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8  161



1.本技术涉及斜拉桥塔柱索区锚梁安装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桥梁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传统拱桥,梁式桥和斜拉桥等,斜拉桥是一种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桥梁结构,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的桥梁建设中。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钢锚梁定位方法,其通过在钢锚梁的周侧建设钢管支架,钢管支架安装完成后再对钢锚梁进行支撑,钢锚梁安装完成后将钢管支架进行拆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钢锚梁通过钢管支架进行安装,钢管支架的安装和拆卸的步骤繁琐,工程建设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限位件,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设置在限位件下方,所述第一支腿的顶部和限位件底壁抵接,所述第二支腿的顶部和限位件底壁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先放置在已经安装完成的钢锚梁顶部,第一操作人员推动限位件朝向第一支腿运动,限位件逐渐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贴合,限位件、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形成门形结构,另一个钢锚梁的底部放置在限位件的顶部,限位件对钢锚梁进行支撑,上方的钢锚梁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拉动限位件,限位件与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分离,将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分别向远离钢锚梁的一侧推动,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均与钢锚梁分离,安装或者拆卸的步骤较为简单,能够有效的缩短建设工期,从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9.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支腿朝向第二支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止动槽,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一支腿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腿放置在钢锚梁上后,第一限位板伸入第一限位槽,第一止动槽将第一支腿和钢锚梁进行固定,减少第一支腿朝向远离第二支腿的一侧滑动的可能性,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将限位件拆除后,滑动第一限位板,第一支腿和下方钢锚梁的固定状态解除,拆卸第一支腿,提高限位件支撑钢锚梁的可靠性。
11.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支腿朝向第一支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二止动槽,所述第二限
位板和第二支腿滑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板能够将第二支腿和下方的钢锚梁进行固定,进一步减少第二支腿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在钢锚梁上固定的可靠性,提高安装上方钢锚梁的可靠性。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止动槽的开口处设置倒角,所述第二止动槽的开口处也设置倒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能够方便第一止动槽将第一支腿和钢锚梁进行固定,也能够方便第二止动槽将第二支腿和钢锚梁进行固定,提高安装或者拆卸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便利性。
15.可选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限位件的一侧,所述挡板和限位件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底壁凸出于限位件的底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能够方便限位件固定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顶部,减少限位件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支撑钢锚梁的安全性。
17.可选的,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放置在限位件的顶部,所述调节板和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能够方便对上方的钢锚梁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提高钢锚梁的安装精度,提高钢锚梁安装的可靠性。
19.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一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板和第二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板开设有第二导向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板用于将第一支腿和钢锚梁的筋板进行固定,减少第一支腿发生晃动的可能性,第二导向板能够方便将第二支腿和钢锚梁的筋板进行固定,提高第二支腿支撑的稳定性,方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对钢锚梁进行支撑,提高钢锚梁支撑的可靠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板设置在第一支腿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第二导向板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导向板设置在第二支腿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一导向板能够方便对第一支腿进行支撑,多个第二导向板能够方便对第二支腿进行支撑,提高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支撑钢锚梁的可靠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限位件,限位件放置在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的顶部,钢锚梁放置在限位件上方,限位件、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共同形成门形对钢锚梁进行支撑,当上方的钢锚梁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先拉动限位件运动,限位件和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分离,向钢锚梁一侧推动第一支腿,向钢锚梁另一侧推动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与钢锚梁分离,完成拆卸,减少安装或拆卸所需要的时间,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
25.2.第一支腿开设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设置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上开设第一止动槽,第一止动槽将第一支腿和钢锚梁连为一体,减少第一支腿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第一支腿支撑钢锚梁的可靠性;
26.3.第二支腿开设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设置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开设第二
