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车辆识别装置是计算机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在车辆牌照识别中的一种应用,主要应用在道路、停车场等地方对车辆上的车牌进行识别,现如今停车场入口的车牌识别装置在对车辆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当车辆驶入感应识别区时依靠识别装置顶部的摄像头进行图像抓取,相对应的感应识别区一般距离识别装置有一定距离,且安装时需要破坏路面在地下安装感应线圈,由于车辆经过识别区的车速不同,车速过快的情况下使得车辆直接开到识别装置前,顶部的摄像头抓取的图像模糊或有其他情况使得无法对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此时需要车辆倒车一定距离再进行识别,但在后面还有车的情况下倒车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识别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识别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依次固定安装有传感器、识别机构和道闸,所述识别机构包括箱体、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显示屏、补光灯和控制处理器,所述箱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固定安装在箱体顶部,所述箱体内部被隔板分隔出一个独立腔室,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独立腔室中且与独立腔室底部的隔板铰接,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尾部铰接有伸缩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独立腔室底部的隔板铰接,所述箱体对应第二摄像头的位置设有开口,第二摄像头前端可从开口露出,所述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口上方的箱体上,所述补光灯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口下方的箱体上,所述控制处理器固定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控制处理器分别与传感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显示屏、补光灯、伸缩杆和道闸电性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与显示屏之间的箱体上固定连接有遮板。
6.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对射式红外传感器,所述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车道两侧。
7.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设有走线孔,便于第二摄像头和伸缩杆的线路通过。
8.进一步的,所述独立腔室下方对应的箱体上还设有出水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摄像头通过支架与独立腔室底部的隔板铰接,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第二摄像头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通过销轴铰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道闸上设有警报机构,所述警报机构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声光警报器和微处理器,所述道闸包括与底座固定的执行箱和与执行箱连接的栏杆,所述声光报警器固定在执行箱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布在栏杆正表面,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电性连接。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摄像头辅助识别,能避免识别时需要倒车的情况,且第二摄像头角度可调适用于不同型号车辆,使得识别更加便捷;采用对射式红外传感器避免了破坏路面安装感应线圈;道闸上设有警报机构,当栏杆受到撞击时可及时报警。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识别机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闸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底座;2、传感器;3、识别机构;4、道闸;5、箱体;6、第一摄像头;7、第二摄像头;8、显示屏;9、补光灯;10、控制处理器;11、隔板;12、独立腔室;13、伸缩杆;14、开口;15、遮板;16、走线孔;17、上支架;18、下支架;19、压力传感器;20、声光报警器;21、执行箱;22、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识别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依次固定安装有传感器2、识别机构3和道闸4,识别机构3包括箱体5、第一摄像头6、第二摄像头7、显示屏8、补光灯9和控制处理器10,箱体5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摄像头6固定安装在箱体5顶部,箱体5内部被隔板11分隔出一个独立腔室12,第二摄像头7设置在独立腔室12中且与独立腔室12底部的隔板11铰接,具体的,第二摄像头7通过支架与独立腔室12底部的隔板11铰接,支架包括上支架17和下支架18,上支架17与第二摄像头7固定连接,下支架18与隔板11固定连接,上支架17与下支架18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第二摄像头7的尾部铰接有伸缩杆13的一端,伸缩杆13的另一端与独立腔室12底部的隔板11铰接,伸缩杆13优选小型电动伸缩杆,伸缩杆13伸出缩回时会带动第二摄像头7的拍摄角度变化,箱体5对应第二摄像头7的位置设有开口14,第二摄像头7前端可从开口14露出,隔板11上设有走线孔16,便于第二摄像头7和伸缩杆13的线路通过,独立腔室12下方对应的箱体5上还设有出水孔,防止雨天从开口14进入的雨水在独立腔室12中聚集,出水孔可以排出雨水,显示屏8固定安装在开口14上方的箱体5上,显示屏8用于显示车辆信息,如颜色和车牌等,开口14与显示屏8之间的箱体5上固定连接有遮板15,遮板15用于给第二摄像头7遮灰挡雨,补光灯9固定安装在开口14下方的箱体5上,补光灯9智能打光,辅助识别。控制处理器10固定安装在箱体5内部,控制处理器10分别与传感器2、第一摄像头6、第二摄像头7、显示屏8、补光灯9、伸缩杆13和道闸4电性连接。
19.传感器2优选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车道两侧,使用对射式红外传感器检测车辆到达,就无需破坏路面安装感应线圈,安装便捷。
20.道闸4上还设有警报机构,警报机构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19、声光警报器20和微处
理器,道闸4包括与底座1固定的执行箱21和与执行箱21连接的栏杆22,道闸4为现有技术,执行箱21接受信号后能控制栏杆22的抬起和放下,结构不多做赘述,声光报警器20固定在执行箱21顶部,压力传感器19均布在栏杆22正表面,微处理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19和声光报警器20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19感应到碰撞压力后将数据传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分析处理数据并控制声光报警器报警,微处理器也可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与控制处理器10连接并发送碰撞信息,使控制处理器10记录碰撞信息与对应车牌号。
2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车辆经过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对射式红外传感器传送信号给控制处理器10,控制处理器10控制第一摄像头6进行抓拍,并识别第一摄像头6传送的图像,通过图像识别车牌为现有技术不多做赘述,如果识别成功第二摄像头7就不工作,识别的车辆信息显示在显示屏8上;如果未能成功识别,则控制处理器10控制伸缩杆13动作来调整第二摄像头7拍摄角度,并控制第二摄像头7进行拍摄,根据第二摄像头7拍摄的图像进行识别,成功识别的车辆信息显示在显示屏8上,车辆条件符合预设条件时,控制处理器10给道闸4开门信号,栏杆22就会抬起,车辆得以通行,这样就无需车辆倒车,使识别更加灵活和便捷。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