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活接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接管装置。
背景技术:
2.活接管件是属于一般工程机械中输送流动介质管路的连接件。是一种不需要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的接头。现有管件三通、四通、弯头和一个固定设备安装连接时,必须通过活接头才能互相连接。由于这些管件全是内螺纹连接方式,又必须通过外螺纹管或者外螺纹直通管接头才能连接活接头。另外现有的快速卡合活接头不便在卡接之后进行卡扣固定,安装不紧固,安装结构复杂,不能快速高效的进行定位卡接,效果差,不能紧固定位吸附固定,使用不方便,难以满足现有的快速卡合活接头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接管装置能够快速定位固定。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活接管装置包括第一接管、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均为中空柱状结构;
5.所述第一接管包括第一连接部和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比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窄;
6.所述第二接管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可与所述滑块相配合,所述滑轨一端设置有滑道口,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道口滑入或滑出所述滑轨,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可形成以下对接配合: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对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接相配合,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对接相配合形成通道。
7.优选地,所述滑轨一端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滑道口一端。
8.优选地,所述滑块为蝶形凸起,所述蝶形凸起为两个,同一直线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所述滑轨为蝶形凹槽,所述蝶形凹槽为两个,同一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并且与所述蝶形凸起相配合。
9.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均为直柱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可相配合。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以夹角α连接,45
°
≦α≦135
°
。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直柱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相配合。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管还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连接部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上。
13.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管还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上。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同,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在所述
第一接管中心,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在所述第二接管中心,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相同。
15.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材料均为钢,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均为圆管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为圆柱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可对接形成圆形通道,所述第一接管中空部分在所述第一接管中心,所述第二接管中空部分在所述第二接管中心;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相配合可固定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并使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以90
°
夹角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接管装置能够快速定位、快速固定及便捷进行活接。
附图说明
17.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接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块横截面与滑轨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定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第一接管1、第二接管2、滑块3、滑轨4、外牙管接头5、卡环6。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2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管1、第二接管2,第一接管1和第二接管2均为中空柱状结构;
27.第一接管1包括第一连接部7和滑块3,滑块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7上,滑块3靠近第一连接部7的一端比远离第一连接部7的一端窄;
28.第二接管2包括第二连接部8和滑轨4,滑轨4设置在第二连接部8上,可与滑块3相配合,滑轨4一端设置有滑道口,滑块3可沿滑道口滑入或滑出滑轨4,通过所述滑轨4与所述滑块3可形成以下对接配合:所述第一接管1与所述第二接管2对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7与所述第二连接部8对接相配合,所述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对接相配合形成通道。
29.在使用时,由于滑轨4设置在第二连接部8,滑轨4靠近第二连接部8一端比远离第
二连接部8一端窄,滑块3沿滑道口滑入滑轨4内并直至限位部9进行对接配合形成定位及固定,从而达到活接目的。第一接管1与第二接管2活接处可以通过焊接、点胶或者套装密封装置实现密封。第一接管1另一端的外牙管接头5与第二接管2另一端的卡环6可以外交其他工件,实现了工件之间方便快速连接。
30.在优先实施例中,滑轨4一端有限位部9,限位部9远离滑道口一端。并使第一接管1与第二接管2只能沿滑道口滑入或滑出滑轨4,实现活接。
31.在优先实施例中,滑块3为蝶形凸起,蝶形凸起为两个,同一直线设置在第一连接部7上;滑轨4为蝶形凹槽,蝶形凹槽为两个,同一直线设置在第二连接部8上,并且与蝶形凸起相配合。蝶形凸起和蝶形凹槽使得活接时受力更好。
32.在优先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与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均为直柱体的一部分,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与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可相配合。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与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可配合形成的通道更符合实际应用。
33.在优先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与第二接管2以夹角α连接,45
°
≦α≦135
°
。进一步60
°
≦α≦120
°
,更进一步80
°
≦α≦100
°
34.在优先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与第二连接部8均为直柱体的一部分,第一连接部7与第二连接部8可相配合。形成直柱体更符合活接实际应用。
35.在优先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还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部设置在远离第一连接部7的一端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装置为外牙管接头5螺旋、内牙管螺旋或卡环6,实现活接管装置可以外接工件。
36.在优先实施例中,第二接管2还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远离第二连接部8的一端上。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装置为外牙管接头5螺旋、内牙管螺旋或卡环6,实现活接管装置可以外接工件。
37.在优先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与第二连接部8相同,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在第一接管1中心,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在第二接管2中心,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与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相同。
38.在优先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与第二接管2材料均为钢,第一接管1与第二接管2均为圆管的一部分,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与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为圆柱的一部分,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与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可对接形成圆形通道,第一接管1中空部分在第一接管1中心,第二接管2中空部分在第二接管2中心;滑块3与滑轨4相配合可固定第一接管1与第二接管2,并使第一接管1与第二接管2以90
°
夹角连接。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接管装置能够快速定位、快速固定及便捷进行活接。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
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