止动槽,第二止动槽用于将第二支腿和钢锚梁连为一体,进一步减少第二支腿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第二支腿支撑钢锚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腿;11、第一限位槽;2、第二支腿;21、第二限位槽;3、限位件;4、第一限位板;41、第一止动槽;5、第二限位板;51、第二止动槽;6、挡板;7、调节板;8、第一导向板;81、第一导向槽;9、第二导向板;91、第二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和限位件3,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可以设置为圆台状,也可以设置为棱台状,还可以是工字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均设置为工字钢,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均竖直设置,限位件3为长方体状,限位件3水平设置,第一支腿1的顶部和限位件3底壁贴合,第二支腿2和限位件3的底壁贴合。当安装钢锚梁时,先将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分别设置在下方钢锚梁的两侧,再将限位件3朝向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推动,第一支腿1的顶端和限位件3底壁贴合,第二支腿2的顶端和限位件3底壁贴合,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和限位件3形成门形结构,待安装的钢锚梁放置在限位件3上,限位件3、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将钢锚梁进行定位,方便对钢锚梁进行安装,钢锚梁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将限位件3朝向远离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的一侧拉动,限位件3与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分离,操作人员拆卸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缩短拆卸定位装置需要使用的时间,降低建设的成本。
34.参照图1,为了提高第一支腿1或第二支腿2定位的牢固性,第一支腿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第一限位槽11设置在第一支腿1朝向第二支腿2的一侧,第一限位槽11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限位槽11竖直开设,第一限位槽11贯穿第一支腿1,第一限位槽1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板4,第一限位板4为长方体状,第一限位板4竖直设置,第一限位板4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限位槽1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4的高度小于第一限位槽11的高度,第一限位板4上开设有第一止动槽41,第一止动槽41截面为长方形,第一止动槽41朝向第一支腿1的底部开口,第一止动槽41的开口处设置倒角,倒角可以是斜角,也可以是圆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动槽41的开口处导斜角。
35.先将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放置在下方的钢锚梁顶部,将第一限位板4伸入第一限位槽11,第一止动槽41朝向第一支腿1的下方,操作人员推动第一限位板4,第一止动槽41将第一支腿1和钢锚梁顶部进行固定,第一支腿1和钢锚梁连为一体,从而减少第一支腿1和钢锚梁顶部发生晃动的可能性,第二支腿2通过相同的方式经第二限位板5与钢锚梁连为一体,从而提高支撑钢锚梁安装的可靠性;当钢锚梁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推动第一限位板4运动,第一限位板4对下方钢锚梁和第一支腿1的固定状态解除,推动第二限位板5,第二限
位板5从第二限位槽21处分离,第二支腿2和下方的钢锚梁的固定状态解除,方便操作人员推动第一支腿1、第一支腿1和下方的钢锚梁分离,减少拆卸定位装置需要的时间,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36.参照图1,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支腿1或第二支腿2放置在下方钢锚梁上的稳定性,第一支腿1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8,第一导向板8设置在第一支腿1的与第一限位板4相邻的侧壁处,第一导向板8可以设置有1个,也可以设置有两个,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板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板8均竖直设置,第一导向板8和第一支腿1的侧壁焊接固定,第一导向板8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81,第一导向槽81截面为长方形,第一导向槽81朝向下方开口;第二支腿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板9,第二导向板9也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板9的设置方向和第一导向板8的设置方向平行,第二导向板9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91,第二导向槽91朝向第二支腿2的下方开口。
37.操作人员先将第一支腿1朝向钢锚梁一侧滑动,第一导向槽81与钢锚梁的加强筋贴合,将第二支腿2从钢锚梁的另一侧朝向钢锚梁滑动,第二导向槽91与钢锚梁另一侧的加强筋贴合,通过限位件3将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进行连接,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被固定,减少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在钢锚梁顶部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方便对需要安装的钢锚梁进行支撑,减少钢锚梁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38.参照图1,为了提高安装钢锚梁的可靠性,限位件3上设置有挡板6,挡板6设置在限位件3的底部,挡板6和限位件3一体成型,挡板6的底面凸出于限位件3的底面,挡板6一侧和第一支腿1的侧壁贴合,挡板6另一侧和第二支腿2的侧壁贴合;限位件3顶部还设置有调节板7,调节板7为长方体状,调节板7水平设置,调节板7放置在限位件3的顶部。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推动限位件3朝向第一支腿1运动,挡板6的侧壁和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的侧壁贴合,通过调节板7调节限位件3的高度,方便将上方的钢锚梁进行支撑,提高钢锚梁安装的可靠性。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锚梁钢牛腿定位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安装钢锚梁时,先将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分别设置在下方钢锚梁的两侧,第一限位板4伸入第一限位槽11内,第一止动槽41将第一支腿1和下方的钢锚梁进行限制,第一导向槽81将第一支腿1进行其他方向的限位,第二支腿2通过第二导向槽91限制在钢锚梁顶部,再将限位件3朝向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推动,第一支腿1的顶端和限位件3底壁贴合,第二支腿2的顶端和限位件3底壁贴合,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和限位件3形成门形结构,挡板6和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贴合,待安装的钢锚梁放置在限位件3上,通过在限位件3上放置调节板7对钢锚梁的位置进行调节,限位件3、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将钢锚梁进行定位,方便对钢锚梁进行安装,钢锚梁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将限位件3朝向远离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的一侧拉动,限位件3对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的门形结构解除,拆卸第一限位板4,第一止动槽41和第一支腿1分离,第一支腿1朝向远离钢锚梁的一侧推动,第二支腿2与钢锚梁分离,定位装置拆卸完成。
40.实施例2:
41.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支腿2上还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21设置在第二支腿2朝向第一支腿1的一侧,第二限位槽21截面为长方形,第二限位槽21竖直开设,第二限位槽21贯穿第二支腿2,第二限位槽21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板5,第二限位板5为长方体状,第二限位板5竖直设置,第二限位板5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限
位槽2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5的高度小于第二限位槽21的高度,第二限位板5上开设有第二止动槽51,第二止动槽51截面为长方形,第二止动槽51朝向第二支腿2的底部开口,第二止动槽51的开口处设置倒角,倒角可以是斜角,也可以是圆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止动槽51的开口处导斜角。操作人员将第二限位板5伸入第二限位槽21,第二止动槽51朝向下方的钢锚梁一侧,第二支腿2和钢锚梁连为一体;拆卸第二支腿2时,先将第二限位板5从第二限位槽21处取出,第二支腿2和钢锚梁的固定状态解除,第二支腿2和钢锚梁分离。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