于切管驱动器上的切管刀件,所述的切管驱动器设置于上切管座上,所述的切管刀件设置于上切管座内部。
10.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的上切管座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切管刀件的刀件槽,所述的刀件槽沿上切管座的竖直方向贯穿刀件槽,且刀件槽的底端位于上切管槽内。
11.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的刀件槽的宽度大于上切管槽的宽度。
12.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的下切管座内设置有留刀槽,所述的留刀槽自下切管槽的表面向下凹陷,且所述的留刀槽与刀件槽设置于同一垂平面上。
13.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的下切管槽的表面呈圆弧形。
14.在上述的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中,所述上切管槽的表面为折角梯形。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上切管座内设置有切管组件以及与下切管槽相适配的上切管槽,上切管槽与下切管槽相配合用于线管的固定,切管组件的工作端再从上切管座内向下从上切管槽中穿出切割线管,保证切管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切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切管组件的结构截面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切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下切管座;2、上切管座;3、下切管槽;4、切管组件;5、上切管槽;6、驱动组件;7、轴向驱动器;8、驱动杆;9、切管驱动器;10、切管刀件;11、刀件槽;12、留刀槽;13、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绝缘加热线管切管器,包括基座13,基座13上设置有下切管座1与上切管座2,下切管座1固定于基座13上,且下切管座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线管的下切管槽3,上切管座2设置于下切管座1的上方且可进行靠近或者远离下切管座1的直线往复运动,上切管座2内设置有切管组件4以及与下切管槽3相适配的上切管槽5,切管组件4的工作端可从上切管座2内向下从上切管槽5中穿出切割线管。
24.在本实施例中,上切管座2内设置有切管组件4以及与下切管槽3相适配的上切管槽5,切管器在工作时,上切管座2朝向下切管座1移动,上切管槽5与下切管槽3相配合用于线管的固定,然后上切管座2内的切管组件4的工作端再从上切管座2内向下从上切管槽5中穿出切割线管,从而实现切割的目的。
25.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切管座2移动的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的固定端固定于基座13上,驱动组件6的工作端连接于上切管座2上。具体的,驱动组件6包括轴向驱动器7,轴向驱动器7可为电机、油缸或者气缸,轴向驱动器7的顶部固连于基座13上,轴向驱动器7的底端具有向下穿出的驱动杆8,驱动杆8的底端连接于上切管座2上,当轴向驱动器7为电机时,可通过电机与传动轴相配合的方式进行驱动,当轴向驱动器7为气缸或者油缸时,上切管座2可直接连接于轴向驱动器7上。
26.在本实施例中,切管组件4包括切管驱动器9以及连接于切管驱动器9上的切管刀件10,切管驱动器9设置于上切管座2上,切管刀件10设置于上切管座2内部。切管驱动器9为油缸或者气缸,切管驱动器9本体固定于上切管座2上,切管驱动器9的输出端上连接切管刀件10。
27.在本实施例中,上切管座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切管刀件10的刀件槽11,刀件槽11沿上切管座2的竖直方向贯穿刀件槽11,且刀件槽11的底端位于上切管槽5内。切管驱动器9本体固定于上切管座2上,切管驱动器9的输出端上连接切管刀件10,切管刀件10在进行切割
之间容纳于刀件槽11内,当需要进行切割时,切管刀件10在切管驱动器9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对线管进行切割。
28.具体的,刀件槽11的宽度大于上切管槽5的宽度。刀件槽11内的切管刀件整体宽度大于上切管槽5的宽度,可以快速的对上切管槽5内的线管进行切割,一次成型。
29.在本实施例中,下切管座1内设置有留刀槽12,留刀槽12自下切管槽3的表面向下凹陷,且留刀槽12与刀件槽11设置于同一垂平面上。切管刀件10向下快速运动对线管进行切割,会由于惯性插入至留刀槽12内,留刀槽12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30.作为优选,为了方便置放线管,下切管槽3的表面呈圆弧形。
31.作为优选,为了方便线管的固定,上切管槽5的表面为折角梯形。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上切管座2内设置有切管组件4以及与下切管槽3相适配的上切管槽5,切管器在工作时,上切管座2朝向下切管座1移动,上切管槽5与下切管槽3相配合用于线管的固定,然后上切管座2内的切管组件4的工作端再从上切管座2内向下从上切管槽5中穿出切割线管,从而实现切割的目的。
33.具体的,上切管座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切管刀件10的刀件槽11,刀件槽11沿上切管座2的竖直方向贯穿刀件槽11,且刀件槽11的底端位于上切管槽5内。切管驱动器9本体固定于上切管座2上,切管驱动器9的输出端上连接切管刀件10,切管刀件10在进行切割之间容纳于刀件槽11内,当需要进行切割时,切管刀件10在切管驱动器9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对线管进行切割。
3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下切管座1、上切管座2、下切管槽3、切管组件4、上切管槽5、驱动组件6、轴向驱动器7、驱动杆8、切管驱动器9、切管刀件10、刀件槽11、留刀槽12、基座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