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10  14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尾气后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已经成为柴油车辆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随着日常的使用,颗粒物不断在捕集器中进行沉积,发动机排气背压随之逐渐增加,当排气背压达到一定限值后,则必须对颗粒捕集器进行再生以清理器内部沉积的颗粒物,否则将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等性能。
3.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方式主要分为主动再生和被动再生两种。其中主动再生主要是利用外加的能量使得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内部达到颗粒物再生所需要的温度,使颗粒物能充分的氧化燃烧,主要包括:电加热再生,喷油助燃再生以及微波或红外加热再生等;而被动再生则主要是依靠各种催化剂,降低颗粒物的起燃温度,使颗粒物能在正常发动机排气温度下起燃,从而得到氧化再生,主要包括催化再生,连续再生以及燃油添加剂再生等。
4.但无论是主动再生或被动再生,其最终都是使颗粒捕集器内部沉积的颗粒物进行氧化燃烧,而颗粒物氧化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则有可能导致载体内部区域呈现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载体损坏或部分区域出现熔融状态,此时则需要对柴油机后处理装置中的载体进行更换。传统工艺即是整套后处理装置或进行报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以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成本以及简化生产工序,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结构。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结构,包括柴油机颗粒物净化载体、密封衬垫、限位板、紧固抱箍、石墨复合垫、不锈钢外壳、进气端盖和出气端盖;所述不锈钢外壳呈圆筒状;所述密封衬垫包裹所述柴油机颗粒物净化载体,并置于所述不锈钢外壳中的轴向位置;所述限位板插入所述不锈钢外壳内的限位槽中;所述紧固抱箍加装在所述不锈钢外壳上;所述进气端盖与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前端连接;所述出气端盖与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后端连接;所述石墨复合垫加装在所述进气端盖、所述出气端盖与所述不锈钢外壳之间。
8.可选的,所述不锈钢外壳由先下料成板,再卷板成圆,后悬压翻边制得。
9.可选的,所述紧固抱箍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在所述不锈钢外壳上。
10.可选的,所述限位板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不锈钢外壳上。
11.可选的,所述不锈钢外壳连接缝隙和所述限位板加装所述自攻螺钉处打高温胶。
12.可选的,所述不锈钢外壳前后两端形成悬压法兰后分别与所述进气端盖和所述出气端盖连接。
13.可选的,所述悬压法兰采用快接卡箍连接或者再其上打孔,用螺栓和螺母紧固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首先,采用该方法进行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可节省压装机的购置成本;其次,封装过程采用全机械式组合方法,无焊接工艺,既节约了生产时的焊接成本,亦避免了因焊接工艺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最后,采用此方法进行尾气后处理装置封装后,当内部载体损坏时,直接拆除紧固抱箍以及限位板即可完成内部载体的更换,不需要破坏封装壳体,当更换完成后,仍可恢复原状,避免了材料的重复浪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18.图3为图1中的b-b向视图。
19.图中,1-颗粒物净化载体;2-密封衬垫;3-限位板;4-紧固抱箍;5-自攻螺钉;6-石墨复合垫;7-不锈钢外壳;8-进气端盖;9-出气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1.如图1~3所示,一种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结构,包括柴油机颗粒物净化载体1、密封衬垫2、限位板3、紧固抱箍4、石墨复合垫6、不锈钢外壳7、进气端盖8和出气端盖9;不锈钢外壳7呈圆筒状;密封衬垫2包裹柴油机颗粒物净化载体1,并置于不锈钢外壳7中的轴向位置;限位板3插入不锈钢外壳7内的限位槽中;紧固抱箍4加装在不锈钢外壳7上;进气端盖8与不锈钢外壳7的前端连接;出气端盖9与不锈钢外壳7的后端连接;石墨复合垫6加装在进气端盖8、出气端盖9与不锈钢外壳7之间。
22.本实施例中,限位板3用于限定颗粒物净化载体1在不锈钢外壳7内的轴向位置,防止因柴油发动机排气压力过大使颗粒物净化载体1在不锈钢外壳7中向后滑移,导致净化载体脱离外壳而损坏。
