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8  132



1.本技术涉及裂缝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荷载的作用,都会产生裂缝,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反映了结构当前的工作状态,一般通过裂缝检测仪对裂缝进行检测。
3.现有的裂缝检测仪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不使用时,灰尘容易进入到裂缝检测仪的内部,从而影响裂缝检测仪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灰尘对裂缝检测仪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和用于放置检测仪的放置箱,所述放置箱上设置有端盖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放置箱连接,所述端盖与放置箱相互配合,所述放置箱与检测仪之间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相对于放置箱滑动连接,所述安装件将检测仪安装到放置箱上且与检测仪可拆卸连接,所述放置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检测仪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转动件和升降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所述升降件与转动件、安装件连接,所述升降件用于驱动安装件移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仪不使用,将检测仪放入放置箱内,并将端盖盖上,当需要检测建筑的裂缝时,支撑组件支撑住放置箱,驱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转动进而带动升降件进行升降,从而使得安装件能够带动检测仪升高,然后对建筑裂缝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检测仪重新收回至放置箱内,从而减少灰尘对裂缝检测仪的损坏。
8.优选的,所述升降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件位于转动件的两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升降件的设置使得安装件的移动更加稳定,同时,使得安装件在放置箱内沿竖直方向移动。
10.优选的,所述升降件包括锥齿轮一、锥齿轮二、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锥齿轮一与转动件固定连接且与锥齿轮二啮合,所述锥齿轮二与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放置箱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安装件连接且能够在转动部内滑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件转动,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锥齿轮二相互啮合,从而带动转动部在放置箱内转动,进而使得固定部在转动部内升降,进而带动安装件在放置箱内升降。
12.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支撑部、蜗轮、蜗杆、驱动部,所述蜗轮与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转动配合,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蜗杆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支撑部转动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从而使得转动件
转动,转动件进而使得锥齿轮一、锥齿轮二相互啮合,从而使得固定部在转动部内滑动,进而使得安装件升高或降低,从而使得检测仪移进或移出放置箱。
14.优选的,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放置箱滑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放置箱上滑动,从而使得安装件能够竖直沿着放置箱的高度方向移动,进而提高检测仪对裂缝的检测效果。
16.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腿,所述放置箱与多个所述支撑腿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箱下设置多个支撑腿,从而使得放置箱放置的更加稳定,从而便于使用检测仪对裂缝进行检测,减少裂缝检测误差。
18.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包括内杆和外管,所述内杆穿设在外管内且能够在外管内滑动,所述内杆与外管通过螺栓锁紧,所述外管与放置箱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杆在外管内伸长或缩短,从而便于控制放置箱的高度,同时,检测后,内杆伸缩在外管内,从而便于携带。
20.优选的,所述放置箱底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内杆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相邻两个内杆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杆位于同一高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连接杆,从而能够同时移动所有的内杆在外管内滑动,从而调整放置箱的高度,从而使得放置箱在移动过程中处于水平位置。
