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隧道的结构包括主体建筑物和附属设备两部分。主体建筑物由洞身和洞门组成,附属设备包括避车洞、消防设施、应急通讯和防排水设施,长的隧道还有专门的通风和照明设备。
3.隧道在建设完成后需要使用监测装置对其进行监测,对隧道安全进行防护,目前监测装置安装在隧道内部,长时间使用后装置内会进入大量灰尘,需要定期处理防止零件被堵塞,但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拆卸安装过程复杂,降低了监测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外壁固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安装有风机,所述固定框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监测器,所述监测器的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导风板,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一端的两边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箱体的两边外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均与固定杆相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侧外壁设置有锥形齿轮组,所述锥形齿轮组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旋转辊,所述旋转辊的顶端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开合板。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开合板与箱体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导风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导风板与风机的高度相适配。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部和底部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均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壁均套设有弹簧。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弹簧均与固定框和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均与固定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与监测器的尺寸相适配。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安装板一侧外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箱体一侧的两边外壁均开设有矩形孔,
所述矩形孔的内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均与挡板的尺寸相适配。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风板的一侧呈锥形设置,所述固定板与导风板的尺寸相适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用于隧道安全监测装置,通过设置有箱体、液压缸、风机、螺纹杆、锥形齿轮组、开合板、支撑板和挡板,箱体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指定位置,当需要工作对隧道内的安全进行监测时,液压缸作用顶出支撑板和监测器,支撑板在移动时带动螺纹杆旋转从而带动锥形齿轮组旋转,开合板打开,监测器对隧道进行监测,同时固定框内风机作用,通过导风板对落向监测器的灰尘吹走,支撑板移动时挡板随之移开,散热板开始散热,使用完成后液压缸控制复位,开合板和挡板复位防止监测器被灰尘堵塞,使用时风机吹风将灰尘吹走,不使用时开合板关闭,挡板遮挡,不需要经常对监测器进行清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监测装置的使用效率。
16.2、该用于隧道安全监测装置,通过设置有弹簧和支撑杆,支撑板在移动过程中支撑杆和弹簧对其进行缓冲限位,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7.3、该用于隧道安全监测装置,通过设置有散热板和挡板,散热板进行散热,且停止工作时被挡板遮挡,防止灰尘进入箱体,进一步防止灰尘进入,且增加散热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的监测器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的螺纹杆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安装板;2、固定螺栓;3、箱体;4、螺纹杆;5、液压缸;6、支撑板;7、监测器;8、开合板;9、导风板;10、支撑杆;11、弹簧;12、风机;13、挡板;14、固定杆;15、固定板;16、锥形齿轮组;17、散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隧道安全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另一侧外壁固接有箱体3,箱体3的一侧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壁安装有风机12,固定框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液压缸5,液压缸5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监测器7,监测器7的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导风板9,液压缸5活塞杆一端的两边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杆14,箱体3的两边外壁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挡板13,挡板13均与固定杆14相连接,箱体3的底部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与支撑板6相连接,螺纹杆4的另一侧外壁设置有锥形齿轮组16,锥形齿轮组16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旋转辊,旋转辊的顶端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开合板8。
30.请参阅图1,开合板8与箱体3的尺寸相适配,导风板9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弧形槽,导风板9与风机12的高度相适配。
31.请参阅图2,支撑板6顶部和底部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插孔,插孔的内壁均插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外壁均套设有弹簧11,提高结构稳定。
32.请参阅图2,弹簧11均与固定框和支撑板6相连接,支撑杆10 均与固定框相连接,支撑杆10的另一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
33.请参阅图2,导风板9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与监测器7的尺寸相适配。
34.请参阅图1,安装板1一侧外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
35.请参阅图4,箱体3一侧的两边外壁均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内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散热板17,散热板17均与挡板13的尺寸相适配,方便散热。
36.请参阅图1,导风板9的一侧呈锥形设置,固定板15与导风板9 的尺寸相适配。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使用隧道安全监测装置时,箱体3通过安装板1安装在指定位置,当需要工作对隧道内的安全进行监测时,液压缸5作用顶出支撑板6和监测器7,支撑板6在移动时带动螺纹杆4旋转从而带动锥形齿轮组16旋转,开合板8打开,监测器7对隧道进行监测,同时固定框内风机12作用,通过导风板9 对落向监测器7的灰尘吹走,支撑板6移动时挡板13随之移开,散热板17开始散热,使用完成后液压缸5控制复位,开合板8和挡板 13复位防止监测器7被灰尘堵塞,支撑板6在移动过程中支撑杆10 和弹簧11对其进行缓冲限位,提高结构稳定,安装板1通过四角的固定螺栓2进行固定,散热板17进行散
热,且停止工作时被挡板13 遮挡,防止灰尘进入箱体3,完成了隧道安全监测装置的使用过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