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胃造瘘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胃肠造瘘管。
背景技术:
2.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进食困难,特别是食管癌导致食管严重狭窄或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的患者,临床上为解决患者的营养问题,常行胃造瘘术。胃造瘘管是该手术中的应用不可或缺的产品。一般而言,通过手术将胃造瘘管置入胃内,并从腹壁引出,在腹壁用缝线固定及胶布加固胃造瘘管。通过胃造瘘管末端灌注营养液以满足患者的日常营养需求。
3.目前使用最广泛为胃造瘘管为一直通式橡胶管,通过特定喂食器(甘油节)插入胃造瘘管末端后推注食物,将食物送入胃内。但是,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胃造口管末端口径较大,只有特定喂食器才能与末端相连接,普通注射器无法与胃造瘘管末端相连接;2、胃造瘘管为直通式橡胶管,推注较多营养液后在出现咳嗽等导致腹压增大的情况时,会出现液体回流或漏出,弄脏衣物和皮肤;3、医务人员无法通过简单观察胃造瘘管判断导管是否脱出或明显移位。
4.对于上述情况,临床上常临时采用硅胶胃管的接口装置塞入胃造瘘管末端或对折胃造瘘管并用纱布包扎固定的方法解决液体倒流问题。临时取用硅胶胃管的接口装置不但价格昂贵,并损耗一条胃管,同时与胃造瘘管的结合不紧密,仍经常出现漏液等情况。而对折胃造瘘管会加速磨损并导致破损而导致漏液。这两种临时方法都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
5.因此,一种既能连接多种喂食器和避免液体回流,又能帮助医务人员简单判断置入深度的胃造瘘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胃肠造瘘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7.上述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新型胃肠造瘘管,包括导管,在所述导管的末端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主体、连接管以及用于封闭所述连接管的封闭塞,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导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可活动插入到所述连接主体内进行组合使用,所述封闭塞可活动封闭所述连接管。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导管为一体化结构。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主体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贯穿所述连接主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导管相连通,所述通道与所述连接管紧密装配。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径。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接主体上还延伸设有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管、所述封闭塞的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所述连接主体、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支承体分别依次连接,所述连接管设于所述第一支承体的上端面上,所述封闭塞设于所述第二支
承体的下端面上。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承体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体上,并且所述连接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封闭塞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管上设有简易开关,所述简易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导管的打开或关闭。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管上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在导管的末端一体化连接一个连接装置,该装置由两个口径不同的通道、连接管和封闭塞组成,通道的口径较大,可与普通喂食器(甘油节)紧密连接,而连接管的口径较小,可与普通注射器紧密连接,而封闭塞可封闭连接管,使液体不容易漏出。
18.2、本实用新型同时在胃造瘘管管身纵轴方向加一简易塑料开关,可简单开通和关闭导管,杜绝液体反流情况。
19.3、自导管末端起每厘米进行刻度标识,每5cm处标识相应数值,数值标识至35cm处,这样,方便医务人员简单判断导管是否脱出或移位。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连接管和连接主体配合使用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关闭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记:导管1、连接装置2、简易开关3、连接主体20、连接管21、封闭塞22、通道200、第一支承体201、第二支承体202。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26.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胃肠造瘘管,包括导管1,在所述导管1的末端设有连接装置2,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连接主体20、连接管21以及用于封闭所述连接管21的封闭塞22,所述连接主体20与所述导管1连通并且与所述导管1为一体化结构,这样可以避免损耗另一条胃管,节约成本,另外也可以防止所述连接装置2意外丢失。所述连接主体20、所述连接管21和所述封闭塞22也可以为一体化结构,可以加强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所述连接管21可活动插入到所述连接主体20内进行组合使用,所述封闭塞22可活动封闭所述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的截面形状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的梯形,便于配合普通注射器来使用。当该胃肠造瘘管要配合普通喂食器(甘油节)使用时,由于普通喂食器(甘油节)的直径尺寸较大,此时普通喂食器(甘油节)直接插入到所述连接主体20内并与所述连接主体20紧密连接。当该胃肠造瘘管要配合普通注射器使用时,由于普通注射器直径尺寸较小,此时将所述连接管21插入到所述连接主体20内,由于所述连接管21的内径较小,因此所述连接管21能够与普通注射器紧密连接,保证连接的紧密性,防止出现漏
液。所述连接装置2可以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
2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主体20内设有通道200,所述通道200贯穿所述连接主体20,所述通道200的一端与所述导管1相连通,所述通道200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管21的内径,并且所述通道200的直径与所述连接管21的外径为紧密装配的过盈配合,从而实现所述通道200与所述连接管21之间的紧密装配,防止结合不紧密而导致漏液等情况的出现。
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所述连接主体20上还延伸设有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管21、所述封闭塞22的第一支承体201和第二支承体202,所述连接主体20、所述第一支承体201和所述第二支承体202分别依次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承体202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体201上,并且所述连接管21的中心线与所述封闭塞22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保证所述封闭塞22能够快速地装配在所述连接管21上。所述连接管21设于所述第一支承体201的上端面上,所述封闭塞22设于所述第二支承体202的下端面上,这样设计的目的,可以让所述封闭塞22通过折叠所述第二支承体202后反向安装在所述连接管21的入口位置处,同理,也可以让所述连接管21通过折叠第一支承体201后反向安装在所述通道200的入口位置处,避免阻碍所述连接主体20的单独使用或所述连接管21和所述连接主体20的组合使用,也进一步地防止所述连接管21和所述封闭塞22意外丢失,始终将两者牢牢连接在所述连接主体20上。
29.进一步地,在所述导管1上设有塑料的简易开关3,所述简易开关3用于控制所述导管1的打开或关闭,杜绝液体的反流。
30.此外,在所述导管1的外壁上设有刻度(图中未示出),自所述导管1的末端起每厘米进行刻度标识,每5cm处标识相应数值,数值标识至35cm处,这样,方便医务人员简单判断所述导管1是否脱出或移位。当然了,刻度的长短可以根据实际的所述导管1的长度去设置,并不应局限于此。
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