23.本实施例中,石墨复合垫6设置在进气端盖8法兰和不锈钢外壳7前端法兰之间以及出气端盖9法兰和不锈钢外壳7后端法兰之间,起到减震和气体密封的作用。
24.在一个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由先下料成板,再卷板成圆,后悬压翻边制得。
25.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悬压翻边形成悬压法兰,这样就不再需要单独额外焊接法兰。
26.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抱箍4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在不锈钢外壳7上。
27.本实施例中,紧固抱箍4的数量不做限制,在较佳情况下,不锈钢外壳7前后两端各
设置一个紧固抱箍4,不锈钢外壳7前后两端之间根据颗粒净化载体的长度来增加紧固抱箍4的数量。
28.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板3通过自攻螺钉5固定在不锈钢外壳7上。
29.本实施例中,限位板3通过自攻螺钉5固定在不锈钢外壳7的限位槽上,从而限定颗粒物净化载体1在不锈钢外壳7内的轴向位置。
30.在一个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连接缝隙和限位板3加装自攻螺钉5处打高温胶。
31.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连接缝隙和限位板3加装自攻螺钉5处缝隙打上高温胶,可以避免漏气。
32.在一个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前后两端形成悬压法兰后分别与进气端盖8和出气端盖9连接。
33.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前端形成悬压法兰与进气端盖8连接,并在悬压法兰与进气端盖8之间加装石墨复合垫6,形成密封;不锈钢外壳7后端也形成悬压法兰与出气端盖9连接,并在悬压法兰与出气端盖9之间加装石墨复合垫6,形成密封。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悬压法兰采用快接卡箍连接或者再其上打孔,用螺栓和螺母紧固连接。
3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封装结构,工艺简单,所用紧固零部件均为快拆式,拆卸或更换颗粒物净化载体1时所需拆卸工具种类单一且均为常用工具,降低了后处理装置离线维护时的拆卸难度,节约了维护时间。
36.本实用新型中封装结构的封装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37.s1,对不锈钢外壳7先下料成板,再卷板成圆,呈圆筒状;
38.s2,用密封衬垫2将颗粒物净化载体1进行包裹,包裹后将其装进不锈钢外壳7内;
39.s3,调节颗粒物净化载体1在不锈钢外壳7内的轴向位置,并将限位板3插入不锈钢外壳7内的限位槽上;
40.s4,用紧固抱箍4加装在不锈钢外壳7上;
41.s5,对颗粒物净化载体1组装完成的不锈钢外壳7的前后两端均采用悬压工艺,使壳体两端形成悬压法兰;
42.s6,进气端盖8、出气端盖9分别连接不锈钢外壳7前后两端的悬压法兰,并加装石墨复合垫6密封。
43.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制作流程为:先下料成板,再卷板成圆,最后悬压翻边,形成悬压法兰,这样就不再需要单独额外焊接法兰。
44.本实施例中,当封装颗粒物净化载体1时,轻拿轻放,注意不要磕碰,避免载体损坏。
45.本实施例中,限位板3用于限定颗粒物净化载体1在不锈钢外壳7内的轴向位置,防止因柴油发动机排气压力过大使颗粒物净化载体1在不锈钢外壳7中向后滑移,导致净化载体脱离外壳而损坏。
46.本实施例中,石墨复合垫6设置在进气端盖8法兰和不锈钢外壳7前端法兰之间以及出气端盖9法兰和不锈钢外壳7后端法兰之间,起到减震和气体密封的作用。
47.在一个实施例步骤s2中,颗粒物净化载体1为氧化催化器、颗粒捕集器或者选择性催化还原器。
48.在一个实施例步骤s4中,两个紧固抱箍4分别加装在不锈钢外壳7的前后两端。
49.在一个实施例步骤s4中,不锈钢外壳7的前后两端之间加装至少一个紧固抱箍4。
50.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外壳7的前后两端至少两个,中间可根据颗粒物净化载体1的长度来增加紧固抱箍4的数量。
51.在一个实施例步骤s4中,用螺栓和螺母固定紧固抱箍4在不锈钢外壳7上以及用自攻螺钉5固定限位板3。
52.在一个实施例步骤s4中,当主体封装完成后,在不锈钢外壳7连接缝隙和限位板3加装自攻螺钉5处打高温胶。
53.本实施例中,在不锈钢外壳7连接缝隙和限位板3加装自动螺钉处打高温胶,可以避免漏气。
54.在一个实施例步骤s7中,悬压法兰与进气端盖8或者出气端盖9采用快接卡箍连接或者在其上打孔,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5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封装方法,将各零部件采用机械式的连接组合,避免了传统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时需要专用的压装机械,以及大量焊接工作,在节省了生产成本的基础上,避免了部分工艺对环境的污染。
5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