22.优选的,所述内杆一端设置有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与内杆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件的设置便于移动放置箱,从而能够对不同位置进行裂缝检测。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放置箱的剖视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仪;2、放置箱;21、端盖;3、支撑组件;31、支撑腿;311、内杆;312、外管;313、连接杆;32、滚动件;4、驱动组件;41、驱动件;411、蜗轮;412、蜗杆;413、支撑部;414、驱动部;42、转动件;43、升降件;431、锥齿轮一;432、锥齿轮二;433、转动部;434、固定部;5、安装件;5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
30.参照图1和图2,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1和用于放置检测仪1的放置箱2,放置箱2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3,放置箱2上设置有驱动组件4。通过支撑组件3调整放置箱2的整体高度,驱动组件4驱动检测仪1从放置箱2移出并对建筑裂缝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检测仪1收纳至放置箱2内,减少灰尘对检测仪1的损坏。
31.参照图1和图2,放置箱2为敞口设置的箱体,放置箱2上设置有与放置箱2相互配合的端盖21,端盖21的一侧与放置箱2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搭扣锁固定在放置箱2上,检测仪
1用于与放置箱2可拆卸连接。
32.参照图1,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腿31,支撑腿31设置为多个,且支撑腿31的一端与放置箱2的下表面连接,本实施例支撑腿31为四个,为了便于移动放置箱2,支撑腿31远离放置箱2一端设置有滚动件32,本实施例滚动件32为带刹车的万向轮,滚动件32的滚动部相对于支撑腿31转动。
33.参照图1,为了便于调整放置箱2的高度,支撑腿31设置为伸缩杆,支撑腿31包括内杆311和外管312,内杆311穿设在外管312内且与外管312滑动连接,内杆311和外管312之间通过螺栓锁紧,滚动件32的滚动部与内杆311连接且相对于内杆311转动,外管312远离内杆311的一端与放置箱2焊接。
34.参照图1,为了便于进一步调整放置箱2的高度,放置箱2底部设置有连接杆313,连接杆313设置为多个,连接杆313与内杆311一一对应,连接杆313位于相邻两个内杆311之间,多个连接杆313位于同一高度且围成一个封闭的形状,连接杆313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内杆311焊接。移动其中一个连接杆313从而能够使得多个内杆311同时在相对应的外管312内滑动,从而调整放置箱2的高度,同时,使得放置箱2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减少对裂缝检测效果的影响。
35.参照图2,检测仪1与放置箱2之间设置有安装件5,安装件5能够在放置箱2内移动,安装件5与检测仪1可拆卸连接,安装件5内开设有与检测仪1相互配合的安装槽,检测仪1能够卡在安装件5上,安装件5与检测仪1直接接触的部分为弹性材料,从而减少检测仪1安装到安装件5上出现磨损的情况。
36.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4位于安装件5和放置箱2之间,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件41、转动件42和升降件43,驱动件41用于驱动转动件42转动,本实施例转动件42为转动杆,升降件43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升降件43位于转动件42的两端,每个升降件43与转动件42、安装件5的连接方式均相同,升降件43包括锥齿轮一431、锥齿轮二432、转动部433和固定部434,固定部434一端与安装件5焊接,另一端穿设在转动部433内且与转动部433转动连接,转动部433远离安装件5一端与放置箱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锥齿轮二432套设在转动部433外壁且与转动部433固定连接,锥齿轮一431与锥齿轮二432啮合,锥齿轮一431与转动件42连接。
37.参照图2和图3,驱动件41包括驱动部414、蜗轮411、蜗杆412和空心设置的支撑部413,锥齿轮一431套设在转动件42的一端且与转动件42固定连接,转动件42穿设在支撑部413上且与支撑部413转动连接,支撑部413的下表面与放置箱2焊接,蜗轮411位于支撑部413内,蜗杆412一部分位于支撑部413内,一部分延伸出支撑部413且与支撑部413转动连接,转动件42穿设在蜗轮411内且与蜗轮411固定连接,蜗杆412与蜗轮411啮合,蜗杆412与支撑部413转动连接,驱动部414位于放置箱2外部,本实施例驱动部414为电机,驱动部414的输出轴与放置箱2转动连接,驱动部414的输出轴穿过放置箱2与蜗杆412固定连接。
38.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使得检测仪1在移动时处于竖直方向,安装件5两侧设置有滑块51,滑块51与安装件5焊接,放置箱2上开设有与滑块51相互配合的滑槽,滑块51通过滑槽在放置箱2上滑动。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裂缝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安装有检测仪1的放置箱2拿到待检测建筑处,移动连接杆313,从而调整支撑腿31的高度,进而调整放置箱2的高度,然后通过螺栓固定内杆311和外管312。打开端盖21,进而使得放置箱2敞口,驱动部414驱动
蜗杆412转动,蜗杆412与蜗轮411啮合,蜗轮411带动转动件42转动,转动件42带动锥齿轮一431转动,锥齿轮一431与锥齿轮二432啮合,锥齿轮二432带动转动部433转动,进而使得固定部434带动安装件5在放置箱2内升高,从而对建筑裂缝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固定部434带动安装件5在放置箱2内下降,从而将检测仪1放置到放置箱2内。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